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思城市未来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张剑荆 作者:admin 责编:
编者按
为期六个月的上海世博会昨日圆满落下帷幕,但它对上海的影响却并未结束。后世博时代的上海会是怎样一番景象?看得见的是浦东世博园区域的容貌发生了巨变、城市的街道更加漂亮、人们的言行举止更加文明……看不见的是城市精神的提升、上海变得更加自信从容、金融中心的定位后劲更足、市场更加繁华、新的区域经济重心慢慢形成……尽管很难在有限的篇幅里把这些影响一一陈列,我们还是尝试着选取文化、市场、城市定位、新的经济重心形成等角度给出一些描述,以帮助大家对后世博的上海有些轮廓上的把握。
今年5月2日,笔者陪同母亲到上海参观世博会。虽然笔者已是多次进出上海,对上海不算陌生了,但是此次世博之行仍然给我以很大的震动。外滩夜夜不息的人流,浦东快速长高的楼群,跨越黄浦江的巨大桥梁,都像重锤撞击着我的感官。我的母亲则是第一次到上海,她常年生活在河南农村。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虽然每家每户都住上了楼房,每户院落都高墙深锁,门宇轩昂,但是,门外甚至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到处堆满了垃圾,儿时在里面戏水的池塘,全部都成了污水坑,表面被一层绿色的苔藓覆盖着。村子北面的人工渠在上世纪70年代时还长满芦苇,渠水十分清澈,但现在却是倾倒生活垃圾的地方了,很远都能闻到臭味。我没有询问她参观世博后的感受,但我猜想,一位从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出来的人,到了被世博氛围笼罩着的大上海,一定有种奇幻般的感受吧,我还记得,站在东方明珠280多米高的旋转餐厅里俯视外滩的夜色,我母亲那难以形容的神情。
对众多像我母亲那样的人来说,城市意味着美好的生活,一如上海世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据报道,在180天中,共计有7000多万人参观了世博,平均每天达39万人。世界上很少有这样规模的盛会。在世博馆区参观,随处可见携妻挈子,一家老小偕同共游的感人场景。每每看到在烈日下相互扶助的老中青三代耐心排队的景象,我都会想,这场中国特色的盛会将给一个个家庭带来多么大的心灵冲击啊,城市的梦想已经深入社会组织的核心,成为中国社会构建的砖和泥,梁和瓦。在很多人的心中,世博会将播下城市乌托邦的种子,对伟大城市的想象将成为他规划人生目标的指引和动力。
这样论述上海世博的意义,或许并不是夸大其词。当下的中国,其重大主题之一就是城市化转型。中国处于城市化加速的阶段,每年有近2000万人从农村走出来进入城市。根据麦肯锡的研究报告,到2025年,我国城市化水平达到73%,将出现219座百万人口的大城市、24座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和15座人口超过2500万的超级城市。就规模和速度而论,中国应当是当前全球城市化运动的中心。一个极端的例子是,在我国660多座城市中,竟然有200多座提出了自己的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构想。在东部沿海地区,快捷的交通网络、地区发展上的相互协作和竞争、产业的转移和建立在分工基础上的产业链条以及想象空间的无限扩张,构成了都市的大规模扩展。在中部,沿着主要的交通干线,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城市群轮廓,比如长株潭、昌九、武汉、皖江、郑汴洛等等。在西部地区,以传统大城市为核心,正在形成几个城市中心,如成都、重庆、西安和兰州等。从上述诸端可以看出,我国的城市化已经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壮阔景象。
如此巨大的城市化运动在世界史上是空前的。而其背后的驱动力量,固然主要是经济上的,但是,城市化运动也有自己的意识形态。每座城市都同时是权力的中心。城市以自己拥有的各种力量,塑造出一个美轮美奂的城市概念,它意味着对美好生活的全部想象。干净、便捷、财富、体面、文明、善等等都成为附加在城市上的特质,城市被塑造成一个完美的想象共同体。对城市的这种想象,我们都能在上海世博上看到。因此上海世博会成为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它集中了我们这个民族百年来的渴望、追求和梦境。正如本文开头提及的我的村庄的命运那样,要使它走出衰败的局面,似乎只有城市化一途。
在“城市未来馆”,有一句话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城市不是问题,而是问题的解决者。”这句话代表着对城市的无保留的乐观主义。在对城市的未来想象中,我们看到了建立在沙漠里的巨大城市,其动力全部来自大自然光和热的自我循环。我们还看到了建立在海上的城市,太空中的城市。从这些城市想象中,我们看到了巴别塔的复生。在这里,起主导的知识氛围是乐观和自信:城市有能力解决它面临的任何问题。
我们自然不期望在这个嘉年华上能比较多地反映对城市的反思。然而,如果我们完全无视当下城市所面对的各种难题,认为今日所有的“城市病”,都不存在或者都会迎刃而解,那也是过分天真了。上海世博会并不只是鼓动起肤浅的乐观主义,它同时也以意料不到的方式刺激起人们对城市的反思。汹涌的城市化浪潮是难以遏制的,它如“利维坦”一样吞噬着土地、村庄、钢铁、石油、水和各种怀疑主义者。同时,我们也越来越清楚地看到,诸多病症正困扰着城市和城市人,塞满了汽车的道路,不可持续的资源能源供应,依靠土地财政推动城市扩展造成财政上的恶性循环,无限扩展的城市规模推动着生活成本一升再升,户籍制度造成的“伪城市化”产生的融合难题等等,都构成了城市的挑战。面对这些困局,我们确实需要用反思的精神,检讨城市的过去和现在,重思城市的未来。
比如,在城市建设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思维模式:城市问题,只有通过不断做大城市来解决。无论在现实中还是在思维里,逻辑都是“大的就是好的”。城市就这样在大的逻辑推动下不断扩张。再比如,农村问题,似乎只有通过城市才能解决。农民利益要通过城市才得到表述。还有,城市建设受行政力量的支配,城市根据行政权力的等级,分出大和小、发达和不发达等等。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城市的畸变、区域的失衡以及乡村的衰败。
在我母亲生活的那个村庄,没有人相信仅仅依靠他们自己的力量,就能够发展起来。被城市压垮的,不只是这里的环境,还有人们的自主精神。似乎只有城市才能解放他们。但是,上海世博会向人们展示的城市概念却有别于此。城市是多元和丰富的。每座城市,都凸显着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在上海世博会上展示的那些城市显示,市民精神才是城市更本质的东西。正如年鉴史学大师布罗代尔所说,每座城市都在寻找自己的灵魂。世界城市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每座城市都在追寻自己的个性和内在价值中成长着、完善着,城市的特质来自于市民的个性,由于它的不可替的价值而成为宜居的家园。
总之,在中国城市化狂飙突进时代举办以城市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可谓正当其时。它所展示的,与其说是中国城市化的成就,不如说是中国向世界寻求启示的决心。我们相信,世博会所展示的纷繁的城市发展创意,将激发起对城市个性的自由畅想。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