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纵览 > 地区发展
区域经济

直面短板 胡春华深化广东改革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王小明;屈丽丽 作者:admin 责编:


     

     作为年仅49岁的政治明星,全国人大代表、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毫无疑问是今年全国两会媒体追捧的热门人物。两个多月前,胡春华从寒冷的内蒙古南下,来到这个被他称为“冬天树叶不落”的省份,接替汪洋履新广东省委书记,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的掌舵者。

   “春华秋实”,当外界普遍用这个华美的词语表达对胡春华执掌广东的期盼和祝愿时,广东改革发展所面临的现实却远非这个词语所描述的那般美好。金融危机之后,广东经济自主创新不足、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已经凸显;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依然艰巨;环伺国内,江苏、山东等省份则对广东形成了追兵之势,广东第一经济大省的位置已岌岌可危……

    “广东的发展现在处在一个十分关键的阶段,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坚定不移地推进加快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认真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才能实现广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3月5日,在全国人大广东团的小组讨论会上,胡春华对广东发展的现实状况有着清醒的认识。

     面对广东前有荆棘、后有追兵的现状,不少政经观察人士认为,年轻的胡春华在面临各种挑战的同时,也将在广东获得深入推进各项领域改革的难得机遇。去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对广东提出了“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要求,即努力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排头兵、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学发展的实验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后不久,胡春华将此明确为其施政广东的总目标,这也将成为其推动广东改革的动力所在。“凡是阻碍发展的必须改革、坚决改革,具备条件可以改革的要积极改革。”胡春华表示。

    广东短板:区域不均、内外失衡

    利用国内资源、国内市场上还做得不够,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还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鸡蛋主要还放在一个篮子里。

    3月2日,在飞赴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前一天,胡春华携广东省一干党政领导干部在广州参加了一场主题为“建设美丽广东”的植树活动,这个似曾相识的口号与两年前他的前任汪洋提出的“建设幸福广东”似乎一脉相承。

    两年之前,广东的经济发展还未完全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对外贸易持续下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明显等问题困扰着广东前行的脚步。在此背景下,汪洋首次提出了“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目标,并大力在珠三角地区推行“腾笼换鸟”的产业升级政策。

    时至今日,广东经济虽然已企稳回升,但胡春华面临的大环境并不比两年前宽松:一方面,广东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仍在攻坚阶段,另一方面,粤东西北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差距仍然明显。

   “广东既要抓‘腾笼换鸟’,又要推动‘凤凰涅    ’。”在今年1月召开的广东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上,胡春华发出警示,广东作为“排头兵、先行地、试验区”的地位不会一劳永逸。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广东仍然处于转型发展的越坎爬坡阶段,还没有出现转变的“拐点”,必须继续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加快转型升级。

    珠三角的产业转型升级毫无疑问是广东必须在短期内解决的问题,但长远来看,区域发展失衡才是广东的最大短板。在到任广东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胡春华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欠发达的粤东西北地区。在其调研韶关、清远、河源、湛江、茂名等欠发达地市的过程中,胡春华不止一次强调了“加快发展”的观念,至少在不少专家学者看来,区域发展不平衡才是导致广东被“追兵”步步紧逼的主要原因。

    作为广东最有力的竞争对手,2012年,江苏与广东之间的GDP差距只有3000亿元,更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更平衡的区域内部发展,被认为是江苏追赶广东的主要秘诀。“一两只老虎不如一群狼,我们就广州、深圳一两只大老虎,带着一群绵羊,而江苏在苏州这样的‘头狼’背后,还跟着苏北、苏中一群‘狼’。”广东省政协主席朱明国曾这样比喻广东与江苏的区域发展差异。

      一个直观的数字是,2012年广东全省21个地市中,有13个地市的人均收入水平仍在全国平均线之下,而江苏全省地级市的人均收入均在全国平均线之上,粤东和粤西北地区的落后局面严重拉了广东整体经济的“后腿”。

    对此,胡春华显然有其清醒的认识。今年年后的第二个工作日,以广东省常务副省长徐少华为团长的考察团专程奔赴江苏学习考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广东要当好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必须要解决好自身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胡春华表示。

    而除了要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难题,广东经济在利用内外需市场上,也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012年,广东的外贸依存度仍然高达109%,相比2011年仅回落2个百分点。内需对经济的贡献率虽然维持与去两年相当的水平,但大部分内需仍然靠投资拉动,消费需求的贡献率仍然低于投资需求的贡献率。

