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特写 > 长三角
长三角

长三角一体化的四个维度时间: 2021-06-13信息来源: 长江产经智库 2021-06-09 作者:刘志彪 责编:qgy

编者按:5月30日,长江产经智库举行双月论坛研讨会,聚焦“长三角如何以一体化和高质量服务新发展格局”这一主题,邀请国内研究长三角问题的知名学者进行联合分享。现将部分嘉宾发言内容整理刊发,本期编发的是刘志彪教授演讲的主题“长三角一体化的四个维度”。


一体化,原本是一个国际经济学里面的概念,用到国内经济来,这个概念就是采取一个协调的方法,一个方式或者一个措施,将两个或者是两个以上的相互不相同的,不协调的事情有机地融合在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协同效应、实现组织的一个目标。其中最关键的就是部分怎么结合成整体的方式。这个部分结合成整体的方式,实际上就是叫一体化的过程,如果我们对这个部分结合成整体的这样的一个方式做过于狭窄的理解的话,那么就必然会对高质量的问题产生很大的影响,就可能把这个国家战略执行不到位,或者是比较难推进下去。所以,我简单从四个维度讲一下一体化究竟是从哪些方面把部分结合成整体这么一个过程。



1.长三角一体化的主体的维度




一体化的主体维度,准确地讲有三个主体,一是政府主体,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二是企业主体,三是个人家庭的主体。每个主体行使一体化的方式不一样,政府不是把政府的机构进行简单地拆并、归并,或者是成立更高级别的组织。有些情况下固然会在行政机构上做一些调整,但是更多指的是政府主导的公共事务的一体化,比如说环保问题、规划问题、交通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更高级别的政府机构领导出面来组织,或者是区域内长三角一体化内部各个地方政府对公共事务做出协调决定。这个决定做出来之后,需要各个地方政府原来自己独立行使的行政权力,要按照某种协议或某个机构统一行使。比如说规划,我们长三角规划是一体化的话,各个地方要把一部分的规划权交给国家发改委等机构,由机构统一行使,如果是各个地方自己行使规划权力,就不是一体化了,环保是这样,交通也是这样。所谓环保一条线,交通一张网,规划一张图,是必须要通过这个方式来做。也就是说,地方政府让一部分行政权力给公共机构行使,大家可以共同进行监督和绩效评估,这个就是指政府层面上的一体化,而不是简单的把地方政府并掉了,或者成立更高级别的机构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个就是市场驱动的一体化,就是在企业层面上实行的一体化。这种一体化,是要在公平的,充分竞争的基础上,实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在这个层面上的一体化需要充分发挥竞争政策的基础性作用,任何地方的政策,跟竞争相违背的都要接受竞争政策的审查,事先的审查和事后的审查,不符合竞争政策基本要求的,这个政策必须打回去重新修改。有竞争这是基础企业层面的一体化才可以真正地实现,你不能各个地方都制定一个有利于自己的政策,违反国家统一竞争法的要求,如果是这样就不是一体化了。我们讲在企业层面上鼓励一体化,实际上就是反对三种垄断,第一种纵向权力形成垄断,第二种是横向权力形成垄断,第三种是企业的市场垄断。企业的市场垄断大家要清楚,第一种纵向权力垄断破除比较难,要有长期的改革,横向权力形成垄断也跟市场的形成有关系。





2.长三角一体化的客体维度




从客体的角度讲,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有很多种方式和形式,譬如说从内容上看,有硬件的基础结构的一体化,铁路网、公路网、航空网、水、电、气、教育等等;有软件的基础设施的结构的一体化,比如竞争规则、体制机制、规则、制度、章程、条例。一体化把它的内容分为主体和客体是一种维度,但是如果我们限于讲市场的一体化来讲,最主要的一体化的形式是商品市场一体化和要素市场的一体化。长三角地区是中国商品市场最发达的领域,可以这样说,商品市场基本已经实现了市场一体化。目前看起来,一体化的差距主要在要素市场的一体化。数据资源、土地资源、资金、技术这种带有公共性的要素,或者说具有某种流动性不充分的要素,离一体化的要求还很远。譬如土地,长三角可以作为整体土地市场调拨使用吗?按照市场的要求,把它分配给效率最高的部门和企业使用了吗?没有做到。所以,这方面的任务还很艰巨,现阶段最重要的就是要贯彻中央关于要重点推进要素市场改革的要求,矫正要素市场的扭曲,重点是有序推动要素顺畅地流动。如果长三角区域要素不能流动起来,何谈在全国范围之内流动呢?要素市场建不起来,还不是一个真正的市场经济,距离高效能的使用还远。

从产业看,过去上海作为长三角生产性服务的中心,降低整个长三角的交易成本,而江浙皖作为上海的周边城市地区,起的作用是降低制造成本。交易成本低加上制造成本低,使长三角成为世界竞争力的高地,吸引全球要素资源这样的一个洼地,上海的服务业跟周边地区制造业的这种高度的协同和一体化,是过去长三角具有强大世界竞争力的重大原因,这是产业一体化的主要原因,实现生产性服务和制造业之间的区位协同。

