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纵览 > 地区发展
地区发展

吉林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分析时间: 2016-10-20信息来源:王樵 作者:hjr_admin 责编:

  [摘要]当前,吉林省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传统的农业组织形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必须通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集群来实现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笔者结合吉林省农业发展的具体实际和区域农业资源的特点对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提出了促进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产业集群;关联产业;集群效应;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15)04-0044-04
  [收稿日期]2015-03-15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20140418073FG)。
  [作者简介]王樵(1971-),男,吉林白山人,通化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
  [DOI]10.16164/j.cnki.22-1062/c.2015.04.008
 
     农业产业集群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高效率组织形式。所谓农业产业集群,通常是指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农户、农业流通企业、农业加工企业等龙头企业,按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要求,发挥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在地域和空间上形成的高度集聚的集合[1]。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吉林省农业发展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组织结构调整等诸多问题。通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对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促进吉林省农业稳定发展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吉林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态势
 
     国务院《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指出:“十二五”期间主要任务就是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集群的作用,实现农业集约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通过产业集群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战略选择,在运作过程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我国的农业产业集群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集群发展起步比较晚,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较面临着不一样的集群发展条件。一方面吉林省土地肥沃、农业资源丰富,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吉林省农业具备集群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比较优势,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区位商达到2.43,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在国内同行业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另一方面吉林省农业现代化程度比较低、产业关联度比较差,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着整体规模小、产业链条短、综合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影响到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针对差异化集群发展条件选择恰当的集群发展模式必将有力地促进吉林省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更好地发挥出集群效应。
 
     近几年来吉林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体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12年《吉林省产业集群培育计划》指出:从2010年开始,将重点培育19个农产品加工(食品)产业集群,形成以粮食加工、畜产品加工和特产品加工为主导的集群发展态势,带动种植业、畜产品养殖业和林特产业的多元协调发展。目前吉林省已经形成了以德大、皓月等企业为龙头的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以大成集团、中粮生化等企业为龙头的粮食加工产业集群,以修正药业、敖东药业、鸿发食品等企业为龙头的特产品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实现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织形式,在促进农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吉林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1. 龙头企业带动型
 
     龙头企业带动型集群是依托良好的产业背景,由区域内几个大型龙头企业带动,大量中小企业和农户围绕着龙头企业的最终产品进行生产、加工、销售或原材料供应等活动组成的农业产业集群[3]。2012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以提高龙头企业竞争力为核心,着力提升产业层次、科技创新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加快形成龙头企业集群。通过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实现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经营,促进区域内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农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也需要龙头企业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分散的农户和规模较小的企业实现由“分”到“合”的转变,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型产业集群,充分体现出集群的核心竞争力。这就需要重点支持领军型龙头企业发展,培育和打造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集群和工业产业集群相比较有其自身特点,集群的构成主体主要包括企业和农户,集群的发展需要处理好企业和农户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但分散的农户具有不同的利益要求,很难形成统一的生产经营目标,在与龙头企业协作过程中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影响到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因此需要创新集群发展模式,通过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打造集群利益统一体。龙头企业通过签订合同、契约或股份合作制等方式密切与农户之间的合作关系,围绕产品创新、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等方面为中小企业和农户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积极培育集群构成主体。目前吉林省普遍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公司主导型组织模式,并在运行过程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一方面专业合作社保障了农户的切身利益,提高了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另一方面专业合作社把具体的生产经营任务下放给农户,使农户分散生产变成规模化生产,为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供了充足而又稳定的货源保证。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及建立发达的农业产业集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经突破5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正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引领着千万户农民通过与龙头企业的协作实现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极大地推动了吉林省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
 
     2. 资源推动型
 
     任何一个集群模式的形成,都离不开这个产业集群所处的农业资源优势、农业技术水平和生产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1]。依据区域资源优势形成的集群模式与传统经营模式相比较一个显著的优点就是实现了组织形式创新,有利于参与主体竞合关系的形成。依托资源优势形成集群发展模式对于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种符合产业化要求的农业发展模式。资源推动型产业集群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其他区域没有或很少有的资源优势奠定了集群发展的资源基础,在确定的目标市场上所面临的外部竞争压力比较小,存在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可能性[4];二是集群主体拥有明确的生产经营目标和共同的利益要求,有利于实现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充分体现出集聚效应。
 
     吉林省抚松县是中国的人参之乡,2008年人参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以上,但出口创汇额只有韩国高丽参的10%左右,人参产业的竞争优势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而资源推动型集群发展模式能够切实解决人参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和产品销售等问题,使资源优势转变为强劲的竞争优势,实现人参产业的健康发展[5]。集群的参与主体通过分工协作进行产品精深加工,形成一条“人参种植——初加工产品和人参提取物——人参食品、保健品、化妆品、药品——产品销售”的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了产品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目前,已经吸引到南京同仁堂、马来西亚参龙、修正药业、肽谷科技等企业参与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有力地推动了集群的发展,集群的集聚效应和品牌效应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2014年人参产品的市场交易额已经达到200亿元,人参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3. 特色工业园区驱动型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指出:推动产业集群中特色工业园区的形成,形成产业集群的强有力支点,并吸引相关企业进入特色工业园区。由此可见特色工业园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依靠市场自发生成集群能力不足的前提下,支持和引导产业关联度高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及配套企业向特色工业园区集聚,能够在短时间内促成产业集群的形成。因此,该模式属于典型的外力驱动型集群模式,是实现产业联动的重要基地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平台。通过政府合理的规划,依靠园区良好的发展条件和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大量关联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能够将分散的中小企业聚集在园区,共享规模经济带来的市场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和设施资源,极大地降低了进入风险,提高了农业产业效率。同时,在政府引导和推动下建立特色工业园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市场的无序和盲目性,实现农业生产技术、优秀人才、资金、龙头企业的有效融合,推动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有效体现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特色工业园区驱动型集群模式对市场体系不够健全的区域在集群发展的初期发挥出强力支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2005年成立的长春玉米工业园区,按功能设计分为核心区、下游化工区、仓储区、居住区、商业区、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区和公用设施区。园区经过近10年的发展,围绕技术创新、产品精深加工和产业联动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已经成为玉米加工企业的密集区[6]。目前,长春玉米工业园区已经成为以玉米化工和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中国最大的生物产业基地,极大地推动了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三、吉林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对策
 