    不均衡的社会保障水平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滞后,导致目前广东的消费模式和消费结构亟待优化。以2012年的数据为例,去年广东的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达22396.3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了7.6%,但这个增速与收入增速相比,却低了1.7个百分点。

    “我省经济在利用国内资源、国内市场上还做得不够,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还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鸡蛋主要还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也是广东发展一个需要克服的短板。”在全国人大广东团的小组讨论会上,胡春华并不讳言广东的短处。其表示,广东仍需积极开拓国内市场,用好国内资源,统筹兼顾,把对外开放和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提高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

     转型机遇:深化关键领域改革

    要重点与“追兵”比结构、比转型、比质量、比效益,既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更要继续突出抓好转型升级。

    从改革开放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广东,要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惟有继续深入推进改革,历届广东的主政者皆深谙此点。“正是由于我们在改革开放中敢为人先,大胆开拓,才有了今天的发展成就,同样,要解决当前经济社会面临的矛盾,破解当前发展遇到的难题,依然要靠深化改革。”在两会广东代表团开放日上,胡春华发言表示,今后一段时期,广东还将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积极稳妥地推进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广东近年来体制机制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胡春华在去年广东省委二次全会上指出的改革还不到位的所谓“关键领域”,这无疑会成为胡春华未来推动广东改革的主要着力点。

    从胡春华到任广东后落实的第一项重大改革措施就可窥见一二。全国两会召开之前,广东工商局发布通知,从今年3月1日开始,广东在深圳、珠海全市范围内实施商事登记改革,改革的内容包括:营业执照不再记载经营范围、商事登记不用提交验资证明、商业主体轻微违规不用吊销执照、取消企业年检个体户验照、网上办理营业执照等等。

    广东此项改革的意义在于,实现了商事主体资格与经营资格的分离,促进“审批许可”向“核准登记”的转变,节约了时间和交易成本,提高了市场效率。“广东的这项制度创新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创业投资环境,它既发挥了政府监管职能,也给公众创业提供了最大的方便。这符合十八大对未来行政体制改革基本要求:简政放权,发挥市场作用、发挥社会作用。”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对此评论称。

    “凡是阻碍发展的必须改革、坚决改革,具备条件可以改革的要积极改革。”在全国两会广东团举行的第一次小组会议上,第一个发言的胡春华首次在公开场合表露出其推动广东改革的勇气和决心。其表示,广东将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成熟先行的原则,及时总结在改革实践中形成的成功经验,及时推广试点成熟的改革举措,认真梳理改革探索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

    胡春华在发言中还阐述了广东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改革的主要方向,即:以职能转变为核心,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和政社分开,健全部门职责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发挥法治对转变政府职能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营造一个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环境无疑是广东新一轮改革的初衷,也是未来广东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至于如何甩掉后面的“追兵”,胡春华给出的答案是:加快发展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珠三角地区在调整经济结构中加快发展,粤东西北地区在加快发展中调整经济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胡春华与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省长朱小丹搭档的广东班子在积极推动广东改革的同时,对于过去纯粹的GDP竞争亦有清醒的认知。“我们要重点与‘追兵’比结构、比转型、比质量、比效益,既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更要继续突出抓好转型升级。”朱小丹认为,如果只是单纯为了保总量第一而去保速度,偏离转方式的主线,一旦被“追兵”超过,广东将再难有翻身之日。

                          胡春华立军令状促均衡发展

   广东省近5年主要经济数据

年份    GDP(亿元)    增速     粤东西北GDP占全省比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增速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增速

2008    35696.46       10.1%    --                       12772.21                      20.3%    6832.61                 7.8%

2009    39081.59       9.5%     --                       14891.76                      16.3%    6111.18                 -10.8%

2010    45472.83       12.2%    21.2%                    17414.66                      17.3%    7846.63                 28.4%

2011    52673.59       10.0%    21.4%                    20246.72                      16.3%    9134.76                 16.4%

2012    57067.92       8.2%     20.9%                    22677.11                      12.0%    9838.15                 7.7%

 

  数据来源:广东省历年统计公报

    胡春华

    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

    “对于广东来讲,我们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我觉得仍然是一个很重的任务,但我对广东的工作有信心。”

