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关于“十四五”发展的几个问题时间: 2019-08-02信息来源:创新发展研究院 019-8-1 作者:喻新安 责编:qgy

“十三五”还在进程中,行百里者半九十,毫无疑问,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是当下最重要的任务。但开展“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十分必要,目的是总结经验,廓清思路,在中长期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求得共识,为“十四五”规划正式编制奠定好的基础,也使两个五年规划能更好地顺畅衔接。


一、关于“十四五”经济增长预期


2016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保持在6.5%以上。”从实际情况看,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7%,2017 年经济增速 为6.9%,2018年增速为6.6%,三年平均增速为6.7%,实现了预期目标。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为6%-6.5%,国家统计局7月15日披露,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50933亿元,同比增长6.3%。虽然符合预期,但增幅明显下降。

2016年的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三五”期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以上”。这个目标也基本实现了。据统计,河南2016年生产总值增长8.1%,2017年增长7.8%,2018年长7.6%,三年平均增速为7.8%,高于全国同期1.1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河南经济同比增长7.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

“十四五”将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阶段,经济发展的总态势是稳中趋缓。总体判断,在“十四五”期间,由于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我省经济下行压力会持续增大,经济增速将继续有所放缓。考虑到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以及有利于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建议全国经济增速下调0.5个百分点,保持在年均6%左右为宜;河南则要保持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以上的增速,预期目标应在年均7%以上。

做出这样的判断,主要基于对国内外环境的综合考量。在国际上,特朗普大概率会连任,美国对华遏制政策不会有大的变化,中美贸易摩擦将持续,逆全球化潮流、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不可低估。所以,我们要理性、积极应对国际环境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干扰。就国内因素来看。首先,环保生态攻坚战不会也不能松劲,这是还旧账,是千秋功业,但客观上对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会形成压力,增长与环保的博弈会继续上演;其次,各种风险因素的存在和发酵,譬如金融风险、地方债务风险等都有爆发的可能,对经济正常运行构成威胁;其三,区域分化、行业分化势头加剧,部分区域的增长低迷将长期存在;其四,新旧能动转换难度超过预期,新动能新经济还不足以顶托经济下行的压力。

基于此,要做到三点:一是适应“边打边谈”这一中美经贸关系的“新常态”,尽量避免美国联合欧日对我国全面施压,同时,将中美经贸摩擦作为倒逼我国深化改革的外部压力,变坏事为好事。二是必要时对重点行业实施援助计划,就是对重点出口行业适当增加信贷规模,对受影响较大的企业给予直接救助,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三是深入开展双创,寻求新动能的支持,既要推动传统动能转型,又要促使新动能异军突起,形成新的“双引擎”, 推动经济持续增长、跃上新台阶。


二、关于“十四五”有关指标的设定


从“十二五”规划到“十三五”规划,指标体系里都增加了创新和生态建设相关内容。指标体系的设置能起到导向和引领作用,至关重要。要根据中国进入新时代的新特征,以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要求,认真研究指标体系的变化和具体指标的调整、增删。

从河南“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看。河南的“十二五”规划,设置28个具体指标,主要是:经济发展(1-6);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 (7-10);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11-18);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19-28) 。河南“十三五”规划,设置25个指标:经济发展(1-7);创新驱动(8-11);民生福祉 (12-18);生态文明(19-25)。

研究和制定“十四五”规划,指标的设定要从三个方面改进:一是总体设计,要充分反映和体现党的十九大精神,体现新发展理念和“五位一体”的要求,在原有的经济发展、创新驱动、生态保护、民生改善之外,增加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的内容。二是对原有的指标进行必要调整,增加新的指标,如在经济发展部分,全员劳动生产率拟应改为全要素生产率;在创新驱动部分,要增加三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的占比等;三是民生福祉方面,要根据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升级的现实情况,以及老龄化时代的到来等新特征,增设一些新的指标甚至是约束性指标。


三、关于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


目前,河南经济发展平台已经不少,但还缺一个最重要的综合性平台,就是国家级新区(城市新区)。资料显示,从1992年10月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落户浦东,到现在,我国已成立19个国家级新区,其中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甚至是副省级规格。显而易见的是,国家级新区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地和重要路径,河南作为全国经济大省、人口大省,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区域,可以考虑以郑汴许新相关区域为重点,申报国家级新区,发挥其综合带动作用,这应当成为河南“十四五”的重要任务之一。

还有两件事,与河南关联性很大,意义也极为重大。就是争取黄河生态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培育建设新欧亚大陆桥经济带。

在国家整体经济布局中,从南到北,目前已经有了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等跨区域经济合作。但是,在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之间,还缺一条生态带和一条“金腰带”。这条生态带,就是黄河生态带;这条“金腰带”,就是新欧亚大陆桥经济带。

