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国土地区所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面向2049的一场头脑风暴——顶级专家纵论广州城市发展战略时间: 2023-02-28信息来源:中国日报网 作者: 责编:


       时间像一把标尺,记录着城市发展的速度,也丈量着城市能级的跃升高度。如果在2023年回望,新世纪广州一路走来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两次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指引。

城市发展战略事关长远,一座城市的发展战略规划,就是要用大思路、大手笔,为城市长远的未来研究大战略。2023年,广州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高标准编制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优化形成“一廊一带、双核五极”的多中心、网络化城市结构。

      再次站上发展的关键时期,广州如何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2月24日,广州市举行城市发展战略座谈会,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就编制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进行深入研讨。贵州省原省长、广州市委原书记林树森出席,广州市市长郭永航讲话,副市长赖志鸿主持。

郭永航表示,战略规划是一项关键性、基础性工作,对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要高水平编制好本轮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推动广州在新征程上行稳致远。

战略规划之变:

从“云山珠水”到“山城田海”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广州开国内大城市之先河,在2000年和2009年开展了两轮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工作,立足城市未来方向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描绘城市未来发展蓝图。

2000年,广州在国内大城市中率先开展战略规划编制。规划提出“南拓、北优、东进、西联”八字方针的空间战略,拉开了城市格局、拓展了城市空间,并着重对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和综合交通进行战略部署,以大港口、大机场等大项目作为牵引,“双快”体系作为支撑,拉动大产业、大物流,推动了城市空间格局从“云山珠水”走向“山城田海”,对21世纪初期广州城市发展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

2009年,广州启动第二轮战略规划,继承了2000年战略规划的区域观念、生态优先的理念,实施“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的十字方针,确定了“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明确了从外延式“拓展”走向内涵式“优化提升”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在两版战略规划的指导下,进入21世纪的广州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国家批准的三版总规,广州城市定位从“广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到“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再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赋予的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广州正加速实现“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的目标愿景。

在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GaWC)发布的世界城市体系排名中,广州从2000年的第109位快速提升至2020年的第34位。2022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提升到25位,广州在“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跃居全球第10位,城市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城市战略之道:

广州要有大思路大手笔

只有掌握了城市发展战略之“道”,方能推导出城市规划之“术”。作为在国内最早开始做战略规划的城市之一,广州深谙城市战略规划的重要性。

较之空间规划指向的是城市结构,在林树森看来,研究城市发展战略更要从城市演变的慢变量入手。“抓住寿命长的变量,逐渐忽略寿命短的变量。”何为慢变量?林树森解释,这包括了城市的机场、港口、高铁站、历史文化遗存和城市格局等,这些都是城市发展的战略重点。

广州市市长郭永航与贵州省原省长、广州市委原书记林树森、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深入交流。

“战略规划不能与空间规划混为一谈。”交通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占山在发言伊始就开门见山。他说,战略规划的重心在战略,要有大思路、大手笔、大战略。在他看来,广州要做好战略规划,首先要找准定位,在战略上下工夫,在新时代、全球化的背景下,重新谋划战略,定下大战略、大思路。

而在进入新一轮战略规划研究之际,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同济大学原副校长吴志强认为,广州要有“战略性思维”,首先要看清赛道。以世界城市体系排名为例,广州要关注当前世界同级别城市竞争赛道上拼的是什么,从而找准自己的位置。随着“全球城市”的竞争转变为“全球城市区域”的竞争,广州的战略要有区域视角,不仅仅是自己内部的战略,更要跳出广州看广州,站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层面制定战略,才会有更清晰的视野。

发展方向之判:

高水平建设东部枢纽

历史和实践雄辩地证明,在城市发展的重大机遇期和转型关键期,战略规划对指引城市发展方向、强化城市功能、提升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2023年的今天,广州又站在了这样的机遇期。

广州是一座因水而兴的城市,云山珠水间,3条南北走向的城市发展轴为国际都市的发展撑开骨架。崛起中的东部发展轴与老中轴、新中轴融合互动,其中东部枢纽,正在成为广州强化与深圳、东莞联系,聚集珠江东岸各类高端要素,推动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今年1月18日,驶往俄罗斯莫斯科和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列车从增城西站缓缓驶出,这是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国际班列开行以来驶出的第367和368班次的列车。联动穗莞深、连结粤东华东,高水平建设中的东部枢纽正成为广州的新门户。专家们也不约而同地建议广州要继续“东进”,为城市拉开足够的空间框架,推动建设广州开发区、增城开发区展现实体经济强劲动能,成为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上的重要支点。

“构建东部交通枢纽关键的一招,就是修建几条连接东江两岸的通道。”林树森建议,加快推动莲花山通道建设,延伸广州地铁线网与东莞互联互通。在向东的城市发展脉络上,林树森对新塘寄予厚望。他认为,新塘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可以建成人口超百万的城区,增强广州对东莞等珠江东岸城市的吸引力。

