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聚焦 > 城市群(都市圈)
城市群(都市圈)

五方面高水平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时间: 2019-12-13信息来源:新华财经 2019-12-09 作者:范恒山 记者余蕊 责编:qgy

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著名经济学家范恒山近日在首届长三角国际论坛上表示,高水平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需要着力在完善规模结构、优化功能布局、强化核心引领、推动圈带协同、实现城乡融合等五个方面努力。

“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除了做好统筹规划、建设内畅外通的交通基础设施等通用事项外,就城市本身而言,需要着力解决五个方面的问题。”范恒山说。

他表示,首先是要完善规模结构。长三角地区城市分布密度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分布结构不够均衡,苏北、浙西南、皖西北等地城市分布相对稀疏。同时,城市规模不尽合理,存在大城市过大而小城市过小的两级分化现象,以致大城市人口过度集中、资源环境承载压力过大,而中小城市集聚程度低、潜力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应基于区域协调的要求,借助一体化,以加快发展中小城市为主攻方向,优化城市结构和规模。”范恒山表示,一方面可依托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加快农村人口到中小城市落户步伐;另一方面,可通过功能分解,引导人口和产业由特大城市主城区向周边中小城市疏散转移。

二是要优化功能布局。多年来,长三角各城市基本上都形成了“大而全”“小而全”功能体系,导致许多城市经济结构类似,主体功能雷同,甚至在城市框架、建筑风格等方面也大同小异。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必须基于比较优势和发展潜能,通过一体行动推动城市功能重构,促进有关功能向适宜城市集聚,借此强化各自的功能特色。同时,按照主、辅配套与分工组合的原则,处理特大城市、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的功能设置,实现错位发展,并以此对不适宜的功能进行定向疏解。此外,可通过承接或增强等途径,强化大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的功能配套,使这些中小城市逐渐发展成为大城市的卫星城。

三是要强化核心引领。上海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都市圈建设中起龙头作用,上海应自觉克服局部利益约束,站在全域角度,带头破除一切阻碍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藩篱,推动建立有利于一体化发展的法律法规与体制机制。上海应率先推进关键领域一体化试验,以高姿态推动相关示范区建设,在做优做强自身的基础上,向长三角区域和全国输送世界级品牌和超一流管理模式。同时,坚持“强中心”与“去中心”并举。按照功能优化的整体要求,进一步强化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建设,努力占领全球制高点。加快疏解一般制造业等非大都市核心功能,推动相关产业、技术、人才等向长三角其它适宜地区转移。

四是推动圈带协同。建议进一步优化圈带格局,充分考虑区域整体要求和现有发展基础,遵循客观规律要求,加快打造大上海都市圈、做强南京都市圈,推进杭宁舟城市带建设,提升皖江城市带等。同时,要大力促进圈带联动,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推动都市圈或城市带对内功能互补、对外开放合作,特别是注重推动隶属于不同行政区的圈带的协调联动,防止相互为壑。此外,要有序推动圈带一体发展。原则上,应按由内而外、由近而远的路径推动都市圈、城市带同城化建设,但也可以基于区域一体化要求,通过适宜的机制,由易到难推动各圈带中心城市间有关重要领域的制度衔接与公共服务、社会福利共享,以重点城市带动一般城市,加快推进城市一体化进程。

五是实现城乡融合。具体来说,一是统筹制定规划。从城市或城市群发展整体出发,统筹谋划产业发展、土地安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建设等重大事项布局,在规划层面率先打破城市城乡二元结构,并在内容上体现农村与城市的协同互补。二是推进制度对接。以平等同权为核心,实现城市群内城乡管理的一体化,从实际操作层面全面消除二元结构。要大力推动城乡资源要素的自由平等交换、加快形成保障农民与市民同等发展机会和均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权利的制度体系。三是强化双向交融。通过推进农村“三权分置”等改革举措,促进城市优势生产能量进入农村,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及技术水平、经营方式创新;通过构筑城乡居民身份地位平等的户籍登记制度和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四是强化以城带乡。建立稳固的城市对农村的协作与扶助机制,最大限度地释放城市的辐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