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

2017年中国区域经济热点回顾与未来趋势展望时间: 2018-01-01信息来源:张可云 未来展 作者:qgy_admin 责编:

    2017年是中国区域经济领域热点不断的一年。从年初的粤港澳大湾区、雄安新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到岁尾的中韩产业园,世界的眼球被接二连三地吸引,乃至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是2017年世界舞台上真正的主角。中央政府的区域经济决策既气势浩大又不乏缜密安排,一些重大区域经济决策不仅令国人惊叹,而且使全球震惊。2017年出台的区域经济规则重点突出,特色鲜明,而且对未来有着重要的预示意义。

    一、2017年提出的区域经济重大举措
    2017年由中央出台的区域经济举措较多,其中最具有深远意义的是粤港澳大湾区与雄安新区。
    ——粤港澳大湾区:实现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排头兵
    2017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此后,粤港澳大湾区这一概念迅速升温,不仅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讨论与研究,而且吊起了国外许多区域与城市经济学领域学者的研究胃口。在我看来,粤港澳大湾区是实现由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排头兵,将成为中国由经济大国变为经济强国的重要引擎。
    ——雄安新区:彰显中国对世界技术与产业发展潮流的引领力与塑造力的传世之作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通知明确指出,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在党中央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习近平明确指示,“要重点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在河北适合地段规划建设一座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的现代新型城区。”由此可见,雄安新区将建设成为我们这代人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遗产。作为一个传世之作,雄安新区的亮点不仅体现在景观的靓丽与城市布局别具一格上,而且更重要的是其承载的发展内容足以对世界的未来发展方向产生巨大的引领与塑造作用。
    在国内提出粤港澳大湾区与雄安新区的同时,中国强调整合世界发展资源,抱团取暖。2017年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表明了中国通过重新塑造全球化新格局营造新的发展机会的雄心,是对国内重大区域经济决策的呼应。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中国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高峰论坛开幕式,发表了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 并主持了领导人圆桌峰会。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与文明之路。峰会论坛有29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联合国秘书长、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等3位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130多个国家的约1500名各界贵宾出席。来自全球的4000余名记者注册报道此次论坛,论坛主要活动包括开幕式、领导人圆桌峰会和高级别会议三部分。此次论坛盛况空前,主要目的有两个,即全面总结“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进展,展现重要早期成果,进一步凝聚国际合作共识,巩固良好的合作态势;共商下一阶段重要合作举措,进一步推动各方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深化伙伴关系,实现联动发展。
    2017年9月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晤并发表题为《深化金砖伙伴关系 开辟更加光明未来》的重要讲话。南非总统祖马、巴西总统特梅尔、俄罗斯总统普京、印度总理莫迪出席。金砖五国的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曾一度超过了50%,最近几年由于巴西与俄罗斯的经济出现了一些问题,金砖五国的贡献率有所下降,但在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无力独自应对世界重大挑战的背景下,金砖国家的合作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解决世界难题提供了新的力量与方向。

    二、2017年提出的区域经济规则
    为了创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机制,2017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涉及区域发展的规则。
    2017年1月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在海南、宁夏试点基础上,将吉林、浙江、福建、江西、河南、广西、贵州纳入试点范围,共9个省份。在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基础上,制定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的战略部署,深化规划体制改革创新,建立健全统一衔接的空间规划体系,提升国家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和效率。
    2017年2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这份文件明确规定,生态空间是指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滩涂、岸线、海洋、荒地、荒漠、戈壁、冰川、高山冻原、无居民海岛等。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生态稳定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此规定的出台主要基于的是生态环境总体仍比较脆弱以及生态安全形势十分严峻的现实。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实施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的重要举措,是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构建国家生态安全格局的有效手段,是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动绿色发展的有力保障。
     2017年6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城乡社区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和谐稳定。出台这个文件的目的是实现党领导下的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全面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促进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7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这一意见出台的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推动实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引导和约束各地严格按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谋划经济社会发展。
    2017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这个方案对国家公园作出了明确定义,“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边界清晰,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或海洋区域。”
    2017年9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批复。批复强调,北京城市的规划发展建设,要深刻把握好“都”与“城”、“舍”与“得”、疏解与提升、“一核”与“两翼”的关系,履行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工作服务,为国家国际交往服务,为科技和教育发展服务,为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服务的基本职责。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明确首都发展要义,坚持首善标准,着力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做到服务保障能力与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人口资源环境与城市战略定位相协调,城市布局与城市战略定位相一致,建设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2017年10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
     2017年12月15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韩产业园的批复。同意在江苏省盐城市设立中韩(盐城)产业园,在山东省烟台市设立中韩(烟台)产业园,在广东省惠州市设立中韩(惠州)产业园。上述3个产业园依托现有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具体实施方案分别由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制定。
     上述规则特别强调了两个方面,即生态文明与对外开放。这些规则出台本身虽然并不能表明中国的区域经济管理制度已经完善,但迈出了推进区域经济治理现代化坚实的一步。

