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特写 >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

产业新城模式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时间: 2016-04-09信息来源:焦聪 作者:hjr_admin 责编:

         ■  焦  聪(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河南新郑   451150)
  ▲  基金项目: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42400410779);河南省高等学校国际经济与贸易省级品牌专业建设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5KYYB26)
  ◆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建设“一带一路”必须要加深产业链和价值链融合,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而产城融合的产业新城发展模式恰能成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纽带和引擎,重塑国际间产业发展的合作模式。本文从与沿线国家建设合作园区、构建“两国双园”模式的姊妹园、企业签约组团项目直接到沿线国家建设产业新城等方式,阐述了产业新城模式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意义。
关键词:产业新城  产业园区  “一带一路”战略
 
  产业新城的内涵
 
  产业新城是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建立以人为核心、以产业发展为基石、以“产城融合”为标志的城市发展创新模式。产业新城发展以“建设智慧生态、宜居宜业的幸福城市”为理念,创新升级“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合作共赢”的市场化运作,在新城内实现经济发展、城市发展和民生保障。产业新城从空间位置上来讲,主要分布在城市主城区之外,以产业为先导、以城市为依托,建设产业高度聚集、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新城区,成为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引擎。
 
  产业新城是一种新型的城市组织形式,从空间上来讲,它是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相结合的产物,是工业化的推进形成了这种新型城市化模式。产业新城最初是以工业发展为主导的如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特定地域,通过转型升级这些特定区域形成以产业发展为主的集工作、生产、生活、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产业新城。与传统的主城区相比,产业新城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能在产业发展中起到带头作用,通过“产城共融,政企共赢”、“以产带城,以城促产”的独特方式推动着整个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目前中国产业园区向产业新城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产业新城在开发建设领域,不仅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服务、土地整理、园区综合服务及住宅、生活配套服务,还包括城市地产开发、物业酒店经营等业务,它也是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融合,如图1所示。产业新城集合工业化和城镇化两大趋势,二者的融合解决了工业化和城镇化脱节的问题。
 
 
 
     “产城融合”首先要合理地融合产业和人口,在城市里不仅要有生产,还应该有生活。其次要把产业和城市看作一个良性互动的有机整体,除了产业功能外,还要具备相关的城市服务功能,包括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有文化设施、娱乐设施、生活设施等,使人们的各种需求在当地就可以解决。随着新型城镇化发展和产城融合理念的进一步深入,中国产业新城也取得了一定发展。
 
  “一带一路”的重点建设方向
 
  (一)“一带一路”的内容
 
  “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是中国在当下双边机制和区域合作平台的基础上,借用古代“丝绸之路”这一历史文化概念,实现与周边各国的互联互通,促进地区经济合作,打造地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代陆上丝绸之路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符合当代经济贸易合作的潮流,由中亚经济带、环中亚经济带、亚欧经济带三个部分构成,中亚经济带是核心区,环中亚经济带是重要区;亚欧经济带是拓展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源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以东盟为中心的海上航路的幅射,形成海洋与大陆的相结合,以中国的周边地区为纽带,实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将东盟、南亚、西亚等各地区连接起来。同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也将东南亚经济体、东北亚经济体乃至欧洲经济体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趋势。“一带一路”的主要内容是“五通三同”。“五通”是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三同”就是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
 
  1. 将沿线国家纳入以中国为主的产业价值链合作。“一带一路”的建设绝不是简单地将沿线国家作为产品出口、倾销地,而是要将其纳入以我国为中心的产业价值链;不是要占领对方市场、排挤对方产业,而是要以繁荣地区经济为目的。建设“一带一路”,必须加深产业链和价值链融合,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否则只是没有活力的“空架子”。中国周边国家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差异较大、发展阶段跨度大,与我国具有广阔的产业内合作前景。例如将部分技术要求不高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活动向东南亚、南亚等工业生产落后、劳动力充裕、适合承接此类生产活动且与我国友好的国家有序转移,既能够帮助他们加强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特别是提高工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也能使国内企业向产业链的更高层次移动,在解决自己产能问题的同时,也帮助周边和沿线沿路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就业增加,改变他们依靠资源发展的局面。
 
  2. 大幅增加与沿线国家的全方位经济投入及合作力度。建设好“一带一路”,是推动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向纵深发展,维护中国地区影响力的重大战略举措。中国有能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助力“一带一路”建设。2014年,中泰签署合作备忘录合建总长800多公里的中泰铁路,中国——俄罗斯同江铁路桥开工建设,瓜达尔港东湾快速路建设项目进行顺利,“中巴友谊路”喀喇昆仑公路改扩建工程进行收官阶段,“一带一路”建设已进入落实阶段,中国可以充分发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资金优势,加大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其经济增长。

