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特写 > 长三角
长三角

疏聚结合 发挥上海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龙头作用时间: 2019-02-22信息来源: 国宏高端智库 作者:黄征学 滕飞 宋建军 责编:qgy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抢抓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依托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的定位,坚持强功能和去功能并重的原则,疏解次要功能,增强四个中心的功能,主动把上海全球城市建设与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结合起来,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将长三角地区建成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提高上海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增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动力

强化上海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关键是对标纽约、伦敦、巴黎和东京等全球城市,重点瞄准资本资源配置力、创新资源配置力、信息资源配置力、文化资源配置力和全球资源配置保障力等五项能力建设。坚持“内向度”与“外向度”并举的原则,把上海作为连接长三角地区和海外两个扇面的枢纽,在集聚全球优质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增强为长三角地区服务能力,促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

以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为重点,推动建设国际样板交易市场和保险交易市场,探索外汇管理新模式,搭建国际金融市场和国内金融市场连接点,畅通长三角地区国际国内融资渠道。以G60高速公路为纽带,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要素,着力从体制机制上突破产学研脱节瓶颈,打造横跨长三角地区的科创走廊。打造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数字内容为主体、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文化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大力推动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和跨所有制的联合重组与并购,不断提升长三角地区的软实力。在长三角范围内逐步建立准入标准共认、业务系统互联、数据资源共享等体系,逐步减少和取消线下窗口业务,推进审批事项无差别办理,提高公共资金、公共权力、公共资源、公共服务的透明度,积极营造统一高效营商环境。


发挥上海创新思想策源地的引领作用,助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

一体化发展

以企业为主体,以功能性平台为载体,以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家电、纺织服装等产业链中关键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协同创新为动力,强化创新网络合作,加快构建技术创新策源中心、产业创新策源中心、创新成果交易中心、创新人才集聚中心,把上海建成引领长三角参与全球竞争的创新高地。重点是坚持激活“需求端”、扩大“供给端”、做强“服务端”、优化“环境端”的原则,推进技术产权化、成果资本化、转让市场化、交易网络化,全面推进技术市场创新发展,打通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转化中心的联通渠道。

以上海全球科创中心战略核心承载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宁波自主创新示范区、温州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平台合作为重点,以产权交易市场一体化发展为核心,推动跨区域企业并购,稳妥推进创新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加快搭建各层次政府间科技创新协同治理体系,提升各类科技创新联盟和合作平台的功能,完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共用机制,以上海科创中心为载体共同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强化长三角内部人才、科技、知识产权保护、成果转化、政府采购等制度的协同,促进产业集群内技术、质量、标准等衔接,规范创新要素在长三角地区自由流动,提高创新要素配置效率和协同效应。


强化上海对外开放的龙头地位,提升长三角地区一体化

发展活力

推进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和结构调整,是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需要。增强上海对外开放龙头地位,关键是要统筹做好国际航运、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等方面的工作。

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强物流基础服务,强化河海空、区域联动,增强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依托上海自由贸易港的创建,强化河港、海港和空港之间的合作,打造长三角“枢纽型功能引领、网络化设施支撑、多方式紧密衔接”的综合集疏运体系,建立海空联动的开放体系。强化长三角地区跨部门、跨区域的内陆沿海通关协作,不断完善“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区域通关改革,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提高通关效率,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先优势。以做强上海贸易营运控制中心、商品交易定价中心、服务贸易中心、国际消费中心为重点,推进长三角地区贸易转型升级,深入构建与国际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相适应的一体化贸易制度体系。率先在长三角地区推广和复制上海开放型经济发展中先行先试的经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机融合,放大上海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和制度创新的辐射功能和外溢效应,带动长三角地区率先建成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高地。以完善长三角地区“大通关”体制建设为重点,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携手面向全球招商,全面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快培育长三角地区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


加快提升上海软实力,提高长三角地区全球

影响力

根据相关定量化研究,上海的城市文化、政府服务、居民素质、形象传播等软实力仅相当于纽约的53%左右。补强软实力发展短板,提高长三角地区影响力,已迫在眉睫。以合作开展长三角地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项目联合申报为突破口,以共同培育领军性文化产业集团为重点,加强文化产业政策协调,延伸上海文化软实力,重塑长三角地区在全球的整体形象,提升区域在全球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号召力。

依托上海自贸区建设,向国内外全方位开放文化产业,共同打造文化创意中心、文化交流中心、时尚文化中心。秉持“创意产业化,产业创意化”宗旨,发挥创意产业中心的综合性平台作用,完善创意产业体系,整体推动长三角地区创意产业发展。以创意策划、机制探索、平台构建、项目推动、文化贸易为抓手,在互融互通中推进长三角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建设。以重要国际时尚中心为载体,加快发展集创意、文化及现代服务经济于一体的新经济,推动发展跨界融合、国际名品和各界休闲娱乐等新业态,引导时尚潮流。发挥各类媒体的作用,凝练具有鲜明特色、系统性的城市符号群和城市意象,增加生活、日常元素和文化元素等柔性要素在城市形象中的构成,推动国际传播新秩序中长三角城市群形象的构建和提升。


深化上海大都市圈的合作,促进“五链”融合发展

长三角地区由上海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等共同组成。为减少一体化的阻力,优先加强上海大都市圈范围内的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杭州、宁波、绍兴、嘉兴和湖州等城市一体化发展,结合上海非核心功能疏解,推动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政策链和监管链等“五链”融合发展,带动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取得突破,加快构建现代市场体系。

遵循“研发在核心城市、制造在周边区域,孵化在核心城市、转化在周边区域”的思路,发挥上海科创中心的作用,加强与上海都市圈范围内的城市合作,用创新链、产业链在周边地区的延伸,促进资金链、政策链和监管链向周边扩散。共建共享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强长三角地区改革试验成果交流,率先在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范围内复制推广改革创新的经验,加快构建协同互动的政策链条。以“五链”融合为基础,推进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协同共进,打造长三角市场一体化发展的升级版。紧紧围绕“五链”融合中的薄弱点、脱节点、梗阻点,配置资金链、提升产业链、共享政策链、完善监管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要素市场、产品市场、市场监管联动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