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纵览 > 中部崛起
中部崛起

中部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突破路径时间: 2019-12-24信息来源:区域经济评论 2019年第5期 作者:黄永明 责编:qgy 张子

2019521,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等作出重要部署,这为做好中部地区崛起工作指明了方向。中部地区要遵循绿色发展的要求,以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开放水平、完善民生工作为基石,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积极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因此,中部地区要准确理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科学分析其制约瓶颈,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寻找制造业发展的突破路径,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


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内容


制造业是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核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推动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中部地区拥有良好的制造业发展基础。首先,中部地区制造业保持较高增长势头。2018年中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其中,湖南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9%,安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湖北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2%,河南装备制造、食品制造、新型材料制造、电子制造、汽车制造等5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7.7%,山西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5%,江西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2%。其次,中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制造业结构逐渐优化,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持续上升。再次,中部地区产业集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中部地区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转型升级的总要求,推动优势企业、优势产业集约集聚发展,产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如湖南以长沙为核心区域的工程机械装备产业集群和以株洲、湘潭为核心区域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湖北的武汉电子信息和激光产业集群,安徽的芜湖船舶装备产业集群,河南的洛阳动力谷和中原电气谷产业集群,山西依托太重集团形成的锻造产业集群以及江西在航空、虚拟现实、数字经济、物联网等领域形成的产业集群。

第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中部地区工业化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要求。当前,中部地区正面临着制造业增速回落、新动能发展不足等一系列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的问题,原有以数量、规模、速度为主要特征的增长模式已难以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要改变这种状况,最根本的就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道路。

第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中部地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环节。中部地区地处内陆腹地,承东启西,连南贯北,是中国新一轮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点区域,是扩大内需、提升开放水平极具潜力的区域,也是支撑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重要区域。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到21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于促进中部地区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中部地区抢抓国家战略机遇的重要抓手。201612月,国务院颁布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在继承原有“三基地、一枢纽”(即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中心、四区”(即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全国新型城镇化重点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方位开放重要支撑区)的战略定位。至此,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中部地区迎来了重大战略发展机遇。中部地区工业基础好,产业门类齐全,特别是近10年来,中部地区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逐渐呈现出集聚发展的态势,这对于中部地区抢抓国家战略机遇具有重要作用。


二、中部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制约瓶颈


中部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制约瓶颈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第一,制造业产业结构仍待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转方式、调结构以及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一方面,中部地区制造业产业结构不平衡,多数制造业仍处于价值链低端。中部地区传统产业占比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市场空间,但也存在较大的发展瓶颈。在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如何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去除无效产能、低效产能,促进先进产能发展是中部地区必须着重考虑的问题。目前,中部地区实施的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与国际同行业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和安全水平等方面也有所滞后。另一方面,中部地区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困难。中部地区在打造新模式、培育新主体以及加快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转型升级方面存在一定约束,需大力培育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要在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第二,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有待完善。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构建富有活力的技术创新体系。目前,中部地区技术创新体系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区域性技术研发平台。中部地区跨省级、跨部门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制造业关键技术的攻关、成果转换以及共性关键技术和跨行业融合性技术研发存在不确定性因素。二是制造业创新企业支持体系不完善。鼓励中小制造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性金融政策、商业性金融政策和引导基金运作机制存在一定缺陷。三是创新激励机制和创新生态尚不完善。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与国际水平存在差距,产学研融合深度不够,产权、股权制度改革不彻底、不到位,难以进一步激发企业和科研人员的创新潜力和活力。

第三,制造业协同发展机制尚未建立。长期以来,受行政区划的影响,中部6省之间合作机制欠缺。一方面,中部地区覆盖地域广,气候、生活习惯、产业基础差异较大;另一方面,中部6省更注重省域内以城市群或中心城市圈为尺度的小区域综合协调和资源流动。目前,中部地区有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环鄱阳湖城市群和太原城市圈等多个省域范围内的城市圈。因此,受各自利益驱使,中部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现象较普遍,产业之间互补性不强,地区比较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尤其是,中部6省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的同质化现象比较明显。如何进一步强化中部6省的经济联动与产业合作,促进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的高效流通和配置,以开放促发展,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是中部6省建立制造业协同发展机制的重要战略目标。


三、推动中部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推动中部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包括以下4个方面。

第一,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坚持“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加快构建中部地区现代产业体系。二是在“破、立、降、改”上下功夫,促进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坚定不移去产能,建立市场化、法治化、常态化的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退出机制,利用节能、环保、质量、安全等综合标准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推进重点行业重组整合和转型升级。

第二,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以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为抓手,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发展,提高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促进中部速度向中部质量转变。以质量和品牌为抓手,着力提升产品质量,大力培育自主品牌,提升中部制造的品牌效应,促进中部制造向中部创造转变,提升中部地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第三,实施三大发展战略。一是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突破一批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走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道路。二是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重点围绕“万亿产业+数字经济”,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品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打造中部制造知名品牌。三是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加大园区规划引领,制定产业园区创新改革发展规划,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和协作关联企业(项目)向专业化园区集聚,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园区。

第四,促进制造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一是发展智能制造。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二是推进“互联网+先进制造”。加快建设和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三是推进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引导和支持制造业企业从主要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加快服务环节专业化分离和外包,支持现代供应链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打造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的平台载体。

 

作者简介:黄永明,男,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武汉大学产业发展与区域竞争力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武汉 43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