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特写 > 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动态评价时间: 2017-10-28信息来源:吴传清 邓明亮 作者:qgy_admin 责编:


摘 要:选取1995-2015年全国30个省市数据为研究样本,从发展环境、发展规模、投入水平、创新能力四个方面构建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全国30省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进行测算并排名。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排名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包括江苏、四川、上海和浙江4个省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强;第二层次包括湖北、江西、湖南和安徽4个省,拥有中等竞争力水平;第三层次包括贵州、云南和重庆3省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尚显不足。11省市竞争力排名动态变化幅度整体较低,安徽省动态排名提升幅度最大。为进一步提高长江经济带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水平,要优化长江经济带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布局,加强长江经济带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转移与承接发展,重视提高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长江经济带;竞争力;因子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66(2017)03-0102-07 收稿日期:2017-01-20
 *基金项目:湖北省人民政府智力成果采购重大招标项目“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研究”(HBZC-2016-03)。
作者简介:吴传清,男,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武汉 430072)。
        邓明亮,男,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生(武汉 430072)。


    一、引言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属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主要包括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制造,光纤、光缆制造,锂离子电池制造,通信设备制造,广播电视设备制造,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视听设备制造,电子器件制造,电子元件制造等行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是我国先进制造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根据国家《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标准,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是高技术制造业的重要门类;根据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分类》标准,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门类。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覆盖11个省市,人口和经济总量超过全国的40%,经济影响力强,是全球内河经济带的典型代表,在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中肩负着重要的国家使命。《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等重要文件均强调进一步促进长江经济带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持续发展。科学评价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对促进长江经济带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优化布局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我国学术界关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各省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两大方面:
    一是中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秦良娟等(2011)基于波特钻石模型,从成本要素、创新要素、同业竞争、相关支出产业、市场需求、政府相关政策及机会多方面评价分析了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陈立敏等(2012)运用显示性技术附加值(RTV)方法测算了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杨洋等(2014)采用贸易竞争指数、出口价格指数、新产品出口比例等指标评价了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二是各省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唐中赋等(2005)基于波特钻石模型构建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测算了我国31省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集聚水平;徐勇(2009)采用改进后的产业区域集聚度EG系数,测算了1988—2006年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区域聚集度;陶良虎(2005)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2003年各省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重点评价了湖北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刘家琨等(2011)运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评价了我国28省市电子及设备制造业竞争力;赵钰(2011)以拓展后的波特产业竞争优势理论为基础构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了各省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陈英(2012)借助灰色综合评价法,从规模、创新、效益和市场等方面测算了2010年全国各省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冯丽伟(2014)综合模糊综合评判和层次分析法,重点评价了河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藏华(2012)基于技术有效性、规模报酬收益、指标冗余结果等方面,运用DEA模型测算了天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创新效率;魏明亮等(2016)利用省区截面数据对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和空间布局优化进行研究,提出吸引国际产业资本在中西部地区投资将有利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李鑫(2016)从生产经营状况、创新机构发展状况、技术创新投入与产出状况等方面,运用DEA分析法评价研究了河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发展状况。
    总体而言,学术界关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的评价研究工作尚处于初步阶段,评价方法见仁见智,研究的空间尺度多以国家、省区为主,尚未涉及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整体评价研究。本文侧重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进行测算和排名,并将长江经济带11省市作为整体进行排名和比较,在分析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动态变化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二、研究方法
    1. 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高技术、高资本、高附加值的特点以及评价指标体系应体现综合性、代表性、操作性的原则,同时考虑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从发展环境、发展规模、投入水平、创新能力四个方面构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2. 评价方法
    基于研究内容和测度指标,本文选取1995—2015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因西藏数据缺乏,不含西藏在内)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数据整理自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相关年份《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动态评价过程中,本文首先选取2015年样本,运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然后采用同样的分析方法分别测度1995—2015年30个省市自治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
    首先,本文対各测评指标的变量进行了KMO和Bartlett检验,2015年统计数据KMO值为0.701,Bartlett球形检验Sig.值为0.000,可见选取变量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2015年数据能够进行因子分析。之后,本文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全体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提取了4个公共因子F1、F2、F3和F4,累计贡献率达到85.996%,足够体现原有23个指标中的大部分信息。为了使因子载荷矩阵中系数更加显著,使各因子与原始变量之间的关系更加明显,本文采用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最大方差法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达到重新分配公共因子同原始变量间的关系。
    根据因子分析数据处理结果,本文得到4个公共因子,即发展环境因子、发展规模因子、投入水平因子和创新能力因子,可以表示为所有初始指标变量的线性组合。主因子F1主要由全部建成投资项目个数、项目建成投产率、投资额和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4个指标决定,这些指标反映了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环境,因此将主因子F1命名为发展环境因子。发展环境因子对各指标的贡献达到59.572%,表明了发展环境对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公共因子F2由当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企业数、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资产总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和利税共6个指标构成,从这些指标的特点可以看出,公共因子反映了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规模,因此本文将公共因子F2命名为发展规模因子。公共因子F3由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R&D经费内部支持、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购买国内技术和企业办研发机构经费支出共8个指标决定,这些变量均反映了各地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入水平,因此本文将公共因子F3命名为投入水平因子。公共因子F4由新产品销售收入、专利申请数、有效发明专利数、企业办研发机构数和企业办研发机构人员共5个初始因子共同决定。5个初始因子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各地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创新能力,因此本文将公共因子F4命名为创新能力因子。
运用回归法则,本文解出了线性组合参数估计值,利用这些参数估计值可以计算出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在这3个公共因子的得分。根据各个公共因子不同的方差贡献率,本文得到因子分析的综合评价模型,如方程(1)所示:
    Fi=a1 × F1i + a2 × F2i + a3 × F3i + a4 × F4i  (1)
    式中,Fi表示区域i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总体水平,a1、a2、a3、a4分别表示4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F1i、F2i、F3i、F4i分别表示区域i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环境因子、发展规模因子、投入水平因子和创新能力因子得分。
    采用同样的数据处理方法,本文分别测度1995—2015年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竞争力,并将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竞争力进行全国排名、内部排名比较分析。

