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经济
精准发力 打造产城融合智慧新区时间: 2016-06-30信息来源:刘春 作者:ws 责编:
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2010年6月18日重庆两江新区挂牌成立,成为国务院批准的中国第三个、内陆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
“在长江经济带中,上海和重庆,一个是龙头,一个是龙尾。希望重庆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有更大作为,更好地发挥支撑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和腹地,构建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新棋局,与沿江省市一道更好地舞动长江这条巨龙。龙头龙尾一起舞起来,整个长江经济带就‘活’了,就能为全国发展增添更大动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对重庆寄予厚望。
而两江新区恰恰地处四大直辖市之一——重庆,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以及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
作为横跨都市核心区和都市拓展区的两江新区,重庆市委市政府对两江新区在五大功能区的战略地位和功能作用高度重视,最大限度赋权两江新区,最大限度支持两江新区。
重庆市长黄奇帆指出,按照五大功能区的定位要求,两江新区作为全市改革开放发展的排头兵,处在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要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坚持产城融合,有序拓展城市规模,规划好各种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要着力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改革、大力招商引资,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产业拓展迅速
自挂牌成立以来,两江新区经济保持快速发展:GDP从2010年的1001亿元增长到2015年2020亿元,年均增长17.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2010年的1626亿元增长到2015年4550亿元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3.2%;固定资产投资从692亿元增长到1978亿元,年均增长23.8%;公共财政收入从141亿元增长到303亿元,年均增长16.6%;社零总额从433亿元增长到981亿元,年均增长17.7%;实际利用外资从15.8亿美元增长到41.6亿美元,年均增长21.2%。
在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中,两江新区在产业拓展上肩负重任。据了解,“十二五”期间,两江新区新开发的三大工业园区累计完成投资2290亿元,产业体系快速成形,开放水平快速提升,功能平台快速搭建,带动效应快速显现。
近年来,传统支柱产业持续推进,新兴产业发力壮大、现代服务业呈现高速增长之势。目前,汽车产业目前已完成长安、长安福特、北京现代、上汽通用五菱等7家车企、370万台整车、100万台变速箱、450万台发动机、4700亿元产值布局。数据显示,去年新区汽车产业增速回升,共生产汽车212.98万辆,增长19.2%,完成产值2547.45亿元,同比增长17.9%。
打造智慧、宜居之城
两江新区地跨重庆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是重庆城市新中心。两江新区成立以来,秉持建设国际化示范新区和产城融合宜居新城理念,着力围绕服务国家中心城市和服务内陆开放的城市核心功能,高标准建设城市重点功能区域板块。一个坚持协调发展、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功能核心区正在兴起。两江新区将从以下几方面打造一个智慧、宜居的现代城市。
首先,快速推进智慧新城试点。两江新区入选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以“智慧+自然”为城市开发建设理念。智慧城市建设将成为两江新区融合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
自入选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以来,两江新区正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新区结合实际,编制了《两江新区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对信息基础设施、公共信息平台及智慧政务、智慧建管、智慧保障房、智慧物流、智慧新城、智慧商圈等重点项目建设进行了规划。上线“智慧两江”地理信息云服务平台,通过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3S技术等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搭建了两江新区基础空间数据库及专题数据库,全面升级服务,服务民生经济。建设两江智慧总部基地,该基地按照“智慧城+生态城”的建设要求,重点实施8大智慧应用集群、“2集中3示范4应用”生态系统,同时要求区域内建筑100%为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此外,还全力建设云计算产业园,大力探索发展大数据产业。
根据规划,两江新区2020年前将完成投资约160亿元,建成智慧新城、智慧物流、智慧保障房、智慧交通、智慧政务、智慧规划、智慧建设等七大应用系统,全面提升新区发展水平。
其次,创新打造智慧公租房。新区公租房公司于2016年与重庆联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整合各方优势与资源,共同建设两江新区智慧公租房小区,将打造智慧两江公租房电商平台,为入住公租房小区的产业工人提供更加丰富的互联网服务,满足广大租户生活便利的需求。此外,借鉴新加坡花园城市以及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目前公租房公司已与新加坡盛裕集团合作,以新加坡组屋为样本进行公租房智能化改造,将为老百姓建设更加宜居、环保、智能的居住环境。
再次,全面布局国家生态城市试点。悦来生态城是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首批批准的全国八个绿色生态示范城区之一,规划面积3.44平方公里,将通过构建“低碳、便捷、畅通、宜人”的交通网络体系,规划100%绿色建筑,采用清洁能源,实现低能耗、低碳排放、生态环境优美、职住平衡的规划建设目标。
两江新区拥有“一半山水一半城”的良好生态环境,除悦来生态城外,新区在江北嘴中央商务区江水源热泵集中供冷供热示范,目前正在进行三期建设;水土片区可再生能源集中连片全国示范项目,并获得中央专项财政补助资金总额5000万元。
最后,有序推进国家海绵城市试点。2015年,两江新区悦来新城成功获批国家海绵城市试点,获得中央财政补贴12亿元,将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的基础上,以建筑、道路、绿地等城市基础设施作为载体,突破传统“以排为主”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生态化技术,打造一座“会呼吸”的海绵城市。
目前,已完成悦来小学低影响开发改造工程、会议展览馆二期海绵城市改造工程,海绵城市各项规划编制、应用研究等项目也在全面推进中。为切实推进悦来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重庆市悦来新城低影响开发管理办法(试行)》于近日出台。
《办法》指出,悦来新城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的项目应将低影响开发模式贯穿于项目各个阶段。《办法》还规定了悦来新城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在建设期间的管理和投用后的维护中涉及的管理细节,同时提出了激励制度。到2017年,悦来的“海绵城市”建设将全面完成。
围绕瓶颈 精准发力
“事实上,对两江新区这样的内陆地区来说,这里更像是一个新兴的市场,而战略新兴产业由于见效周期较长,所以一般在市场、收益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动力上,都有不足之处。体现的瓶颈除了缺人才这个共性问题外,还有投资、技术、市场三大瓶颈。具体来说,投资瓶颈,新兴产业一般投资大;技术瓶颈,基础薄弱;市场瓶颈,内陆地区乃至国内的市场刚刚破题,市场碎片化,要把预期的市场、未来的市场变成订单,不容易。
但是作为战略产业,又有着比较光明的前景和发展潜力,这就需要适时引导、拉动市场,盘活资源并进行谋划。两江新区通过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围绕三大瓶颈,精准发力,定制金融产品,大力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力争2020年达到4000亿元的规模,成为重庆战略新兴产业主阵地。“这实际上体现地方政府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调控思路。
两江新区以政府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基金为重点,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双轮驱动,引导金融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配置,并在此基础上带动其他资源向新兴产业聚集。其中,在引进项目上采用了多种创新举措,如引进机制上,采取专项、专人、专事、专业、专款的“五专机制”;引进模式上,利用 “整机+配套”“资本+股权”“资源+项目”“金融+市场”“订单+政策”等,引进京东方、瑞士皮拉图斯飞机等大型企业入驻。
在资本撬动方面,两江新区探索出来自己的路子。新区着力探索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融合发展,通过产业引导基金、股权投资、平台建设等方式支持产业发展。新区设立了总规模20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两江新区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大项目引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并购重组等战略性项目;通过设立汽车、页岩气、LED新兴产业基金,刺激供给侧,整合需求侧,形成了内陆地区发展新兴产业的新路径;同时,新区还成立了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融资租赁公司,大力推动新区支柱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万山
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