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区域合作的战略思路时间: 2015-07-27信息来源:肖金成 作者:wl_admin 责编:
【摘要】区域经济合作作为改革开放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手段,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力,制定合理的战略思路和空间构想是加强京津冀经济合作的基础。本文就加强京津冀经济合作的基本思路、京津冀空间布局优化的基本设想、京津冀城市群的合作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京津冀虽在行政区划上分为一省两市,但在经济、文化、地理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空间布局的优化要淡化行政区划,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进“园区向轴带靠拢,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市流动”,城市功能应向外扩散,培育更多的二级城市和三级城市,形成城市规模、空间布局都比较合理的城市体系和功能区。从总体上看,未来京津冀区域的空间布局为:以培育京津冀城市群,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目标,以“京津石”三城为主骨架,重点打造京津塘发展轴、滨海经济带和京广北段经济带“2”形产业集中发展区,形成“一轴两带三城四区五群”区域发展总格局。在此基础上,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城镇相结合,网络型、多层次、开放性城市体系。文章最后提出促进京津冀经济合作的政策建议和措施:(1)建立政府间合作协调机制。一是建立国务院京津冀区域合作领导小组,二是促进京津冀市长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三是制订区域经济合作政策。(2)实现交通设施的网络化.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3)建立统一市场,促进要素的合理流动。(4)建立区域性中介机构和相关组织。一是设立京津冀区域行业协会联合会,二是建立技术指导和管理咨询中心,三是建立产业协作信息中心。(5)促进银企合作,支持企业产业转移。
【关键词】京津冀区域合作;区域经济共同体;京津塘发展轴;“Z”形产业集中发展区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改革的双重作用下,国内各地区间的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日益加快,相互之间的经济依存和互动效应逐步加深,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步伐加快。区域经济合作作为改革开放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手段,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力,制定合理的战略思路和空间构想是加强京津冀经济合作的基础。
一、加强京津冀经济合作的基本思路
世界各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壮大,都不是一个城市孤立成长发展起来的,城市与区域之间依靠天然的地理位置上的邻近,构成了相互依托,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共同体。通过地区间的合理分工与合作,可以使各个城市和地区能以各自的经济利益的实现来获得“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区域经济效益。
(一)建设区域经济共同体,在竞争与合作中实现共赢
京津冀地区从发展条件看,已经具备了很好的产业合作基础,为了提升京津冀在世界、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为了京津冀区域各个城市的长远发展,京津冀各市应该以促进区域快速发展为总体目标,树立起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理念,把提升京津冀区域整体竞争力视为自身必须承担的重要任务,在壮大自身经济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区域总体竞争力的提高。京津要放下大城市的架子,主动与河北各市展开密切合作,河北各市要有开放的眼界和共同发展的心胸。只有各方抛开狭隘的行政区观念,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使京津冀地区占有一席之地。
京津冀各市都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京津承担着率领京津冀参与全球化竞争,提升产业分工层次与竞争能力的任务,在追赶世界先进国家水平、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提高制造业总体水平、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等方面需要迈出更大的步子。河北各市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以科技创新和京津的人才为依托,通过重点优势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加快工业化步伐,另一方面,还要促进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大幅度缩小与京津的经济差距,只有快速提高了自身经济实力,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区域共同发展的目标,才能为产业合作提供一个合作平台,逐步实现与京津产业链条的对接,不断寻求产业发展与合作的机遇。
(二)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提升产业分工的层次
区域经济发展中,要素空间分布的非均衡性必然导致经济活动方式和经济内容的改变,促使不同地区之间商品的交换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使不同地区之间结成一种互补和竞争的关系。依托各自特有的发展条件和比较优势,实现合理分工是构建区域产业合作的基本前提,也是取得未来发展持久优势的根本所在。要从区域整体发展的要求,确定每个城市的产业发展方向和具有城市特色的产业和产品,确定重点产业在不同城市的主攻方向。目前京津冀产业合作主要以垂直型分工为主,即以一个或多个制成品为核心建立相应的与之互补、依附性强的产业合作,这是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合作的主要方式。未来应着力推动这种垂直分工向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并存过渡,并进而向以水平分工为主转变。
