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国家级新区 > 自贸区
自贸区

新设自贸区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时间: 2019-08-29信息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19年08月29日 作者:胡畔 责编:万山


  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6个新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我国新设6个自贸试验区花落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六省区。至此,我国自贸试验区数量增至18个。

  此次为何会选择这六个省区设立自贸试验区?这些自贸试验区有何特点?中央政府又有何考量?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罗雨泽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一批自贸试验区设置表现出三个“延续”、三个“突出”。

  罗雨泽解释说,一是继续延续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在体制机制创新、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等方面开展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探索,在对外开放方面加大压力测试力度。二是继续延续差异性战略定位,基于所在区位,聚焦重点合作方向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如山东面对日韩,黑龙江面对俄罗斯和东北亚,云南面对南亚、东南亚,河北面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承接和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等。三是继续延续完善自贸试验区布局,这次除包括三个沿海省份外,还包括了三个沿边地区。

  而三个“突出”,则表现为:一是突出对标国际先进规则,是高水平对外开放。二是突出在经济发展转型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强调建设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三是突出自贸试验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要建设的是高效联通内外的开放合作发展平台。

  “整体来看,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经过五批‘1+3+7+1+6’的战略部署,已形成了海陆沿边统筹、东西南北中兼顾、由点及面的雁阵型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研究员尹政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布局看,山东、江苏、河北是沿海省份,实现了我国沿海省份自贸试验区的全覆盖。此次自贸试验区沿边开放色彩浓厚,黑龙江、广西和云南都肩负着沿边开放的重要使命。自贸试验区布局的逐步完善,彰显了国家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多层次进行差别化制度创新探索的努力和决心,也是更好服务于对外开放总体战略布局的具体体现。

  具体来看,河北自贸试验区突出生物医药、数字贸易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的创新,在贸易投资便利化、金融开放等方面都提出了很多高标准的政策创新;山东自贸试验区的特色主要在于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海洋经济以及中日韩合作;江苏自贸试验区侧重于在打造开放型经济、创新发展实体经济和产业转型方面先行先试。而从沿边开放角度看,黑龙江自贸试验区主要是对俄及以东北亚为重点的开放合作,广西自贸试验区着眼于面向东盟开放,云南自贸试验区主要侧重于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

  不过,罗雨泽也指出,随着自贸试验区改革探索的深入,剩下的多是“硬骨头”,牵涉的因素多、关系复杂、矛盾较深,实现创新突破的难度越来越大,进一步卓有成效的推进须满足四个“需要”。

  一是需要更大力度的探索授权,允许地方因地制宜开展差异化探索,如允许根据本地发展需要制定差异化负面清单,允许根据风险承受和管控能力开展不同力度的开放探索。二是需要更加有力的推进机制和保障机制,通过完善容错机制增强地方先行先试和相关部门推进“放管服”改革的积极性。三是需要更加综合的政策配套,除体制机制创新外,还应考虑围绕试验区发展战略定位,针对重点要发展的行业领域制定相应的鼓励优惠政策。四是需要更加强有力的统筹协调。自贸试验区数量增多后,如何实现不同自贸试验区之间的错位发展、协同发展,如何处理好区内区外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好这一新型开放发展平台与传统开放发展平台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好自主开放和协定开放之间的关系,都是亟待思考的问题。

  尹政平也表示,下一步,我国自贸试验区要围绕投资贸易自由化、建设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制度创新探索。具体可在服务贸易、离岸贸易和数字贸易规则与监管、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等领域,以及围绕高端产业集群和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领域提出一系列先行先试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