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城镇经济
城镇经济

城市发展更需中国标准时间: 2016-10-27信息来源:张兴旺 孟航 作者:ws 责编:

   9月12日,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开幕式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指出,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从中国古代的“车同轨、书同文”,到现代工业规模化生产,都是标准化的生动实践。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标准化在便利经贸往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规范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标准已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世界需要标准协同发展,标准促进世界互联互通。
 
  189项中国标准成为世界标准
 
  在国际贸易中,标准能让企业牢牢掌握国际市场竞争和价值分配的话语权,更能带动一批优秀企业顺势而起。青岛海尔就为中国企业带了好头,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目前,海尔是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是中国提报国际标准制修订提案最多的家电企业,凭借其热水器产品研发的防电墙专利技术,成为首家改写国际标准的中国家电企业。
 
  另外,在数字电视领域,中国数字电视标准成为国际电信联盟国际标准后,已被全球14个国家采用,覆盖全球近20亿人口,带动了中国多个数字电视品牌走出国门。
 
  截至今年5月,中国已有189项标准提案成为ISO的国际标准,特别是在高铁、核电、通信、汽车等领域,中国在国际标准上实现了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
 
  国际影响力渐强,国内标准制定遍地开花。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我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总数超过10万项,企业标准超过百万项,已经基本形成覆盖一、二、三产业和社会事业各领域的标准体系。
 
  但是,我国的标准化建设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标准缺失老化滞后。我国国家标准制定周期平均为3年,远远落后于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标准更新速度缓慢,“标龄”高出德、美、英、日等发达国家1倍以上。
 
  另一方面,标准交叉重复建设。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中仅名称相同的就有近2000项,有些标准技术指标不一致甚至冲突,既造成企业执行标准困难,也造成政府部门制定标准的资源浪费和执法尺度不一。
 
  城市标准如何来定?
 
  城市建设是否有标准可定?答案是肯定的。
 
  6月27日,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TC 268)主席博纳德·金多兹率70名代表对杭州进行一次全面考评。博纳德·金多兹表示,“委员会正在拟定一个全新的关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ISO37101标准’,并将杭州列为该标准全球第一个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
 
  “这一机遇可以提升杭州城市建设水平,为世界城市的科学以及可持续发展发挥引领作用。”中国健康城市促进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正良对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通过公正、公开、长期坚持的考核、评价,将各个城市的发展变化、优势和薄弱环节等以数字化的方式予以客观展示,不仅让所在城市的执政者和广大居民一目了然,同时也置于全社会的共同监督之中。
 
  关于城市发展的状况,国内也有多个“标准”。目前,相关部门分别推进了“卫生城市”“文明城市”“旅游城市”“园林城市”“双拥模范城市”“健康城市”“宜居城市”等城市评选,每一次评选都要涉及相关“标准”的制定。
 
  然而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研究员蔡华利看来,这些以城市为主体的荣誉和称号,是依据各部门所设定的规矩或者规则。“相当于每一家都在各自制定规则,环保做环保,卫生做卫生。” 蔡华利对中国城市报记者说。
 
  与国际上的城市发展质量评价标准相比,我国在这一方面显然有所欠缺。
 
  例如,ISO/TC 268已经制定的和正在研制的国际标准有十四项,涉及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评价指标、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等多方面。一言以概括:城市的发展质量好不好,就看能不能拿到ISO/TC 268的好分数。
 
  在清华大学城市品牌研究室主任范红看来,仅靠指标评定城市也许不能全面反应出人的感受,如宜居城市应该是“适宜生活的城市”,人的感受更为重要。
 
  “宜居城市是人对城市安全、孩子上学方便、有病能有医院医生看病、有便捷的交通、公共设施健全、有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博物馆、电影院、剧院等丰富的文化设施,更有自身清晰的地域文化特色。”范红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这样才适合生活,这样才宜居。
 
  城市发展领域很大,现阶段,可以从更为微观的角度出发,蔡华利认为,不要什么标准都立成国家标准,可以向行业、团体这两个方向去发展。
 
  拿杭州的公共自行车服务来说,截止到今年5月底,杭州已有公共自行车服务点3582处,公共自行车8.41万辆。杭州公共自行车公司作为先行者,在实践基础上探索设立了125项企业标准,对自行车服务点调运、维修,甚至轮胎的气压、螺丝钉的松紧,都有标准规定。
 
  ISO/TC 268也认为:以标准化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管理为代表,杭州市近年来在社会管理方面的标准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杭州实现城市国际化、可持续化发展做出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责任编辑:   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