建议在陇海兰新交通大动脉和新丝绸之路方面,“十四五”期间应有大手笔,就是培育建设新欧亚大陆桥经济带,从东到西(连云港、济南、商丘、郑州、洛阳、三门峡、西安、兰州),实施若干重大专项,培育若干全国性经济增长中心,形成新的战略支点,如在郑州谋划建设中部铁路集装箱枢纽,使中国的腰板硬起来。


四、关于发挥好大都市圈的作用


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明确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抓手,以推动统一市场建设、基础设施一体高效、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城乡融合发展为重点,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这是对我国几十年城镇化推进经验与教训的深刻反思总结,抓住了我国城市化的关键环节、要害问题。

建议以目前国家级七大城市群的首位城市或核心城市为依托,实际上是以国家已经批准建设的9个国家中心城市为重点,分别制定高水平的现代化都市圈发展规划,在国家“十四五”规划里,要专章阐述布置,予以高度重视。

在目前的九个国家中心城市里,郑州市的情况十分特殊。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的首位城市,国家赋予其重大责任和艰巨任务,国家发改委批复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文件里,要求郑州“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引领中原发展、支撑中部崛起、服务全国大局”。《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行动纲要》对郑州的定位是“三中心一枢纽一门户”,就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中心、全国极具活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中心,国际综合交通物流中枢、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门户。这个定位要求郑州不断持续提升首位度、辐射力和带动力,不断强化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服务功能。

但目前郑州仅是一般的省辖市,也是九个国家中心城市里唯一的省辖市(正厅级),行政级别低,争取和配置资源的权限和能力有限,协调城市群相关事宜难度极大。作为中原城市群的老大和龙头,郑州的职责和权利是不匹配的,实际上属于小马拉大车,的确勉为其难。建议国家从大局考虑,提升郑州的行政级别,即将郑州升格为副省级城市,以提升其能级,给予其与职责和任务相匹配的权限,以便发挥其龙头作用。至少,要给予郑州副省级城市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和相应待遇,国务院和有关部委比照副省级城市对郑州进行管理;郑州可直接与国家部委对接,争取相关支持和指导。

同时,启动次级的都市圈建设,如太原都市圈、长沙都市圈、洛阳都市圈、济南都市圈等。


五、关于中部地区的地位和作用


从“十三五”几年来的表现可以看出,中部的经济增长优于东部、西部和东北,产业基础、发展底蕴、增长潜力是比较好的,经济总量占比在增大,对全国增长的贡献在提高。可以预见,在“十四五”期间,我国中部地区对全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和贡献将更加明显。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我国“十四五”能否过得好,某种意义上要看中部地区的表现,要依赖和仰仗中部地区。

关于中部发展,国家在2006和2016年,出台了两个历史性文件。2006年4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崛起的若干意见》,明确中部“三基地、一枢纽”,即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以及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定位。之后,国家先后对中部六省发展予以政策支持。2008年,国务院批复湖北武汉城市圈、湖南长株潭城市圈为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实验区;2009年12月,国务院批复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2010年1月,国务院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2010年12月,国务院批准山西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1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标志着中原经济区成为国家战略。

2016年,国家出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提出了"一中心、四区"的新战略定位,即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全国新型城镇化重点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方位开放重要支撑区。

现在看来,要对中部的功能、地位、作用进行重新评估和认识,得出新的结论。建议出台新时代中部崛起的指导意见或专题规划,赋予中部地区更大的责任,发挥中部更大的作用。譬如,中部至少是“两个中心”: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全国经济增长中心。另外,中部应当成为全国动能转化示范区或先行区。


六、关于社会事业发展


建议“十四五”把养老、幼教、健康事业发展放在突出地位。要有大规模投资,实施专项计划和工程。

要敢于触及一些重大问题,如更好地解决公平正义问题。要有大动作解决教育公平、医疗公平问题。譬如高等教育布局的不均衡,国家财政经费投入的不均衡,由来已久,“十四五”期间要下决心解决之。建议对全国高考招生制度做必要调整,真正做到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如国家一流大学招生,要按照各省市人口规模分配指标,或者按照统一的分数线录取新生,改变长期存在的个别大都市低分上名校问题。这也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考验。党和政府不仅反腐败不怕得罪人,解决教育公平等也要有不怕得罪人的劲头和魄力。


七、关于调整和处理好各种关系


一是市场机制与政府推动的关系。还是要进一步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推动跨行政区经济合作。

二是对标对表与区域创新的关系。实际上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下面要注意对标对表,上面要注意照顾地方的特殊性,给予地方更大的自主权和独立性。要防止层层照搬照传,一切听命于上级,不敢越雷池一步。目前,许多地方没有了过去的闯劲、拼劲,形式主义、痕迹主义严重,这是前所未有的,令人担忧。

三是政府与高校的关系。中国现在的高校行政化充斥,学术圣地成了政府机关的附属物,缺乏基本的自主权。比照党政机关的办法管控高校,折腾高校,后患无穷,长此以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只能是梦想和泡影。

四是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要相互促进,实现国内与国际的互动合作,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释放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