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聚焦 > 城市群(都市圈)
城市群(都市圈)

合肥都市圈的建设离不开对合肥城市发展阶段的准确洞察和研判时间: 2021-01-19信息来源: 方塘智库 2020-12-02 作者:姚永玲 责编:qgy

编者按:区域新变局,价值新高地。

目前,都市圈不仅是观察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和发展的最重要视角和窗口之一,还是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红利的最重要的空间和平台依托。

11月26日,由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营销研究所和方塘智库联合发起主办的“你好,都市圈!”云沙龙第四期,邀请了“胡艳、姚永玲、袁昕和叶一剑”四位嘉宾,就“合肥都市圈的逆袭与机遇”这一主题展开对话,从合肥都市圈的时代价值、战略定位、政策框架、理论研究、地方实践、企业参与等层面展开交流,助力合肥都市圈向着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开拓发展。

云沙龙在腾讯网直播,接下来我们将摘编部分观点,以飨读者。

本期推出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姚永玲的主要观点。


合肥都市圈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自然也会有新机遇和新挑战。我把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些国际上的都市圈作为案例,分析一下目前合肥都市圈所处的环境和成长规律,希望可以为合肥都市圈未来的发展带来一些新的启示和思考。

1

全球都市圈的发展趋势

   

我们从各大都市圈卫星图像人口密度的统计出发,用2000年和2017年纽约都市圈的发展情况做一个比较,会发现在这期间,纽约都市圈向外扩张的速度并不快,但向内填充的速度却非常明显,基本上填满了中间的空位置,这是进入到“后都市圈”时代所具有的特征。

洛杉矶是一个非常大的都市,它的城市化进程与西方很多城市完全不同,有点像中国“摊大饼”式的发展。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洛杉矶都市圈的外围边界并没有多大的扩张,人口密度在内部越来越密,证明洛杉矶都市圈在发展过程中是从内部挖掘的潜力,来进行高强度的土地集约化开发。

芝加哥都市圈类似于洛杉矶都市圈的发展历程,我们从实时卫星图像的人口密度可以看出中间红色变得越来越密,即人口越来越密。

因此,美国三大成熟都市圈整体的空间扩张,已经不是向外延扩张,而是在内部寻求土地更集约化的利用,这和发达国家的都市圈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寻求紧凑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有关。

东京都市圈与美国三大都市圈的发展完全不同,东京都市圈沿海湾的人口密度变化并不大,反而是周围一些县城,即节点城市的人口密度越来越密。但在整个东京都市圈的范围内,这些重要的节点城市周围存在着人口收缩现象,且不断向东京城市核心区集中,使得周边农村和偏远地区的人口越来越少,所以,东京都市圈是一种多节点式的发展格局。

伦敦都市圈中心城市空心化现象比较严重,一些地区土地利用非常稀疏,人口较少。从2000年到2017年,伦敦都市圈中心城市的空心化越来越严重,人口向周边特定的地区越来越集中,而不是向周边地区平均扩张,因此,这些周边特定的地区可以称之为“卫星城”或新城市。

巴黎都市圈有点相似于伦敦都市圈,不同的是巴黎都市圈没有伦敦都市圈中心城市的空心化严重,它外围地区的人口在节点城市里更加集中,也类似于东京都市圈的发展模式。我们常常把巴黎都市圈叫做大巴黎地区,因为大巴黎地区实行的管理体制与英国、美国不同,它是一种严格的行政界限划分,即中心城市统一管理周边城市,这一点类似于中国的城市。

2

中国都市圈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家提出要把都市圈建设作为将来城市发展的一个目标,从地方政府、企业和居民来看,也是期望将来的城市向着都市圈这样一个方向发展。国际上城市化的进程时间较长,都市圈的发展也较成熟,但中国的都市圈才刚刚起步,虽然很多人对都市圈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但都有一条共识,就是在都市圈刚刚开始形成的过程中,一定是以核心城市为主要发展目标。

在都市圈不同的发展阶段,核心城市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但无论是从什么阶段和什么角度来看都市圈,都必须要围绕着核心城市的发展阶段而推进,即核心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从聚集向周围扩散所形成的经济一体化地区才能成为都市圈,都市圈其实就是核心城市的缓冲地带,从这个角度来看,都市圈也有自身的发展历程和阶段。

