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经济
城市发展需要精神的引领和支撑时间: 2017-12-26信息来源:陈柳钦 作者:qgy_admin 责编: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当今,城市成为活力四射、喧闹繁华的代名词。一栋栋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纵横交错的街道,车辆川流不息,人来人往,怎一个“壮观”了得!然而,城市浮华的背后却常充斥着众多形形色色的问题,诸如人口膨胀、交通拥堵、城市环境恶化、文化缺失、个性丧失、市民归属感流失以及人际关系疏远和冷漠等等“城市病”。进入新世纪之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转型,“城市病”呈高发之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实际上,人们在看待“城市病”的过程中,是过多的考虑了物质方面的感受。但实际上,就“城市病”而言,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缺一不可,“城市病”在很大因素是一个“精神”方面的缺失。大城市“得病”的根源,也许并不在其“大”,反而在其“大而不当”。“城市病”暗示了精神隐痛。解决“城市病”,说到底还是需要采取中医药治病原理。除了“治标”之外,更需考虑“治本”。这个“本”,就是真正“以人为本”、以民生感受和精神需求方面的长远为本。现在生活以城市为中心,但我们要问:到底是谁的城市?美国社会哲学家、城市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曾提出过,城市应该是城市市民的城市,而且城市人要有尊严地享受自己的幸福生活。法国神学家雅克·埃吕尔认为,城市代表人类不再依赖自然界的恩赐,而是另起炉灶,试图构建一个新的、可操控的秩序。法国著名城市地理学家菲利普·潘什梅尔认为:城市既是一个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一个生活中心和劳动中心,更具体点说,也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或者一个灵魂。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们为了生活来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好留在城市。”短短一句话,深刻指明了城市的存在与发展须始终围绕人而展开。
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精神是人的灵魂,人性的根本。人若没有精神,就没有生气,无知无识,浑浑噩噩,凡事听凭本能,生活了无生趣,与动物没有任何区别。这是人之为人的精神,因为人如果没有了精神追求,就难以成为一个健全的、和谐的、全面发展的人。与此同理,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生机和活力,是前进的动力和发展的保证。一个人没有精神不行,作为人类聚集自身智慧、体力、精神和群体而历史形成的城市亦是如此。
中国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呼唤着和培育着城市精神。中国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城市精神对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增强城市的向心力、凝聚力的重要作用,城市精神已经成为一个城市塑造崭新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自中共十 八大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以来,新型城镇化渐成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而“人的城镇化”过程,则有很大一部分是一种精神的城镇化过程,是人与人精神上的融合与发展,是城镇化过程中对城市归属感、安全感、自豪感的建设与提升。人对城市的这种依恋精神,以及由此对城市产生的奉献之心,都是城镇化所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撑,也是城市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当今社会城市发展必须考虑到城市“人”的最本质的持续的需求,使每一个城市对居民来说,不仅仅只是一个生存的空间,而更是一个人性得以复苏和生息的乐土与梦境。城市生命力的本质在于她本身所独具的精神内涵所凝聚的城市中的人。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当注重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建设有乡愁的城镇化。城市精神是城镇化中的灵魂,塑造引领城市和人发展的城市精神是完善城镇化健康机理的表征。在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中,城市价值主体不断从城市精神这个价值客体中汲取人们所需要的价值元素,城市精神也在城市文脉特有的语境里不断增强历史的厚重感,鲜明的时代感,真、善、美的交融感,其良性互动的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载体,城市精神正是对这些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符号的准确提炼和表达。正如一个民族要有民族精神作为支撑一样,一个城市不可缺少自己的城市精神。这种精神,是深植于一个城市文化土壤中的内在气质,是蕴含在全体市民思想行为中的价值追求。它既能体现一座城市的传统与特色,也能指向未来发展的理想与路径。一座城市没有精神就没有灵魂,就没有准确的核心理念定位,就没有奋勇争先的动力源泉。一个城市经过历史的积淀和发展的洗礼必然形成一种城市精神,它包括这个城市的人文历史、伦理道德、地域特征、发展趋势等内涵和外延,是支撑这个城市的灵魂和根基。
德国著名的历史家和历史哲学家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曾说:“将一个城市和—座乡村区别开来的不是它的范围和尺度,而是它与生俱来的城市精神。”精神是一个城市的生机和活力,是前进的动力和发展的保证。一座城市不仅需要有经济基础的支撑,也需要有精神力量的支撑。优良的城市精神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主导着市民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能有效增强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城市精神必然会不断增添新的内涵,许多城市根据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发展远景,提炼和培育出了自已的城市精神。比如,上海的“以海纳百川而服务全国,在艰苦奋斗中追求卓越”,南京的“开明开放、博爱博雅、诚朴诚信、创业创新”,深圳的“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宁波的“诚信、务实、开放、创新”,大连的“创造、创业、创世”,青岛的“诚信、博大、和谐、卓越”;再比如,河南省济源市委市政府把愚公移山精神阐释为“敢想敢干、开拓进取、坚韧不拔、团结奋斗”,并将其确定为城市精神;等等。这些经广泛集纳民意提炼而成的城市精神,可谓“纳大千于须弥之中”,彰显了城市市民所认同的理想、价值观和基本信念,是市民整体面貌的体现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一座城市的精神是社会风气、城市面貌、市民素质的综合反映,是城市创造力和凝聚力的生动展现,彰显的是城市的文化特色,代表的是城市的整体形象,引领的是城市发展,是一座城的“精神名片”,是一座城市的精、气、神,是一座城市的发展之魂、文化之根、活力之源。如果说没有灵魂的人如同行尸走肉一样那么,没有灵魂的城市,就是一堆建筑积木的空间堆集与扩大。
从历史的角度看,古今中外历史悠久的城市几乎无一例外地形成了自己的城市精神,即使是历史很短的城市也是如此。城市精神对一个城市的发展非常重要。众所周知,“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城市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城市精神作为城市躯体中的灵魂,不断在人类的认知判断、价值判断、审美判断的实践活动中深深地烙上人的情感符号、精神特质、文化样式。同时,城市精神又以在历史与逻辑统一的理性演变过程中所凝练的生命特质以其深刻性、确当性和生动性塑造人的灵魂。城市精神的凝炼是由实践升华到理论,由具体上升到抽象,由继承转化为创新,由吸收过渡到辐射,由普及进化到提高,由渐进到飞跃。当然,城市精神既不是包罗万向的口袋,也不是抽象的概念,城市精神存在于城市的生存和发展当中,城市精神是昨天城市的背影,今天城市的品牌,明天城市的动力。
培育、塑造和弘扬城市精神是一项长期任务,更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升华的过程。城市精神从提出、形成到成熟或被广大干部和群众理解、接受、认可和遵从,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凝聚力、导向力、激励力和规范力,需要一个长期的培育、塑造和熔炼过程。城市精神也具有阶段性、开放性、动态性的特点,在蓬勃发展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城市精神还需要不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完善提升,这将是我们在今后城市精神建设中需要面对的新的重要课题。
责任编辑 q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