    三、2017年区域经济热点的特点与未来展望
    上述区域经济重大举措与规则在空间分布上有一个突出特点,即更多地注重了东部发达地区。这似乎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倡导的政府区域经济调控目标不相容。如果弄清楚了这些重大决策的主要特点与意图,就不会产生这样的误会了。
    前面提及的区域经济重大举措与规则具有几个比较明显的特点:第一,聚焦于建立有世界影响力的增长极,目的在于增强对全球发展与治理的影响力、塑造力与话语权。同时,这些举措对国内相对落后区域又提供了一系列改变发展方向的机会;第二,更加注重区域治理的规范化与区域发展机制创新。“多规合一”和城乡社区治理规范化旨在提高政府调控与治理的效率;第三,将生态文明与全方位对外开放放在了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更突出的位置,旨在践行绿色发展与开放发展理念,在促进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不忘绿色发展与开放发展。
    将上述三个方面的特点与“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照分析,便不难发现2017年区域经济决策对未来发展的预示性意义,也不难理解重大决策依然偏重东部地区的深谋远图。
    毋庸置疑,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十九大”)是2017年最大的热点事件。如果说“新时代”是“十九大”报告最热的一个关键词,那么“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则是“十九大”报告中最振奋人心的一句话。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提出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七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就是其中之一,而且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抓手。从理论上说,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一体化的政府之手,而区域合作则是实现区域一体化的市场之手。完整理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需要分清主次,即区分“两主”、“四从”与“三核”。所谓“两主”是指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即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与东部率先)与主体功能区制度,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所谓“四从”是指四个涉及空间并间接影响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四个战略,即新型城镇化战略、陆海统筹战略、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所谓“三核”是指落后区域、膨胀区域(即城市病突出的区域)与萧条区域(即老工业基地),这三者可概括为穷、堵、老,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直接发力点,是政府协调区域发展的核心关注点。(详见《新时代完善行政区划的意义与着力点思考》)2017年将区域经济重点放在东部地区,是着眼于在国内方面努力实现中国梦和在国际方面争取更大的话语权并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两大核心任务,兼顾国际与国内发展的选择。一方面,在东部地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与引领力的区域与城市,是“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东部地区世界级区域与城市的打造瞄准的依然是为全面协调国内区域关系与区域发展格局打下更好的基础,即构建辐射力与带动力更强的巨型增长极,并通过其扩散作用带动大范围区域整体腾飞。从这个意义上说,2017年的区域经济战略决策具有长期性与全局性,并非表面看到的只重视东部地区。在协调区域发展的过程中更加重视生态与开放便是这种长期性与全局性的具体体现。
    对2017年的区域经济热点扫描,可以看出未来区域经济的大趋势。2017年提出的粤港澳大湾区与雄安新区等不仅会助推“一带一路”建设,而且会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产生长远影响。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在可以预见到的将来,区域管理制度基础建设必然会提上议事日程,也就是说,在着力解决穷堵老问题的过程中,区域规划与区域政策规范化值得期待。此外,不难预见的是,穷堵老三者的联动会日益明显,治穷、治堵与治老将进入攻坚阶段,虽然完全治愈区域病的可能性不大。
    2017年区域经济热点鲜明,这一年区域经济重大举措与规则的出台为未来中国区域经济格局的调整与区域管理制度创新埋下了伏笔,中国的区域管理规范化迫在眉睫。总之,2017年一系列涉及空间的决策预示着中国将会产生更大的国际影响力与引领力,预示着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征程终点正在向我们招手。

                                                                          责任编辑  q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