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多功能性的评价分析及对策建议时间: 2019-10-30信息来源:区域经济评论 2019年第4期 作者:李铜山 李璐洋 责编:qgy 张子
摘要:近年来,关于农业多功能性和多功能农业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日益活跃。河南农业多功能性发展大致经历了功能单一阶段、功能扩展阶段和功能完善阶段。河南农业多功能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挥,但农业的各种功能尚有较大潜力可挖。河南应在重塑农业产业体系各环节间的互动、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建立多样化的农业发展基金、突出非耕地农业发展、整合区域间农业发展战略、壮大农业关联产业群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业多功能性发展。
关键词:农业多功能性;多功能农业;农业产业体系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66(2019)04-0097-06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模式创新及推进方略研究”(14BJY127);河南省科技计划(软科学)项目“河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192400410202);河南省高校新型智库招标项目“河南通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研究”(32220130)。
作者简介:李铜山,男,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州 450001)。李璐洋,女,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
近年来,关于农业多功能性和多功能农业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探索日益活跃。一方面,国内外学者对农业多功能性越来越关注,并都在思考如何发展多功能农业和践行农业多功能性。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也在肯定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的基础上,明确要求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与旅游休闲、教育文化等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在充分认知农业多功能性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农业多功能性的发展。为此,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对河南在开发农业多功能性和发展多功能农业方面取得的成效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河南农业多功能性发展程度的评价
河南农业多功能性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49—1977年,该阶段是功能单一阶段,以食品保障功能为主;第二个阶段是1978—1989年,该阶段是功能扩展阶段,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等功能同步发展;第三个阶段是1990年至今,该阶段是功能完善阶段,既强化了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等功能,又彰显了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在此,笔者主要对河南农业多功能性的上述6种功能通过相应指标开展评价。
1.食品保障功能评价
食品保障功能评价主要考察食物安全和食物营养安全方面的情况。从食物安全方面来看,2017年河南粮食安全系数保持在41.5%以上,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规定的粮食安全线最低比例为17%—18%,河南粮食安全系数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标准的2倍以上,达到了食物安全状态。但河南人均粮食占有量为0.56吨,比发达国家人均粮食占有量(0.75吨)低0.19吨,这说明河南在食物安全保障强度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从食物营养安全方面来看,若仅按照营养专家建议的贫困线标准——每人每年摄入的营养需求能量折合0.22吨粮食来判断,河南人均粮食占有量已达0.56吨,远高于最低营养标准数额。但从总体情况来看,河南的食物营养安全还处于倡导和发展阶段,现有的粮食产量和品质还不能满足大幅度改善人们营养状况的要求。
2.原料供给功能评价
原料供给功能评价主要考察饲料加工、食品加工、生物质能发展需要的原料供给和保障情况。从饲料加工来看,河南是农副产品生产大省,省内饲料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主要原料数量比较充足。从食品加工来看,食品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原料除个别品种(如糯米)尚有一定缺口外,其他原料基本上都可以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得到保障。从生物质能来看,河南可供利用的传统生物质资源较为丰富,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秸秆充足,薪柴、用材林的副产品数量很大,禽畜粪便、生活垃圾等也很多,但要保障农业生物质能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尚需尽快合理利用荒(草)地、荒山、荒坡、盐碱地等土地种植和开发能源植物。
3.就业增收功能评价
就业增收功能评价主要考察农业劳动力数量、农业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等。从农业劳动力数量来看,河南劳动力总量为4930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为3360万人。截至2017年年底,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939万人,其中省内转移1762万人,省外输出1177万人。还有2176万人直接从事农业生产,这说明农业作为农村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还比较突出。从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来看,2017年河南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约占36.4%,虽然这一比重在逐年下降,但所占比重仍较大,尤其是来自农林牧渔业的收入增加额仍占40%左右,这说明河南农业的增收功能发挥较好,但还有较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4.生态保护功能评价
