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金成:培育新的增长极 打造西北核心城时间: 2018-11-28信息来源:搜狐财经 2009年06月21日 作者:肖金成 责编:XHY
2009中国西安城市发展高层论坛于2009年6月21日在西安举行,本次论坛围绕城市新中心建设与城市竞争力提升主题进行讨论。搜狐财经作为战略合作伙伴从现场发回精彩现场报道:
肖金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
|
中国社科院提交的《以城市新中心建设为突破口促进西安跨越式发展》研究报告,对西安、对西安新中心的定位、产业发展及对策建议做了系统研究、分析和论证。报告提出的思路和观点紧密结合国际国内经济大背景和西安的实际、我是赞成的。借此机会,我就培育新的增长极问题谈一点看法。
一、西安市培育新的增长极的重要意义
西安是世界闻名的千年古都,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西北地区生产要素和产业聚集程度最高的地方,是国家重要的科研和教育中心,是我国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国防科技工业中心。
|
西安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是享誉世界的重要旅游城市。未来,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作为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依托,西安在全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龙头和中心地位无可替代。 |
但西安市的经济总量并不大,在全国地级以上市域经济总量排名中名列第36位,GDP2190亿元,低于东部很多地级市,如常州、淄博、绍兴、南通、潍坊、烟台等等,其经济总量和承载的人口与其地位很不适应,也和其拥有的科技人才优势不相适应。培育新的增长极,拓展城市新的发展空间是突破西安市瓶颈制约的重大举措。
党的十七大强调“以增强综合承载力为特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强的城市群,培育新的增长极”。出于保护古城风貌的需要,古城内部不能进行大规模改造建设,整个城市现代建筑比率很低,道路交通拥挤,现代化气息不浓,直接影响到西安的城市形象和投资环境。既要保护古都,又要保持城市的增长和发展,西安市必须进一步扩大城市空间,改变过去围绕旧城“摊大饼”的作法,变单一中心为多中心。西安市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出一条自己的发展模式,这个模式对西部许多城市发展都有借鉴意义。通过城市新中心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西安在西部、特别是西北地区核心城市的带动辐射作用,与以成都、重庆为核心的西南经济相互呼应,成为拉动中国西部经济的新的增长极。
2008年5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确定了西安“以经济发展为主线,以建设宜居城市为核心,以凸显城市特色为骨架”的发展思路,提出了“逐步把西安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良好,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发展目标。未来一个时期,全市将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围绕着统筹区域发展,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发挥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五大主导产业;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宜居城市;合理配置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努力把规划的宏伟蓝图变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促进西安又好又快发展。
报告基于西安市这些年的实践,将西安发展实践和即将进行的各种尝试概括为“以加速转型促进跨越式科学发展”,西安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机会,大力发展自己的工业。这些年,西安的总体快速发展,与抓住这次机会直接相关。西安作为西北的中心城市,有着雄厚的科技实力及较好的制造业基础,特别是西安的产业结构契合当前外商投资热情较高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设备制造业等领域,已成为陕西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核心区域。未来西部地区工业吸收工业资本实现工业快速增长的潜力巨大。西安需要加快城市化战略转型,拓展西安城市的空间,培育和发挥西安城市和关中城市群的规模集聚效应,提升城市化水平。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将会把西安的辐射范围由关中地区放大到整个西北,使西安成为未来亚欧大陆桥的国际性中心城市。
二、“新中心”的功能定位决定其未来的地位
西安第4次城市规划确定了城市重心北移、跨过渭河向北拓展的发展战略,西安市行政中心将于2010年3月搬迁至经开区。经开区成为西安城市向北发展的先行区和核心区。由于历史原因,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在功能区域布局上,西安城北地区一直处在发展弱势,南强北弱的格局长期得不到改善,这种格局严重制约了西安城市化水平和城市规模经济的发挥。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设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引入了许多重量级的项目,使城北地区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 2010年西安市行政中心迁移到北部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形成西安的一个新的城市中心,西安将从“单中心”发展成为“双中心”。 在一定意义上说,西安市行政中心的北迁,是“双中心”格局形成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根据我们的研究,一个人口几百万人的大都市,采取多中心组团式发展是一种必然选择。新中心的设立,一方面结束了一个大都市“摊大饼”的过程,另一方面成为新区提升品位和地位的起点,开始了从边缘向中心转化的过程,比起老区,有更大的吸引力和爆发力。如上海的浦东,经过短短十年时间,崛起一座世界级新城,成为上海的标志区。天津滨海新区是天津市的新中心,被国家确定为带动“三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其发展势头之猛令世界所瞩目,此外,郑东新区、沈北新区等、几乎所有大都市都在规划新的发展区。
新区或曰新中心的定位直接决定新区的地位。报告将未来西安城市新中心战略定位表述为: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新的增长极,西部对内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的先行区,以及西安的核心政务区、中央商务区和古城现代化风貌的样板区。这些定位我认为很准确,符合新区的实际。在这些定位中,我很看重“国家高新技术转化与先进制造业发展基地”这一定位,这是西安市的优势和特色所在,是在老区受到制约在新区可得到大发展的所在。
根据报告提供的资料,2007年,西安市人均GDP为2837.07美元,与国内外可比城市相比,西安的人均创值能力低下。考虑到城市新中心的生产生活服务和行政功能,城市新中心必须以发展附加价值高、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先进制造业为主体,从而最大限度地将“兴业”与“兴城”有机地融合起来。泾渭工业园已经形成商用汽车、重型机械、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未来还将重点培育发展军民结合型装备制造业和精细化工产业,打造千亿元先进制造业基地,创国内一流工业园区。应充分利用西安、乃至整个西北的科研资源,加速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使城市新中心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结合现代制造业发展,使城市新中心成为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区。
三、对“新中心”未来发展的建议
(一)、正确处理新区和老区的关系:依托老区,发展新区。明确分工,优势互补
老区的文化、旅游、商贸等有明显的优势,服务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具有明显优势,不能为了发展新区,而忽视老区。新区的优势是空间优势和产业优势,制造业尤其是现代制造业应进一步集聚。
(二)、新区建设应与西咸经济一体化相衔接:北进西接
北进战略和西接战略是西安市同等重要的空间拓展战略,通过城市新中心建设和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进程,对优化西安市的城市经济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内的一体化案例已经很多,如乌昌一体化、广佛一体化、长株潭一体化、郑汴一体化,甚至香港与深圳也提出一体化的目标。因此,新区与咸阳的产业应实现对接,避免出现结构雷同。
(三)新区内部的空间布局应进一步优化
2004年,西安市第四次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城市重心北移,跨过渭河向北拓展”发展战略。经过近5年的建设,已形成以经开区为核心,北有渭北产业聚集区;东北有国家级阎良航空产业基地;西北有咸阳泾渭新区(空港产业园);东有浐灞生态区、国际港务区;西有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虽然北部各个区域和板块定位不同,但各有优势,近年来呈现千帆竞发的发展态势。西安经开区形成了中央商务区、出口加工区、泾渭工业园、草滩生态产业园等四大功能园区。
新区有一个空间布局优化的问题,作为西安市的中心区,不再是郊区,如何实现脱胎换骨的改造,尚有许多工作要做。要通过统一规划 ,实现集中发展、集群发展、集约发展。
(四)、新区发展应与关中城市群的形成结合起来
西安是关中城市群的核心,是城市群的CBD,负有辐射带动服务的责任。新区的发展一定将城市群各城市的功能分工结合起来考虑,加强区域合作,使关中城市群的整体地位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