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纵览 > 地区发展
城镇经济

郑州都市圈建设的六大着力点时间: 2019-10-24信息来源:区域经济评论 2019年第4期  作者:王建国 责编:qgy 齐双

2019219,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提出,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从目前看,中国城镇化发展已经到了中后期阶段,城镇化率接近60%,成熟的都市圈主要由一线城市引领,大多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与此同时,全国其他地区以省会城市和一些二线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建设发展势头也十分迅猛。


郑州都市圈建设以郑州为核心,包括郑州市域,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四市中心城区和巩义市、武陟县、原阳县、新乡县、尉氏县、长葛市、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用占河南全省9.6%的土地面积,集聚了全省近20%的人口和超过30%的经济总量,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实力最强、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2018年,郑州实现了GDP过万亿元、人口过千万人、建成区面积过万平方千米等三大目标。但与发达地区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比较,郑州总体经济总量偏小,城市首位度偏低,产业层次不高、创新能力较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郑州都市圈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市场机制作用偏弱,都市圈内部不同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强。郑州都市圈的快速发展还有待于郑州对高端要素的集聚,郑州发展规模和发展质量的提升,以及辐射带动能力的增强。


一要构建都市圈内部一体化立体综合交通体系。立足于郑州都市圈的整体空间布局,适应交通运输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按照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一体化服务、绿色化发展的要求,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交通网络,强化各类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达到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衔接”,实现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着眼于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国际航空大都市、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等城市战略定位,围绕建设国内重要的田园都市、宜业宜居都市、畅通都市、创新都市、魅力都市等发展目标,以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大城市病为首要任务,全面提升交通服务能力。同时,还要充分考虑现代物流设施的规划建设。如在郑州与焦作、开封、新乡、许昌等城市交汇的郑州北部、东部、南部等方向,规划布局若干大型综合性物流园区,在郑州四环沿线规划建设一批服务于城市配送的物流园区等。


二要构建智慧化、国际化、高端化的产业支撑体系。以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和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基础能力为重点,大力发展高端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此同时,要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改造,推进制造业向集群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升级,构建竞争优势明显的制造业体系。坚持市场需求引领、重点产业带动,以现代物流和现代金融引领生产性服务业提速发展,以精细化、品质提升为导向促进生活性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以集约、高效、绿色、可持续为方向,大力发展体验参与型、生态景观型、高科技设施型、休闲观光型等规模化、品牌化的都市生态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农业成为大都市区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要构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都市城镇体系。以培育中心城市为重点,以建设中小城市和重点小城镇为支撑,优化城市规模结构,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布、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战略格局,强化城镇功能互补和内在联系,提高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加快新型城市建设,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加大“城市病”防治力度,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创新城市、人文城市等新型城市。注重城乡协调发展,在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的基础上,强化乡村规划和改造提升,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增强都市圈城乡风貌的协调性。


四要构建与国际接轨国内领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作为郑州都市圈最大的开放品牌,以建设大枢纽、大物流、大产业、大都市为方向,提升郑州航空港多式联运物流功能,推进产业集聚和城市功能完善,增强航空港的国际影响力和区域带动力。着力提升郑州航空、铁路“双枢纽”口岸的国际化水平,推动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优化升级,提升郑欧班列品牌影响力,加快河南自由贸易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发展步伐,形成多层次、全覆盖、立体化的开放平台支撑体系。此外,郑州还应该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与亚投行、丝路基金等平台的对接机制,深入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重要城市的合作,增强中原腹地在“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支撑作用。


五要构建科技创新链、人才支撑链、全民创业链“三链融合”的创新体系。积极主动服务国家重大创新战略,开展一批科技前沿和战略必争领域的技术研究项目,力争在信息、基础材料、生物医学、农业生物遗传、能源等领域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原始创新成果。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和前沿性的创新研究,深入实施创新企业百强工程,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加快建设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进一步发挥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枢纽作用,探索高校与科研机构、知名企业的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的机制。采用多种方式吸引国内外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创业者到郑州都市圈创新创业。


六要构建自然之美、田园风貌、绿色低碳的生态体系。巩固嵩山、始祖山、邙山、伏羲山等山区的绿色生态屏障,实施宜林荒山绿化、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建设黄(沁)河生态涵养带、南水北调生态产业带及城乡生态廊道网络。扩大公园绿地,完善中心城区新城乡镇三级休闲公园体系。加快贾鲁河、索须河等河流的水环境治理,实施湿地系统恢复和建设工程。通过多策并举、多地联动,实现空气质量有效改善。全面推进水污染治理,推进城镇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加强垃圾污染治理,力争达到人均垃圾产生量零增长、原生垃圾零填埋。引导企业和市民践行绿色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在都市圈内形成崇尚节约、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新风尚。&


 

作者简介:王建国,男,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郑州 45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