生态保护功能评价主要考察化肥强度、农药强度、水土流失面积等。从化肥强度和农药强度来看,2017年河南化肥使用量为715.06万吨,比上年增加0.6%;各种农药总使用量为5002.8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化肥、农药使用量并没有随着土地集约化经营而大幅度增长,农民也开始认识并使用绿色、高效、低残的化肥和农药,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节药、节肥的情况。但要巩固和扩大现有成效,尚需继续加大生态友好型农业、环境友好型农业的发展力度。从水土流失面积来看,河南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约
5.观光休闲功能评价
观光休闲功能评价主要考察观光(休闲)农业园数、年接待游客人次、年营业收入等。截至2017年年底,河南已有观光(休闲)农业园(区)1382个,全年接待游客530多万人次,营业收入达52亿元。总体来看,河南农业的观光休闲功能显现较晚,无论是企业经营的农园,还是农民经营的自家庭院,都未能充分整合并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景观资源、产业资源、文化资源和人文资源,还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6.文化传承功能评价
文化传承功能评价主要考察是否具有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直接相关并对其产生直接影响的传统的农耕文化与农耕文明。河南是中国农耕文化和农耕文明重要的发祥地,早已形成了以天、地、人三才为主旨的农学思想,以及天时、地利、人和的农业生产实践智慧结晶,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去改造自然,达到既改造自然又不破坏自然、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利益的状态,这样,既能够指导人们的农业活动,又可以丰富人们对农业文化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看,河南农业具备了较好的文化传承功能。
二、河南农业多功能性发展的SWOT分析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河南农业多功能性的发展情况,笔者设计了相关的调查问卷,对河南农民、学生、教师、市民、一般干部等5大类人群中的600人进行了抽样调查。当问到“您认为发展农业多功能性是否重要?”时,认为“非常重要”和“重要”的分别占35.3%和40.0%,合计占75.3%;认为“不重要”和“不知道”的分别占9.0%和15.7%,合计占24.7%;认为“非常重要”和“重要”的比认为“不重要”和“不知道”的多50.6%(见表1)。这充分说明:大多数人认为河南发展农业多功能性是重要的,支持走农业多功能道路。
笔者结合实地调查、访谈等其他调查情况,对河南农业多功能性发展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进行分析。
1.优势分析
优势是发展多功能农业和发挥农业多功能性的“翅膀”。当问到“您认为河南农业多功能性发展的优势有哪些?”这一问题时,65.5%的人认为是“优越的地理位置”,60.7%的人认为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55%的人认为是“粮食大省的地位愈发重要”,35%的人认为是“农业科技实力较强”,4.5%的人认为是“其他”,具体包括良种面积推广大、现代农业意识越来越强等(见表2)。
第一,优越的地理位置。从自然地理位置来看,河南位于中国地势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带,且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从经济地理位置来看,河南具有农产品市场南北互补的区位优势、承东启西的经济区位优势以及四通八达的交通区位优势。河南优越的自然地理位置和经济地理位置能为农业多功能性发展拓展延伸空间。
第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截至2017年年底,河南农村富余劳动力为3360万人,且有2176万人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未来要做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培养越来越多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农业多功能性发展打下较好的人力资本基础。
第三,粮食大省的地位愈发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粮食总产量连续跨上2500万吨、3000万吨、3500万吨、4000万吨、4500万吨、5000万吨、5500万吨、6000万吨等8个台阶。2018年河南粮食总产量6648.91万吨,连续11年稳定在5000万吨以上,连续14年总产、单产刷新纪录。河南用占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4以上的小麦、全国1/10以上的粮食,养活了全国1/13的人口,同时每年还输出原粮及制成品1500万吨。多年来,河南的粮食增量均居全国前列,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大省和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并赢得了“中原熟,天下足”的美誉。河南粮食连年创新高为农业多功能性发展解除了后顾之忧。
第四,农业科技实力较强。河南农业科技资源丰富,科研实力雄厚。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等单位主要开展农业领域的产前、产中研究,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等单位主要开展农业领域的产后研究,从而使河南农业科研跨入全国先进行列。河南在小麦、玉米等农作物育种方面的高产优质新品种层出不穷,郑麦9023、郑单958的播种面积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河南强大的农业科研力量为农业多功能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2.劣势分析
劣势是发展多功能农业和发挥农业多功能性的“短板”。当问到“您认为河南农业多功能性发展的劣势有哪些?”这一问题时,61.3%的人认为是“农业基础设施落后”,54.7%的人认为是“农业劳动力素质低”,51.8%的人认为是“农业经营方式落后”,44.2%的人认为是“农业投入偏少”,5.0%的人认为是“其他”,具体包括科技含量较低,土地面积减少等(见表3)。
第一,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一方面,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例如,玉米的机播率和机收率分别为84%和60%,低于发达国家90%以上的水平。另一方面,老化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所占比重较大,抗灾能力有所下降。以水利基础设施为例,河南有12座大型水库、83座中型水库、507座小型水库仍在“带病”运行,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亟待除险加固。同时,还存在防洪除涝工程标准低、灌溉设施不配套等问题。
