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

中国-东盟迈出“亚盟”第一步?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徐伟 作者:admin 责编:


 

    2010年1月1日,首位欧盟“总统”(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范龙佩将走马上任,欧盟就此翻开新的一页,距离“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在国际舞台上”的目标又近了一步;同日,亚洲方面在推进一体化方面也有行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全面正式启动,全球经济出现三极鼎立的新局面。
   即将启动的中国-东盟自贸区无论以人口、规模还是贸易额论,都可以称得上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自贸区覆盖19亿人口,区内每年GDP接近6万亿美元、贸易总额可达4.5万亿美元。

   那么,作为目前全球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经济体,中国-东盟自贸区将带来什么影响?

   中国和东盟都是近年崛起的新兴经济体,是全球瞩目的经济活跃地区。这里有规模庞大的农业主产区,还是全球制造业基地,一直对世界经济起着巨大的拉动作用。现在,随着自贸区的建成,世人更对其寄予了应对全球经济衰退的厚望,希望双方通过活跃区内经济,有效推动经贸增长,进而带动全球经济稳定复苏。

   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国际贸易中摩擦频发,多边谈判进程日益艰难,一些国家转而加快自贸区建设,希望通过双边贸易突围。目前世界各地的区域合作方兴未艾:欧洲的欧盟还在扩大,北美三国正从一体化合作中赚得钵满盆满,以印度为核心的南亚共同体呼之欲出,拉美贸易一体化进展迅速,非洲自己的地区合作也蓬勃发展。全球区域合作态势良好,是经济全球化大势助推的结果,表明区域内的相关国家相互借重进行利益融合,以期增加利益共同点和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暴露出亚洲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的脆弱性,强化了亚洲国家加快经济和金融合作的愿望。为了摆脱对外部市场的严重依赖,亚洲内部各层次的合作齐头并进,有东盟一体化、南亚区域合作联盟、“10+1”、“10+3”、东亚峰会、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等。

   东盟宪章提出了在2015年建成东盟共同体的战略构想、具体目标和行动计划;东盟与中、日、韩的“10+1”、“10+3”合作不断深入;东亚峰会成为“10+3”的有益补充;南亚联盟已经取得地区多边和双边合作共识。

   当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一盘散沙的亚洲国家意识到彼此之间需要更多的合作,以更好地抵御外部的冲击。此次的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认识,许多亚洲国家都在致力于调结构,努力摆脱外需拉动型的经济模式,转向区域和内需拉动型。目前,亚洲区内贸易额已占亚洲贸易总额的55%,可以预料,亚洲地区快速推进的多渠道、多层次、多机制合作进程还将进一步提高这一数字,因为危机并未改变东亚经济体作为全球制造业生产基地的优势,经过自贸区的安排和各主要经济体贸易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东亚地区还将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亚洲人已经认识到,在“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和金融秩序都在重新构建,亚洲需要重新定位,亚洲国家需要一个符合亚洲文化特色的合作模式。其中,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为亚洲区域合作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本:中国与东盟自1991年开始对话,到2010年全面启动,双边贸易迅速增长,1991年双方贸易总额不到80亿美元,2008年达到2300多亿美元,双方相互投资累计已经超过600亿美元。双边贸易和投资推动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各自的经济发展,改善了百姓的生活:来自泰国的水果摆满中国的超市、马来西亚房地产商投资的楼盘矗立北京的繁华街区;与此同时,中国的小商品也出现在新加坡的旅游景点、中国的摩托车奔驰在越南街头……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不但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取得成功,并且通过经济合作进一步促进了文化融合。马来西亚、印尼等国来华留学生数量均居这些国家留学生首位,中国则在东南亚地区建立了35所孔子学院。通过经贸合作带动文化整合,进而促进亚洲国家的亚洲认同感——未来的东亚共同体乃至亚盟之路逐渐清晰。目前遍布亚洲大陆上的不同组合,形成了多层次的区域合作机制,这些为探索建立亚洲的一体化组织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基础。

   中国和东盟的“10+1”看似属于地区的一个合作机制,但在未来世界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10+1”极有可能推进亚洲成为北美、欧盟之外的重要一极,并对世界经济布局产生重大影响。目前,中国是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第三大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和第一大出口国。东盟十国GDP增量超过1万亿美元。“10+1”之外的其他亚洲国家也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日本是亚洲第一大经济体、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印度保持12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超过6%的纪录。韩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量接近1万亿美元。中、日、印、韩、印尼5国的经济增量占20国集团的30%。亚洲在全球的地位和影响正在提升,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一极并不遥远。

   现在,已经有亚洲学者呼吁,在“10+1”的基础上促进包括日韩以及印度在内的亚洲区域合作,并在未来的金融合作中考虑推出“亚元”。正如蒙代尔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提议“欧元”遇冷一样,“亚元”看似天方夜谭,但并非渺不可及:全球经济一体化不可逆转,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大多数亚洲国家同属于发展中国家,都有着迫切的发展要求,潜在的经济增长能力巨大,经济金融合作的需求强烈。就在上周,东盟与中、日、韩刚刚签署了协议,将于明年3月24日启动120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机制,有人把这看作是亚洲版本的“IMF机制”。如此看来,尽管与欧盟和北美的合作背景不同,亚洲国家已经找到了一种背景差异较大情况下的有效合作模式,照此发展,“亚元”的出现并不遥远,未来亚洲一体化前景也并不暗淡。 

   合作已成为今天亚洲地区的主流行为,在“10+1”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范围,亚洲一体化前景可期。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亚洲的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亚洲这样一个经济差异较大和意识形态丰富的地区,目前首要的任务并不是急于推进一体化,而是要在稳妥的基础上推进具体合作,提升各国经济水平,在此过程中,缩小差异,增进共识,为更高层次的融合创造条件。

   尽管需要更长的时间,但亚洲地区出现一个经济共同体的趋势却不可避免,在这方面,明天正式启动的中国-东盟自贸区也许是亚洲国家迈出的第一步。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