我们曾经做过一些研究,如果让都市圈和城市发展阶段相对应的话,都市圈类似于城市的郊区化现象,因为城市在初期阶段人口、产业和资金等要素也是从外围向中心聚集,只有到郊区化阶段时,核心城市变得非常强大,需要更大的空间,才能和周边地区结合起来,产生辐射作用,所以这个阶段才是都市圈得到发展的阶段。

从卫星图上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出,从2000年到2017年,北京核心区的人口密度发展非常快,但行政界限内其它地区与中心城区密集人口比起来,还有很大空间,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北京都市圈向外扩张的话,那么行政界限范围内的潜力还非常大。

到目前为止,上海行政界限范围之内的土地,基本上已经利用起来,土地开发强度很高,所以上海的建设用地已经没有太多增加的可能性,只能在空间上向外扩张,因为核心城市对周边的空间提出了非常巨大的需求,所以上海都市圈向外扩张的需求非常强劲。

武汉都市圈的核心城市武汉沿着长江两岸,即汉口和武昌地区的空间扩张非常快,人口密度基本上填满了周边的空地,呈现出一个从核心向外围扩张的趋势,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大武汉。武汉跟合肥有很多类似的地方,都属于中部区域,中部崛起确实给中部地区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从刚才举的例子中我们也已经发现,在中国都市圈形成的过程中,还处于核心城市开始向外扩张的一个阶段,因此核心城市的作用非常重要。可以说,安徽省做大做强省会城市合肥以后,现在都市圈的发展势头非常好。

根据两个指标,一个是人口密度大于每平方公里1500人,另一个是城市核心区常住人超过100万,我们分析得出中国有37个都市圈,而合肥是比较中靠上的一个都市圈,这也和合肥近几年发展的非常好有一定关系。而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都市圈所面临的基本问题就是,有的城市核心区已经成长得非常好,向外提出了空间扩张的需求;有的城市核心区正在快速成长,还没有达到向外扩张需求的阶段。

3

合肥都市圈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在城市群空间上有一个规律,即各个城市因为成长阶段不同,在空间聚集时并不同步,作用力也不同。如果长三角地区各个都市圈的核心城市都处在聚集阶段的时候,这时对外部地区而言,将会产生负外部效应,如果有的城市已经进入了外溢阶段,那么对外部地区而言,就既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

所以,在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发展不同步的情况下,可能有的城市会从中得到的好处多,有的城市得到的好处少,合肥在这么大一个区域里能够得到多少好处?又有多少负面的竞争?这是我们需要冷静考虑的,所以说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在经济总量上,合肥并入长三角城市群后促进了长三角地区的规模建设,但从内部来看,却拉低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均值,降低了经济聚集度,城市之间的连接性变差,平均的日流量值下降,一体化水平也在下降。

从空间的角度来看,以100公里为半径,合肥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的关系,随着空间的扩大,有可能发生竞争。在竞争过程中,主要看两个都市圈的吸引力哪个更强?如果南京的吸引力更强,那么属于合肥腹地的这些城市就会加入南京都市圈的范围,反而削弱了合肥都市圈的吸引力,这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方面。

从创新角度来看,在长三角地区,合肥与其经济规模相当的城市相比,具有一定的科技创新资源优势,但与上海和杭州等城市的创新产业相比,较为逊色。因此,合肥的创新产业链在空间上较难实现,需要为长三角其他城市服务,导致与其他城市争夺创新链条的后端。

从城市内部来看,虽然合肥主城区人口密度大于1500人每平方公里,但整个城市人口密度与国际上都市圈核心城市的人口密度相比较小,土地开发强度较低,产业集聚度并不明显,还处在快速聚集的一个阶段,如果强制性让合肥向外扩张的话,会存在着未聚先散的可能,也可能会出现“摊大饼”的现象,这是需要警惕和防范的。

从开放的角度来看,长三角地区开放时间更长,其他城市的自贸区也都比较成功,比如,上海、杭州、苏州、南京、舟山等城市,而合肥自贸区的开放今年才刚刚批复,作为一个内陆城市,合肥应该如何利用后发优势,赶超长三角这些城市的开放程度,也是需要慎重思考的一点。

(注:本文内容根据嘉宾现场发言整理,已经本人审阅,配图均来自于演讲者的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