第二,农业劳动力素质低。目前,河南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存在“高”“低”“多”“少”4大问题:“高”即年龄高,第一产业劳动力中51岁以上的人数占42.8%,60岁以上的人数占14%,分别比第二产业高33.2个百分点和13.6个百分点,比第三产业高36.7个百分点和10.2个百分点;“低”即文化程度低,河南从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数分别占39.1%、13.5%和3%;“多”即女性劳动力多,河南从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女性劳动力人数分别占69.9%、18.5%和11.6%;“少”即受过专业培训的少,河南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劳动力中受过专业培训的人数分别占8.1%、48%和43.9%。
第三,农业经营方式落后。传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状态下的分散经营既难以有效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又跟不上农业市场化、产业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农户经营规模过小,削弱了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尚未形成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态势,不能适应农业多功能性的增收功能等方面。
第四,农业投入偏少。以农林水事务费为例,从绝对数来看,河南的农林水事务费已从2007年的152.5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735.8亿元,但从其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例来看,2007—2017年这一比例在8%—13%之间徘徊。财政支农资金供求缺口仍然较大,这与农业多功能性发展的需要很不相符。
3.机遇分析
机遇是发展多功能农业和发挥农业多功能性的“契机”。当问到“您认为河南农业多功能性发展的机遇有哪些?”这一问题时,66.8%的人认为是“河南农业备受中央重视”,46.5%的人认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力”,41.3%的人认为是“优惠的农业政策”,26.2%的人认为是“宽松的发展环境”,4.0%的人认为是“其他”,具体包括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市场的开放、中央支持农业发展等(见表4)。
第一,河南农业备受中央重视。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河南农业的发展,国家财政不断加大对河南农业的支持力度。《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确定以河南为核心区的中原经济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定位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以及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河南作为“中国大粮仓”和“国人大厨房”的地位已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
第二,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力。近年来,国家在推动农业发展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河南利用农业多功能性发展多功能农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业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发展多功能农业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优惠的农业政策。2004年以来,国家连续推出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拿出越来越多的“真金白银”贯彻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以此来振兴农业和发展农村。
第四,宽松的发展环境。国家出台的诸多支持农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激励着河南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发展多功能农业,使农业尽快成为生产效益高,能源和资源消耗低,资源利用率高,单位资源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生产精细化、集约化,功能多样化,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新型产业体系。
4.威胁分析
威胁是发展多功能农业和发挥农业多功能性的“挑战”。当问到“您认为河南农业多功能性发展的威胁有哪些?”这一问题时,75.8%的人认为是“生态环境污染严重”,55.2%的人认为是“农业资源破坏严重”,40.8%的人认为是“粮食安全越来越受到自然灾害考验”,25.3%的人认为是“来自国外的风险和压力日益加大”,4.0%的人认为是“其他”,具体包括经营体制对机械化水平的影响、个体经营与市场的不适应等(见表5)。
第一,生态环境污染严重。一方面,尽管近年来河南在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没有大幅度增加,但个别地方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的现象依然存在;另一方面,河南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废气、废渣排放量高于国内先进省份的排放量。
第二,农业资源破坏严重。主要表现在耕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方面。河南耕地面积12288万亩,居全国第三位,但人均耕地面积1.23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河南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达30%以上,浅层地下水利用与开采量之比达60%以上,整个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个别地区违规采伐森林的现象依然存在。
