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特写 >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企业风险防控时间: 2016-04-08信息来源:于吉 作者:hjr_admin 责编:

        只有通过政府主导、中介服务、企业管控等方式,多方联动,规避风险, 才能帮助相关企业把握好“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开创了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也开启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新时代。融入“一带一路”是企业在更高水平参与国际竞争,实现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在融入“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企业必须增强风险意识,加强风险防控。

 
 
        一、公共安全风险防控

        企业在所投资的国家或地区发生社会动乱、恐怖袭击、战争与武装冲突、社会治安等社会公共安全问题,以及重大自然灾害和重大传染病疫情等状况时,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

        “一带一路”沿线政局不稳的国家和地区较多,公共安全方面的风险一旦爆发,对于在当地投资的企业,不仅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带来人身安全问题。因此,应当通过政府主导、中介服务、企业管控的方式,多方联动,凝聚智慧和力量,规避、防范在公共安全方面的风险。

        在国家层面,政府应当把企业融入“一带一路”上升到国家合作的高度,加快构建联通内外、安全通畅的通讯和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完善通讯和交通合作平台与机制;加强和完善产业安全预警机制,构建经贸安全保障机制;建立快速灵活的领事保护制度,保护境外中方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


        在中介机构层面,国内的商会(协会)应当与沿线国家商会(协会)加强合作,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投资、市场、社会安全等多方面的信息;法律事务机构应当为涉外企业提供政策和法律咨询、争端对策、应诉方案等法律服务,参与和代理维护企业安全等法律事务服务;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应当主动承担企业在国外开设工厂、并购等过程中的风险(包括战争、汇兑、政府违约等),为企业防范境 外公共安全风险提供保障。

        在企业层面,必须加强企业自身的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原则,培育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和文化,为境外员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注重风险的识别和预警,采取有效措施规避风险;以预案管理为重点,保证应急响应及时、措施得当;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强化监督检查;建立全覆盖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安全责任层层落实;注重风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完善风险评估工作系统,持续动态跟踪和预警重大风险。

        二、合作协议风险防控

       
“一带一路”合作协议风险防控是指企业对涉外合同的审批、签订、履行、变更、终止、违约处理等过程,采取有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政策环境差异较大,文化、宗教、社会问题复杂。法律完备程度、市场开放程度也不一样,加强协议合同管理中的风险防控尤为重要。

        在国家层面,需要政府通过法 律、政策沟通,签订政府间协议,为企业订立合作协议创造条件。例如,通过签订投资保护协议,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融入当地社会,适应本土化生存;通过与有关国家政府谈判,订立政府间协议,解决双重纳税的问题,减轻企业负担。

        在企业层面,应当增强合同风险意识,既要在合作协议的订立、履行过程中严格把关、信守承诺,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又要采取各 种措施,防范合同利益损失的可能性,避免或挽回损失:

        一是建立严格的合同审批制度。合同订立之前,企业有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应从各自职责的角度对合同内容进行审核,落实合同会签制度,做好合同风险的事先防控。经企业总法律顾问审核后报企业主要领导审签。

        二是订立符合两国国情的严谨合同。依据两国法律,并结合国际规则,收集整理与本企业有关的合同文本,形成适应双方企业特点的合同文本。

        三是防止信用缺失导致的合同欺诈。合同欺诈表现形式很多,例如合同合作方伪造虚证件,对自己的真实身份和能力加以隐瞒。一旦欺诈发生 , 应当依据《合同法》和民商法关于合同无效的相关规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要求返还财产,减少损失。

        四是通过担保制度促使合同全面履行提供担保,审查对方的担保资格以及用于担保的财产状况,并载荷同中明确担保责任条款。一旦交易违约,可依法追究担保责任,降低合同风险。

        五是利用保险制度分散合同风险。利用保险业经济补偿功能,分散合同风险,实现合作共赢。

        三、投融资风险防控

        “一带一路”投融资的风险防控是指企业在境外投资融资的过程中,为保障投融资项目的安全,采取有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

        从国家的层面看,“一带一路”战略是自上而下的推进。从外交环境的营造到国与国之间的政策安排;从设立亚投行、丝路基金,扩宽融资渠道,加大对企业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融资的支持力度,到政府有关部门分行业制定指导意见,引导企业的投融资方向;从规划实施在铁路、公路、水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的投资,到一批基础设施互连互通项目已经稳步推进。国家为企业融入“一带一路”规避、防范风险,减少或避免投融资损失,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基础条件。

        从企业层面看,企业“走出去”投融资是市场行为,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主体,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的战略部署,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在投融资过程中防范风险:
一是研究分析有关国家的经济政策,规避投融资损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资源禀赋、不同的产业政策、不同的税收政策。企业应当深入细致地研究相关国家的政策,趋利避害,避免盲目投融资。

        二是审慎决策,理性开展项目投融资。企业在选择投资项目和决策时,应当加强国别风险分析,注重识别企业的比较优势、跨国经营能力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避免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盲目决策。

        三是属地化经营,寻找合适的本地伙伴。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雇佣当地员工,加强属地化经营,可以获得大量政治经济信息,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减少与当地社会文化冲突。四是抱团投融资,增强竞争实力。加强企业间的沟通与交流,专业化协作,有序抱团“出海”,提升市场竞争力。避免单打独斗,甚至通知竞争、相互拆台。

        四、市场开发风险防控

        “一带一路”市场开发风险防控是指企业在境外经贸、投资等活动中,为保障市场拓展的安全,采取有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
从国家的层面看,应当鼓励、引导我国企业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产业投资、能源资源合作、金融合作、人文交流合作、生态环保合作、海上合作等领域,契合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需求,开展多方面的深度合作。
从企业的层面看,应当坚持市场导向、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原则,开拓市场,防范风险:

        一是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依法治理企业,成为真正的国际化企业。

        二是尊重当地的民俗。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习俗。企业如果忽视东道国的文化习俗、宗教禁忌、社交礼仪等,就会失去沿线国家民众的信任和尊重。因此,企业在开发市场时,应当了解并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以诚相待,以心换心。例如,我国一家企业在巴西投资建厂时,先建设足球场等公共设施,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当地民众的赞赏。红豆集团到柬埔寨建设开发区,在周边建学校,受到当地民众的欢迎。

        三是要在产能合作中提供优质产品。我国企业在产能领域有装备、技术、施工、资金、管理经验等优势,而“一带一路”沿线有些国家正在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对吸引设备、技术、资金有迫切需求。我国过剩的产能在沿线国家并没有饱和。但产能合作不是消化我国落后产能和被淘汰的落后产品,也不是质量不好的产品。企业应当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需求,把优势产业、高质量和高效能产能转移出去,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发展。

        四是要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保证质量和安全。在“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下,我国企业正在从单一施工承包模式向全生命周期的建筑转变,包括项目前期调查、方案、图纸以及标准等。从比较封闭或者半封闭的管理状态加快向开放、合作、共赢的模式转变,从单纯的建筑施工向产能结合转变。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安全生产和质量标准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总之,“一带一路”建设开创了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我国企业应当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弘扬和传承丝绸之路的友好合作精神,解放思想,主动作为,在国际市场舞台上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