战略产业之势:

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科学合理的城市战略规划不但让城市生活更美好,还能提升城市产业发展水平,催化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2000年和2009年两轮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指导下,广州市得以构建起完整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经济综合实力不断跃升,展现出非凡发展活力和韧性。

以汽车产业为例,2004年,林树森在南沙为广汽丰田发动机项目奠基,从战略上基本完成了广州汽车产业的大布局。如今,汽车产业早已在广州长成参天大树,成为广州的支柱产业。2022年广州汽车产量超310万辆,连续4年居全国城市之首。

站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广州需要再次解答好如何通过科学战略规划,推动“3+5+X”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链集群发展、做好新一轮重大生产力布局的课题。

新的技术革命,特别是人工智能、数字技术对于传统产业的冲击显而易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周毅仁认为,在包括广州在内的很多珠三角城市,传统产业比重较大,更要重视新技术带来的革命性变革。“在未来的发展战略规划中,要充分考虑补齐产业短板,发挥传统优势产业优势。一方面,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推动数字技术产业化落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刘涛眼中,对广州未来长期的战略发展,要更多地思考以什么方式来发展产业。他认为广州应以产业创新为重点,拓展创新链条,发挥产业体系齐全的优势,让更多原始创新、基础领域的研究可以实现在粤港澳大湾区框架下的多地合作。同时,以两业融合为抓手,提升产业的韧性和现代化、高端化水平。

在新兴产业“狂飙”的同时,林树森也指出:“南沙在发展金融、高科技产业的同时,也要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发展支持大湾区和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原材料工业和重型装备工业。”林树森表示,工业回归,是发达国家的经验。高新技术产业依附在传统产业上才能发展,要避免产业空心化。在南沙布局重工业并不只关系到广州的利益,更因为粤港澳大湾区和华南地区需要完整的产业链,才能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他建议,即使现在不重点发展重工业,也要为后人留足发展重化工业和大型装备工业的临港用地。

大城定位之识:

湾区枢纽与世界枢纽

广州的流量回来了:2023年春运40天里,白云机场共计保障航班4.69万架次、接送旅客604.09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7.82%和40.46%。在机场中创下“春运客流总人数”及“单日接送旅客量”双项全国第一。

广州市城市规划协会会长潘安认为,23年间,交通巨变,为广州城市战略发展写下浓重一笔。“2000年,广州没有通往西南的通道,也没沿海高速。如今,广州交通的区位影响力,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改变了广州的辐射范围,也重塑了与周边的关系。”潘安表示,这些重要改变,也是2023年描绘广州2049年蓝图的基础。

集世界级空港、海港、铁路港于一身,面向2049年,广州志在继续提升城市枢纽能级,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开放枢纽门户功能,推动城市整体能级和辐射引领能力提升。

“定位于2049年的战略规划,一定要以全球的角度看广州。”在刘占山眼中,从古至今,广州都是国家对外的窗口,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广州更要继续发挥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参与国际竞争。“以前,靠着交通项目建设就能够拉动经济,但现在,交通枢纽中心建设正在向物流中心、全球供应链服务中心建设转向。这是交通行业的转型发展:过去重建设,如今重服务。”刘占山认为,解答好如何利用交通优势支撑供应链物流的发展、支持临港产业、临空产业的发展,参与新的全球供应链竞争的课题,将是广州进一步发挥交通枢纽作用的关键。

跳出区域,在国际视野中看广州未来的枢纽作用,似乎已经成为专家的共识。刘涛认为,从区域经济发展趋势来看,东南亚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而广州在文化、经济上与东南亚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广州不仅仅要成为中国南方的战略枢纽和支点,联通内外,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构建,更应该在贸易、规则制定、经贸合作等方面,更深刻地参与到国际分工中,发挥枢纽作用。

“光阴的故事”总让人感慨不已,明确的路线和扎实的数据,见证着广州奋进的脚步。20年前,广州首次进入世界城市体系排名榜时,还只是初现端倪(Minimal evidece级)。从2000年开始,广州一路提升,连续跨越Gamma级、Beta级,跻身Alpha-级,位列世界城市第一梯队。如果从更长的时间刻度来看,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像广州这样建城2200多年而始终充满活力的城市绝无仅有;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像广州这样始终保持开放繁荣、在全球城市中始终占据重要一席的城市屈指可数。

风劲帆满海天阔,奋楫潮头逐浪高。如今,站在城市发展新的机遇期和转型期,广州更需要观大势、谋大局,在关乎长远发展的重大课题上下好关键一步棋,在世界城市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让千年商都继续开创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