    三、评价结果
    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1995—2015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全国排名和内部排名结果见表2、表3。
    1. 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全国排名
             
    表2报告了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在全国排名的动态变化。从整体上来看,长江经济带各区域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全国排名较为稳定。具体而言,长江经济带各区域动态排名可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包括江苏、四川、上海和浙江四省市,它们的排名主要居于全国前十位,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强;第二层次包括湖北、江西、湖南和安徽四省,它们竞争力的全国排名主要位于第十到二十位,具有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中等竞争力;第三层次包括贵州、云南和重庆三省市,排名位于全国二十位以后,属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不足的地区。
    在长江下游地区,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三省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全国排名靠前。江苏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竞争力近20年来全国排名靠前,且长期保持发展优势,竞争力强。上海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全国排名虽次于江苏省,但排名稳定,始终处于全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前列。浙江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处于全国前列,且全国排名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
    在长江中游地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全国排名均处于第二层次,湖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相对靠前。动态来看,湘鄂赣皖四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全国排名均呈现出动态上升的趋势,但仍处于全国第二层次。湖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全国排名上升幅度最大,湖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全国排名提高幅度相对较小。安徽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全国排名相对靠后,但其全国排名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可见安徽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水平已有整体提高。
    在长江上游地区,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四省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全国排名差异较大,四川省排名处于全国前列,云贵渝三省市排名则处于第三层次,相对靠后。动态来看,四川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排名呈现出波动下降趋势;重庆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全国排名则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云贵两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全国排名则相对稳定,全国排名处于相对靠后水平。
    2. 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内部排名
             
    表3报告了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内部动态排名。从排名位次来看,与全国动态排名相同,长江经济带各区域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内部动态排名变化幅度较小。根据各省市排名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包括江苏、四川、上海和浙江四省市,大部分年份竞争力排名位于长江经济带内部前五位,是长江经济带参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的核心地区;第二层次包括湖北、江西、湖南和安徽四省,排名位于长江经济带内部第五位至第九位之间,属长江经济带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中等竞争力水平;第三层次包括贵州、云南和重庆三省市,排名主要位于第九位以后,是长江经济带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相对薄弱地区。
    在长江下游地区,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内部排名长期处于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前列,且动态波动较小。江苏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长期处于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首位,浙江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内部排名则表现出上升趋势。
    在长江中游地区,湘鄂赣皖四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内部排名均处于第二层次,省际差异较小。动态来看,湘鄂赣三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内部排名较为稳定,变化趋势尚不明显;安徽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内部排名相对靠后,但表现出上升态势。
    在长江上游地区,川贵云渝四省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区域差异较大,四川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内部排名靠前,云贵渝三省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内部排名则相对靠后,处于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内部排名第三层。动态来看,四川省、贵州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内部排名呈现出下降趋势,重庆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内部排名呈现出上升趋势,云贵两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内部排名则相对稳定。