  3.
注重促进当地就业和可持续发展。在21世纪,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可持续发展,对于实现共同发展的要求日益增高。因此,过去那种掠夺式的跨国经营在当今世界已不可能施行,经济交易必须是平等、互利的,必须有助于推动当地发展,同时注重履行环保和社会责任。尤其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在欠发达国家,单纯的资源开发已越来越难以进行。这里面既有所在国的经济发展和民族感情问题,也有一个国际舆论环境的问题。因此,在这种形式下,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的国际投资合作中,必须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心态,必须坚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经营理念,提高社会责任意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东道国社会、企业、民众形成友好互动的氛围。一定要与促进当地就业,推动当地经济增长与改善民生相结合。 

  产业新城模式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
 
  通过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方向分析,经济相连,星罗棋布的产业新城正成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纽带和引擎,能够重塑国际间产业发展的合作模式。“一带一路”以核心城市节点,连接综合交通运输干线,并以其为发展轴线,带动经济带的发展,被称之为“点轴带动”发展模式,其中一项重大举措就是在核心节点城市建设产业园区。《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出,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促进沿线国家加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深入合作,推动建立创业投资合作机制。探索投资合作新模式,鼓励合作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各类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一)
通过产业转移,促进沿线国家产业园区的建设 

  作为“一带一路”重点建设领域,产业、产能合作是中国和“一带一路”国家亮出的最重要的一张合作牌。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进入工业化的成熟期,拥有大量优势产业和产能。“ 一带一路”沿线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产业结构非常单一,工业体系很不完备。这些国家在产业园区的建设中还很滞后,规划设计粗放,产品结构单一,没有产业基础和主导产业做支撑,很难形成明显的行业聚集力和竞争力,亟需通过产业转移促进园区的建设。而中国的产业园区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亟待释放大量的优质富余产能。一方积极承接,一方积极转移,形成有效的对接口。一方面加速了中国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形成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另一方面促进了沿线国家工业园区的建设,提高了其工业化率,加速其城镇化的发展,达到了双赢的局面,这也正符合“一带一路”战略的初衷。当然进行转移的产业不是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这样的产品已经让我们付出了沉重的环境和社会代价,因此转移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不利于“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行。


  (二)创建合作园区,推动境外产业集群发展 

  通过与沿线国家创建合作园区、举办境外园区招商推介会,支持优势产业龙头企业抱团“走出去”,引导上下游企业入园投资,加快建设、推动境外产业集群发展。目前,如意集团正在推动建设“巴基斯坦如意纺织工业园区”,并与华能集团合作建设发电供电基础设施项目;美晶米业正在柬埔寨创建农业经贸合作园区,推动境外产业集群发展。为了更进一步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之间产业合作,“两国双园”模式,更能有效推动“一带一路”的实施。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世界上首个互相在对方建设产业园区的姊妹园区,2014年4月由中马共同投资,规划面积55平方公里,园区功能分区包括工业区、科技研发区、配套服务区和生活居住区。首期15平方公里,其中启动区7.87平方公里。在产业选择方面,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材料及新材料、生物技术和现代服务业六大产业。这是中马两国投资合作旗舰项目,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探索和实践,也是广西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一个国家级平台。这个园区在马来西亚关丹岛的姊妹园区——马来西亚—中国关丹产业园,基础设施和招商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展开。对于“一带一路”建设来说,这种“两国双园”模式将具有广泛示范效应,通过联合理事会的统筹协调作用研究双园发展的战略目标、重大政策、扶持措施、开发步骤,重点推进双园产业与科技合作,通过发挥各自优势和资源,吸引两国和全球有实力的投资商到双园投资兴业,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
 

        (三)企业签约组团项目,到沿线国家建设产业新城 
    
        要建设产业新城,首先必须要有产业支撑,没有产业支撑的城市是缺乏后续发展空间的“空壳城”。其次要有完善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形成以产业、居住、教育科研产业为主体的产业新城。中国现在已经形成了一批大型的有实力的多产业融合的综合性企业,可鼓励这些企业直接到沿线国家开发建设产业新城。根据沿线国家的要素禀赋,选择适合的区域建设工业园、物流基地、大型商业综合体、学校、医院、五星级酒店、写字楼和配套地产等一揽子项目。形成机械制造产业基地、服装鞋帽生产基地、食品医药加工基地等,推动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依据“园中建城,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构建集产业、行政服务、酒店商务、教育医疗、生活住宅、休闲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园区新城。一方面促进了沿线国家城市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提供了平台,能有效地促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李英洲. 产业新城: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新路径 [J].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4(8)
  2. 王寅生. 产业新城空间生长机理及优化策略研究——以无锡新区为例 [D]. 苏州科技学院,2014
  3. 蔡宏华,何静芝. 试论PPP模式在三四线城市的新城开发中的运用 [J]. 现代商业,2015(9)
  4. 贾康. PPP模式在中国的探索效应与实践 [J]. 经济导刊,2015(1)
  5. 胡鞍钢,马伟,鄢一龙.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涵、定位和实现路径 [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