     1. 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集群可持续发展
 
     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相比较,对资源的依赖性表现的更为明显。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自然资源将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形成具有明显区域特点的差异化农业。关联产业的特点决定了自然资源是影响农业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条件。离开了自然资源的支撑,农业产业集群是不可能形成的,自然资源的变化直接影响到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有些国家和地区存在的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缺乏后劲、生命周期缩短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资源的优势不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特别是长白山地区特色资源拥有量居国内领先地位。而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深入进行,加剧了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农业产业集群作为高效率的农业发展组织形式体现出有效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有力地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同时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在确定区域集聚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也比较大,影响到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集群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注重提高土地的肥力,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集群发展过程中政府要进行合理的引导和必要的监控,不能单纯以GDP作为唯一的衡量指标,更要以全面综合发展为追求目标,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可持续再利用能力,延长集群生命周期。实践证明,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在资源承载范围内进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就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反之,丧失掉基础条件也就丧失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因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是实现吉林省农业产业集群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2. 打造关联产业群,强化产业间分工与协作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大会《2001年世界投资报告》中指出:产业集群优势已经超越低成本扩张而成为吸引外资投向的主导力量,推动产业联系将成为投资政策关注的焦点。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必须走集群化道路。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在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下,产业链条短、产业关联度低,企业和农户更多进行初级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产业竞争优势很难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强化产业联系、打造关联产业群已经成为推动集群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关联产业群是由围绕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相关产业所组成,参与的企业和农户共同构成集群发展的主体。关联产业通过分工协作打造一条“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产品储运——产品批发——产品零售——消费”的完整产业链。产前产业主要承担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与供应,提供符合农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机器设备和相关设施,突出育种体系的建立和育种产业的发展,为农业生产实现高产、高效提供基本保障。产前工作直接影响到产中的效果,因此需要强化企业间分工与协作,打造利益共同体;产中产业主要承担农业生产任务。在生产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强化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充分体现出产品竞争优势,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密切农户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共同构建集群发展主体;产后产业主要承担农产品的流通和加工。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产业联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农业生产的盲目性,降低市场波动对农民造成的损失。同时,农产品精深加工进一步拉长了产业链,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产品竞争力。关联产业群绝不仅仅是关联产业在确定区域实现简单地集聚,而是要充分体现出产业间密切的分工与协作关系。分工能够提高效率,协作能够相互取长补短,通过分工与协作才能够共同分享产业联动和规模经济带来的收益。
 
     3. 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建设专业市场
 
     结合区域资源优势培育主导产业是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柱。吉林省优势主导产业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7],中部形成以粮食、畜禽生产加工为重点的主导产业;东部形成以参茸、菌蛙药生产加工为重点的主导产业;西部形成以杂粮、乳品、油料、辣椒等生产加工为重点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的选择要从实际出发,要根据市场需求充分体现区域资源优势,要注重区域间产业的协调发展,尽量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在买方市场形成以后,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外竞争压力日益增大,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壮大,需要作出科学的决策,明确能够充分体现竞争优势的生产经营方向。因此,选择能够充分体现本地区资源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变得尤为重要。其他区域没有或很少拥有此类资源确定为主导产业,那么在目标市场上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会大幅度降低,有利于既定目标的实现,充分体现出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
 
     农业产业集群与农产品专业市场相伴而生,相互促进[8]。区域内产业集聚达到一定程度以后会自发地形成专业市场,专业市场的形成会产生集聚效应,促进集群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体现为独立性和分散性,专业化和规模化优势不能够体现出来。在专业市场的自发影响下会产生巨大的需求,要求企业提供满足需求的相应产品,同时旺盛的需求会促使农户和关联企业实现产业集聚,为实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和规模生产提供了可能。规模化生产能够促进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大幅度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对于市场需求方可以完成集中采购,减少市场交易成本。农产品专业市场的形成对实现供需良性循环及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尹成杰. 新阶段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及其思考 [J]. 农村经济问题,2006(3):4-5.
     [2]马克. 2013年吉林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88.
     [3]王艳荣. 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基于安徽特色农产品的研究 [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9(1):24.
     [4]周涛. 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 [D]. 东北师范大学,2013:48.
     [5]赵亚宏,孙文采. 林下山参行业语的规范与人参种植产业化研究 [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3):27-30.
     [6]金凤君. 东北地区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 [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03.
     [7]王樵. 吉林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其调整方向探略 [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6):50-53.
     [8]石大立. 大力发展产地型农业专业市场,提升广东特色农业竞争力 [J]. 南方农村,2010(6):9..
 
Analysis on Development Pattern and Strategie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Cluster in Jilin Province
WANG Qiao
Abstract: Nowdays, Jilin Province has witnessed the critical period that is changing from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to modern agriculture. The former one has not been 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latter one. We have to energetically develop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cluster to achieve a health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economy. The writer analyzes development pattern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cluster by combining practical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Jilin Province and the features of regional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the measures to improve agricultural industry cluster’s development.
Key words: Agricultural Industry Cluster; Relative Industry; Clkuster Effec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责任编辑:秦卫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