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术园地 > 学者风采
学术动态

把握新形势,推动西部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首届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论坛上的发言时间: 2018-12-18信息来源:中国发展网 2018-12-15  作者:刘以雷 责编:qgy

12月15日上午,中国投资咨询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刘以雷在人民大会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改变,影响世界——致敬改革开放40年”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论坛暨改革开放蓝皮书40年发布会上发表演讲,他指出,对于西部而言从区域发展来看,中国西部地区发展韧劲强、潜力大、后劲足,是中国经济强有力的大后方和回旋空间。因此,我们既不能放任各种不平衡发展,对不断拉大的不合理差距熟视无睹,也不能抽肥补瘦,搞“平均主义”、“一刀切主义”,在关注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动能的重塑的同时,也要给予西部地区经济更多发展空间和支持,为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提供坚实支撑。

WechatIMG590


刘以雷指出,2018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一年,世界经济、政治、军事正处于大动荡、大洗牌、大重组时期,大国合纵连横,中美贸易战的未来和结果实难预期。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因素不仅没有减少,而在增多,国内全面深化改革又步入关键期,深水区。这一年来外部环境变化与内部改革压力双重交汇带来了问题和挑战是不争的我们必须面对的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现实。

刘以雷表示,面对挑战,我们迎难而上,积极做出适时调整:党中央从今年年初确定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扶贫和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到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经济形势做出从“稳中向好”到“稳中有变”的研判,并提出“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个方面工作任务,到10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延续“稳中有变”的经济形势判断,并强调“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对“风险”的态度由“防范”转为“应对”,再到12月13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2019年经济工作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五个坚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与先前“六个稳”协调呼应,对2019年,这个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年指出经济工作方向。

刘以雷认为,认清经济形势,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的变化于我们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党的十九大提出我们要过“三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些都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西部的过三关,没西部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过三关和小康,今年讲三大攻坚战是个整体战役,没有西部战役的胜利,就没有全国三大攻坚战战役的全面取胜。在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保持定力,增强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是我们应对各种挑战的关键。在这种特殊的新形势下,面对“内忧外患”,解决好东西部“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我们要找准要点、把准路径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和长期向好发展,才能实现西部新发展的新突破,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WechatIMG591


刘以雷称,对于西部而言从区域发展来看,中国西部地区发展韧劲强、潜力大、后劲足,是中国经济强有力的大后方和回旋空间。因此,我们既不能放任各种不平衡发展,对不断拉大的不合理差距熟视无睹,也不能抽肥补瘦,搞“平均主义”、“一刀切主义”,在关注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动能的重塑的同时,也要给予西部地区经济更多发展空间和支持,为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提供坚实支撑。

首先要正视西部当前问题。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是各种复杂因素长期以来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待这一现象要从客观的、历史的、辩证的角度去认识。现在西部仍面临很多突出问题和困难,如基础设施建设欠帐问题,贫困和环境污染问题,公共服务严重不足,发展新动能接续不上等等,一提这些问题,我们都痛心和纠结。特别是贫困问题还十分严重,截止2017年,我国西部地区1634万贫困人口占全国比重高达53.6%;贫困发生率为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全国农村贫困人口200万以上的省份有7个,5个在西部地区;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中涉及西部的有12个,中央重点支持的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全部在西部。西部地区贫穷面积大、人口多、程度深问题尤为突出,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纵横化发展,越往后西部脱贫难度越大,西部地区实现脱贫和防止贫困复发与反弹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西部发展欠下了账,而且欠下的账还很多,当前,西部投入又严重不足,有的省区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呈跳崖式下滑。要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务必大补特补这个“发展账”。否则差距会越来越大,地区间会加重失衡!

其次要精准识别、精准着力、精准施策解决西部问题。

一是因地制宜,防止“一刀切”。东中西部各地区、各省市情况千差万别,既有共同的短板,也有各地特有的短板;即便是共性的短板,在各自的诉求上也会有所不同。基础设施补短板要结合个体自身情况考虑,要因地制宜、因短实策,东中西部基础设施短板不同,“齐步走”、“一刀切”的做法切不可行。对于我国西部来说地区地理、资源优势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补基建不同于东部与中部,没有模式可以照搬照抄。西部基础设施补短板过程中是可以本着适度超前、相互衔接、质量过硬的原则开展与其地方财力、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基础设施建设的。与此同时,还应加强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国债投资等对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创新基础设施投融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PPP)模式规范有序开展。

二是维持定力,扶稳“方向盘”。市场有波动、经济有起伏这是在所难免的,因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问题总是在动态之间寻找结合点、平衡点,不停地博弈,不停地进行完善和修正。但是相较于东部经济而言,西部经济更脆弱,整体抗风险性弱于东部,我们也要保证基础的稳定性,保证方向的确定性,摆脱政策左右印象,让西部有机会真正能埋头聚焦实业、聚精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自身高质量的增长,实现“稳增长”目标。

三是多措并举,落实“福利策”。西部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政策的差异化,政策的实施在东中西实施中要结合情况有所差别,要遵循“创造性贯彻落实中央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针对西部地区制定差异化的产业政策,利用中央财政资金加大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实施有针对性的有保有控的金融信贷政策,完善“走出去”投融资服务体系,支持产能境外转移。对于西部来说,有政策、没差别,就是没落实。西部发展的滞后性又决定了政策差异化的长久性,西部享受到的差异化的特殊政策不应是一时的,更应该是久久为功的。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西部发展实现新突破,实现党中央所要求的“区域协调发展”。

讲错请批评,谢谢大家!

(注,这是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投资咨询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新疆兵团党委、兵团原副秘书长,新疆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院长刘以雷2018年 12月1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改变,影响世界——致敬改革开放40年”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论坛暨改革开放蓝皮书40年发布会上的演讲,现本网予以全文刊发,与网友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