从手段上看,长三角一体化,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第一构建产业链,这个产业链要在长三角范围之内建设世界级的产业链集群,这次长三角四个地方的领导座谈会,对四个战略型产业做了产业联盟的规划和产业链链长制的制度实现,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头。第二个方面,就是通过长三角地区跨区域企业集团的建设,鼓励企业集团化发展,来实现企业跨地区经营,在微观上实现一体化,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体化方式。比如说汽车产业,过去说竞争非常厉害,如果通过鼓励汽车产业用大规模集团化的方式进行发展,把它的汽车研发中心譬如放在上海,而车身车体、电子产品等等各方面的生产放在长三角其他区域,那么就在一个企业内部,高度地实现了产业的一体化。第三种主要方式就是要在长三角区域之内,充分放开对兼并的限制。鼓励兼并会产生高度的一体化效应,大家看看欧盟怎么鼓励兼并就知道了,欧盟竞争法对并购是网开一面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大规模的市场一体化。其实中国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粤港澳地区都可以学习欧盟的经验,放开区域内的并购限制,一定会产生一体化的效应。长三角的一体化根本就不是简单地通过行政合并的方式进行一体化,我最反对这种方式,动不动就要把某个区域并掉,这样的做法是不行的,要通过我刚才讲的三种方式,在企业层面上推进一体化,这是最有效的方式。





3.长三角一体化的时间维度




从时间维度上看,长三角一体化的动态变化,最起码可以通过以下的几个方面实现。

从开放的角度看,过去以上海为中心,是在出口导向当中实现一体化的,针对国外的市场,各个地区形成出口导向发展模式,上海在这个过程中成为长三角的中心。现在是以上海为枢纽,在双循环中实现一体化,我们可以把以上海为中心的整个长三角,在双循环的体系中看成一个“8”字的循环过程,过去出口导向当中的双循环,实际上这个“8”字底部是国际市场,上部是国内市场。现在要在双循环当中实现一体化,要把这个“8”字倒过来,就是底部是我们国内经济循环,上部是国际经济循环,长三角尤其是上海,应该成为这个“8”字型的中间地带,就是所谓的枢纽地带,即连接国内国际的的枢纽地带,成为一个能量交换的节点,这是从外向的经济角度对长三角一体化提出的要求。

长三角一体化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很多人觉得它只是宣传性的,实施效果并不是特别好,政府之间联系局限于联谊会性质。现在的一体化进入实质阶段,主要体现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硬件一体化,比如说断头路的建设、环保的建设。未来的一体化的重点,应该放在制度和竞争的一体化上,这才是一体化的根本水平和体现之处。这一过程也是贯彻一个长三角一体化先易后难的办法。在硬件的基础上,因为政府的利益是公共利益,就用公共利益协调,政府比较容易达成一致性,企业的利益与市场的利益这个利益比较独立,一下子协调有困难,要通过制度的建设和竞争环境的建设来实现,这是未来一体化的主要任务,恰恰是一体化的核心。硬件基础设施还是比较浅层的一体化,从动态的角度看,长三角一体化还要解决未来在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差异,高速发展的一体化是地方政府财税GDP增长为中心的地方政府之间竞争的一体化,大家都知道,现在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要全面实现现代化,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什么叫高质量一体化?就是指在市场竞争的基础上,加强区域政府之间的全面合作,而不是过去的主要以竞争为主,而是在市场竞争基础上的区域政府的全面合作,这才是高质量的情况。




4.长三角一体化的空间维度




从空间角度看,一体化的方式起码有这么几种,第一种首先在省域内实现全域一体化。一个省之间都不能实现一体化,相互摩擦,谈得上长三角一体化吗?所以先要解决省内的全域一体化,在这个基础上,通过省域之间的这种相互开放和竞争,形成长三角统一的区域大市场,这个市场是区域性的。在中国最有可能实现区域统一大市场的是长三角,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历史上有相互的联系,文化相互接近,很多的地理上又是近邻,中国很多其他地区不具备这样的条件,长三角应该做全国的表率。通过全国主要的区域,比如说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成渝和东北地区、西北地区,这些地区相互之间的开放形成了统一的大市场,全国统一市场就基本形成了,中国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我们的双循环的基本格局就形成了。中国形成了统一的大市场,其他国家没有一个有这样一个优势,但是很难,从长三角试点,用区域市场的方法推动全国市场的建设。

空间上看第二个方面就是长三角过去是集化效应,吸收全国各地的资源,当然也对地区发展发挥了作用,但是会带来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未来在空间上长三角一体化的过程体现为扩散的过程,把能量向长江中上游地区扩散,向全国其他地方扩散,甚至向全世界扩散,一是化解长三角地区的过密效应,在这个过程中带动产业转移,二是解决长三角区域内部发展差距的问题,然后再解决长江中上游地区不同的发展差距,逐步地为整个中国缩小地区差距做出自己的贡献,这就是一个集化到扩散的过程,这个过程当中,带有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产业转移。

第三个就是在空间上看,长三角一体化重点可以突破以行政边界为特征的,建设全球产业链集群的方式发展一体化。如果说中国沿海地区过去的重要经验的话,就是产业集群的发展。在当今世界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调整过程当中,中国最有条件的地方,就是长三角地区可以首先实现全球产业链集群的建设。国家“十四五”规划包括前面的一些规划,一些大的方针政策,都提出来要在中国沿海地区建设若干个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产业集群。粤港澳地区、长三角地区都有非常好的条件。长三角来说,沪杭宁高科技产业带,沪杭宁生态产业带是最有机会形成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跨地区产业链建设,既可以用链主进行治理,又可以用链长进行协调,这是实现全球产业链建设一体化的方式。


刘志彪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理事长、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