    两会语录

    “保持广东排头兵的地位是中央的要求,是省情所在,是民心所盼,广东过去二十几年都排在第一位,被追上了谁会开心呢,谁都不会开心的。我们追上别人不要沾沾自喜,我们被别人追上也不要耿耿于怀,不要觉得非常紧张。”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回应广东被江苏、山东追赶

  

    “广东是经济大省,财政收入占全国1/7,但贫困人口还是很多,在雷州半岛,揭西等地区的基层代表反映经济很困难,养人财政都不能满足,更不用说做建设。广东公共服务人均水平很低,排在全国25位,对广东来说真的有点不可思议。 ”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律师协会《广州律师》杂志主编陈舒

  

    “目前的财税比例,国家和省拿得太多。目前的财政模式容易滋生腐败,容易造成浪费,包括在转移、返还过程中资金的层层截留等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校长贺优琳

  

    “广东不是最富的省,只是GDP最多的省,人均GDP不是最多,可支配人均收入在全国甚至是倒数。广东最大的问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最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广东的区域协调发展需要中央财政的支持,要么少收广东一些,要么专门安排资金扶持广东的区域协调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律师朱列玉

    两会侧记

   

    “我们正在与一些社会机构合作,将一部分政府职能进行转移。”2013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特别强调地告诉媒体。

    无疑,这一做法与中国正在推动的政府机构改革十分合拍。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作为中国商业文明的发源地,广东省在规范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上下级政府间的关系上再次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尽管如此,区域失衡问题却正在成为广东改革面临的重要瓶颈,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人均GDP已超过6000美元,珠三角地区已超过13000美元,但粤东地区人均GDP却只有3800美元,粤西、粤北也分别只有4800美元和3700美元。

    如何利用既有优势,破解改革难题,成为广东省下一步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解决现实问题,首先要看看自己家里有什么。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告诉记者,“在我看来,广东有三大优势,首先是市场化国际化水平非常高,2012年,广东省净出口总额9800亿元,相当于全国的1/4,显示了广东在国际贸易领域的优势。”

    “其次,广东有毗邻港澳的独特优势,不管是直接进出口,还是通过港澳转口都很方便。再次,广东尤其是岭南有着商业文明的积淀,具有很强的务实精神。”

    事实上,广东商业文明积淀,很大程度体现在政府与市场关系协调上,而广东在政府职能社会化管理方面的尝试与突破,某种意义上也恰恰是广东经济在国内能够名列前茅的重要原因,截止2012年初,广东转移政府职能已经达130项,并率先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

    由于政府该管的管,不该管的尽量少管或不管,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让企业有更多的时间专注于经营,间接提升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这一做法在深圳,或者“珠三角”显得更为明显,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家告诉记者,“在北京、天津,企业可能要跑很多天才能完成的行政审批,在深圳有半天就处理完了。”正因如此,这种“小政府,大社会”的做法吸引了大量企业进驻珠三角,而伴随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的不断上升,很多企业仍然不愿意离开深圳。

    显然,上述三大优势是广东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如何让既有优势发挥更大效用,就要看广东下一步如何出牌。

    全国两会期间,胡春华表示,“如果粤东、粤西、粤北的经济不能发展起来,人均GDP不能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那么,我们就不能说我们是‘幸福广东’。”这相当于胡春华为自己立下了军令状,也为广东的均衡发展许下了未来。

    徐少华也告诉记者,“我们注意到江苏省,苏南、苏北发展得相对均衡,两者互帮互助,我们就派了考察团到江苏学习经验,看看他们出台了哪些新措施,如何相互促进的。”

    而对于到江苏考察时的学习心得,徐少华表示,我们要学习苏北人奋发图强的精神,同时也要利用原有优势,启动“造血机制”,既要不断提高珠三角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要通过产业和劳动力的“双转移”战略帮助粤东西北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双转移”策略无论对于珠三角地区,还是粤东西北地区都非常有利,一方面,2013年春节珠三角的用工荒再次暗示生产要素配置不平衡的问题,随着珠三角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产业转移已势在必行,而另一方面,粤东西北地区要发展,则需要更多的产业和企业来发展带动。

    要想富,先修路,要想进行产业转移,交通的便利也非常重要。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省长朱小丹提出,“2015年前粤东西北要县县通高速,2017年广东省的高速公路要增加几千公里,2018年前后要达到8000公里的里程。”

    一方面向“对手”学习,另一方面不甘示弱,徐少华表示,“在经济总量方面,广东省要继续保持全国排头兵的地位,不能掉下来,排头兵不是第二、第三、第四,而是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