第三,粮食安全越来越受到自然灾害考验。近年来,河南自然灾害较轻的年份受灾面积占年底常用耕地面积的20%以上,自然灾害较重的年份受灾面积占年底常用耕地面积的90%以上;全省易涝面积多年维持在200万公顷以上,占常用耕地面积的29%。
第四,来自国外的风险和压力日益加大。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河南的农业发展也融入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难免会受到国外市场的影响和国外农产品进口的冲击,会对农产品价格、农民增收、农业组织形式、农村就业等带来挑战,从而对农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促进河南农业多功能性发展的对策建议
河南应在以下6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业多功能性的发展。
第一,重塑农业产业体系各环节间的互动。在构建农业产业体系的过程中,要考虑如何构筑农产品生产体系、农产品加工体系、食品销售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政策支持体系、市场流通体系、生态保护体系以及安全体系等,确保农业在食品保障、原料供应、就业增收、生态保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使农业产业产生多方面的功能效益。
第二,完善财政支持政策。有效拓展和发挥农业多功能性,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例如,通过政府补贴逐步提倡土地休耕、土地轮作、农民提前退休和农民向非农产业流动,全力营造农民转移的空间;通过完善科技投入政策,加速科技兴农步伐,不断提升农产品竞争力;通过增加对农业产业化的补贴和投入,降低农产品和食品工业的原料成本,解决目前因投入体系不完善和投入不足所造成的农产品加工不足、加工品消费不旺等问题,同时鼓励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参与国际竞争;通过对青年务农者立业、农业科技开发工作、农业自然灾害防治以及农民培训和再教育等领域的补贴,盘活农村人力资本;通过完善农业“绿箱”政策,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支持体系,使农业多功能性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对非耕地的农业开发提供直接的财政补贴,使农民的付出尽快得到应有的补偿,鼓励农民从事有益于整个社会的公益性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等。
第三,建立多样化的农业发展基金。一方面,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应由不同的发展基金来保障,具体包括水利设施发展基金、乡村电气化费用分期偿还基金、农业机械化发展基金、国土整治与发展基金等,因此需要建立健全基数化、刚性化的投入机制。另一方面,发展基金支持的范围还可以界定在自然条件补偿金、青年农业工作者安置费、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以及发展较晚的地区、趋势性的农业结构调整、处境困难的乡村地区等方面,以体现政府对促进和支持农业发展、争取早日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第四,突出非耕地农业发展。针对河南相对丰富的非耕地资源还未能得到充分有效利用的现状,可结合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有效发展非耕地农业,积极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利用好各种非耕地资源,使其成为增加农业收入、扩大农业再生产规模以及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
第五,整合区域间农业发展战略。各地具有发展现代农业的不同资源禀赋,即使是发展多功能农业和发挥农业多功能性,也一定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突出当地优势,抓住关键和重点,逐步形成和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并按照“以点带面,以链串点,点、链、面结合”的方式,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带和产业群体,通过有效的政策手段使不同农业区域的农业发展互进互动、互相补充,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例如,为改善种植业内部结构,可以利用占全省耕地面积约2/3的中低产田种植饲料作物,或进行草、粮轮作,就可以使农业发展走上主要依靠有机肥和土壤肥力及产出力良性提高的可持续之路,促进畜牧业发展,增加农业收入。
第六,壮大农业关联产业群。发达的关联产业群是发展多功能农业和发挥农业多功能性的重要助力。发展多功能农业和发挥农业多功能性的过程,也就是农业与其前向关联产业、后向关联产业走向一体化的过程。为此,河南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关联产业群的发展,具体包括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技研究及推广、农业教育、农业信息与管理咨询、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收购与贮藏、农村金融和农村旅游等。&
参考文献
[1]李铜山.论农业多功能性及我国的发展方略[J].重庆社会科学,2007(5).
[2]焦心舒.关于加快推进兵团第六师农业现代化的研究与思考[J].新疆农垦经济,2014(2).
[3]宾联明.基于农业多功能性的上海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近期构想[J].经济师,2011(6).
[4]张舜.农业产业化下女性农村劳动力培育问题探析——基于河南省的调研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20).&
Evaluation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Multifunctionality in
Li Tongshan Li Luyang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s on agricultural multifunctionality and 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e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activ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ultifunctionality in
Key Words: Agricultural Multifunctionality; 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Industry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