   四、研究结论和政策启示
    1. 研究结论
    本文以1995—2015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为样本,选取23项评价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进行动态测度与排名。根据测度结果,本文得出以下结论:一是长江经济带中下游省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居于全国中上水平,上游云贵等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相对不强。二是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水平呈现分层化特点。江苏、四川、上海和浙江四省市位居第一层次,竞争力强;湖北、江西、湖南和安徽四省位居第二层次,拥有中等竞争力水平;贵州、云南和重庆三省市位居第三层次,竞争力尚显不足。从区际差异来看,湘鄂赣三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排名差异相对较小,而长江上、下游相关省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差异较大。三是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趋势呈现差异化特征。湘鄂赣三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全国排名呈现出上升趋势,重庆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全国排名和内部排名均呈现出上升趋势,四川、贵州两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全国排名和内部排名表现出下降趋势,其他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全国和内部排名虽有波动但整体相对稳定。
    2. 政策启示
    根据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动态评价结果,为进一步提高长江经济带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水平,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是优化长江经济带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布局。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平台,促进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业在上述重点地区集聚化发展,积极创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集群。
    二是加强长江经济带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转移与承接发展。一方面,在中上游地区加强建设承接产业转移平台,以开发区、产业园区为载体,加快提高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能力,科学有序地承接下游地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转移。另一方面,创新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转移方式,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产业转移合作模式,鼓励苏浙沪到中上游地区共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业园区,发展“飞地经济”,共建跨省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共同拓展市场和发展空间;加快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产业一体化进程,共同承接下游地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业转移。
    三是重视提高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在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建设一批创新示范高地,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支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开展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关键技术的研发攻关,跨省联合建设一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联盟。
 
参考文献
[1]秦良娟,张楠,杨前进.我国电子及通讯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1,(4).
[2]陈立敏,侯再平.融入技术附加值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基于电子通讯设备产业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2,(3).
[3]杨洋,张旭,白金萍.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J].现代商业,2015,(27).
[4]唐中赋,任学锋,顾培亮.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水平的评价——以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为例[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5]徐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域聚集度的测量与评价——以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8).
[6]陶良虎.湖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11).
[7]刘家琨,徐学荣.我国区域电子设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1,(7).
[8]赵珏.中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1,(1).
[9]陈英.河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与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2,(23).
[10]冯丽伟.河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与分析[J].河北企业,2014,(5).
[11]藏华.基于DEA的天津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以医药制造业和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为例[J].商品与质量,2012,(S3).
[12]魏明亮,吴旺延.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集聚特征与布局优化[J].江西社会科学,2016,(9).
[13]李鑫.河南省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11).


The Dynamic Evaluation o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lectronic and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Wu Chuanqing  Deng Mingliang
Abstract:This paper selects the samples data from 1995 to 2015 from the country's 30 provinces and cities, build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rom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the scale of development, level of investment, innovation ability in four areas, the use of factor analysis, the country's 30 provinces electronic and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mpetitiveness estimation and rank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11 provinces and citie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electronic and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ranking is divided into three layers, the first layer including Jiangsu, Sichuan, Zhejiang, Shanghai provinces, the electronic and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mpetitiveness is strong; the second layer including Hubei, Jiangxi, Hunan and Anhui provinces, they have a medium level of competitiveness; The third layer including Guizhou, Yunnan provinces and Chongqing, the electronic and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mpetitiveness is insufficient. The dynamic changes of  these 11 provinces and cities’ competitiveness ranking are overall in a lower amplitude, The enhancement of Anhui Province dynamic ranking is  the sharpest.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of electronic and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level,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of electronic and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layout  should be optimized, the industry undertaken and transfer should be strengthen, the importance of improving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electronic and te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hould be highlighted.
Key Words:Electronic and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Competitiveness; Factor Analysis                                         (责任编辑  :平 萍)


                                                                      
责任编辑   q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