北京市要走高端产业发展之路,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放在优先位置,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适度发展现代制造业,显著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水平。在现代服务业领域要注重发展知识型服务业,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增强服务功能和辐射力,稳定提升具有比较优势的金融、文化传媒等支柱产业,积极培育发展空间较大的旅游会展、中介咨询等潜力产业。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产业竞争力为核心,重点发展以软件、研发、信息服务业为主的高科技产业和以电子信息产业、生物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制造业。从长期来看,应把石化、汽车零部件、一般机械制造、水泥建材及其他传统产业转移出去。
天津市要建设具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化工产业、面向国际市场的中高档轿车和具有自主品牌的环保经济型轿车、石油钢管和装备制造、现代医药产业基地。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相互促进的服务业,组建大型物流集团和综合商社,加快构建海陆空立体联运体系和快速物流集散网,大力发展物流会展业,建立和完善与北方经济中心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培育和发展区域性金融市场,发挥金融业在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作用。从长期来看,应把单纯制盐、纯碱、钢铁、一般机械制造和一般化工转移出去。
河北各市应立足于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打造特色产业和功能性城市。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工业信息化进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强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钢铁、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推进传统材料向新型材料产品的转换,原料初加工向精深产品制造的转换;巩固提高优势加工制造业,培育和增强医药、机械装备、食品、纺织服装等优势加工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继续发展基础能源工业。发展以信息、金融、会计、咨询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整体水平;积极发展需求潜力大的物流、房地产、物业管理、旅游、教育、文化体育等新兴服务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改组改造传统服务业。进一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
(三)引导产业合理布局,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随着区域竞争的加剧,为降低各种生产要素成本、刺激创新、提高效率,大量相关企业以主导产业链为基础,在特定的地理范围集中,形成有机的产业群落。这种产业集群以其地理集中、灵活专业、创新环境、合作竞争的优势,提升了整个区域的竞争能力,成为区域长期经济增长和繁荣的源泉。京津冀区域产业布局由于长期以来的各自为政,不仅不同行政区内布局分散,即使是在同一个行政区内产业集群的发展也很缓慢,为提升京津冀区域的产业竞争力,必须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向适宜地区集中,要在现有产业布局基础上,积极引导形成若干具有鲜明发展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并探索多种集群发展模式。鼓励发展具有上下游关系或具有服务与被服务关系的企业集中布局,在较小的地理范围建立企业之间紧密的经济联系,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在合理分工、促进规模扩张的过程中提高企业群体的竞争效率和应对市场的反应能力。
应根据京津冀都市圈的区域规划和国家划分主体功能区的要求,按照集中布局,集群发展的原则,确定这一区域内的重点发展轴线和产业发展区域,确定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城市发展与城市体系建设的整体框架。
(四)延伸产业链条,提升整个区域的国际竞争力
当今世界经济领域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由过去的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产业价值链之间的竞争,同时,竞争能力的培育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也由过去单纯强调加工制造等生产环境,转变为统筹市场调研、研究开发、加工制造、经营管理、采购环节、信息整合、市场开拓等各个价值增长环节。从全球产业链发展趋势看,产业价值链上制造与服务环节融合发展的趋势明显,产品本地化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的趋势加强,市场逐渐成为驱动全球产业链的重要发展动力,构成产业价值链主体的企业一方面存在由专业化与综合化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组织模式趋向扁平化,大小企业协同发展的虚拟生产网络正逐渐形成,企业联合研发趋势突显。京津冀区域应紧跟这些世界产业价值链发展的步伐,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区域产业价值链构筑。
产业链上各环节存在严格的配比关系,各环节的协调发展对于提高产业链的整体效益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如果产业链前后环节之间吸纳处理链条上输送的产品的能力不协调,就会影响产品在链条上的顺利输送。京津冀区域中钢铁、石化等产业,目前仍占有较大的份额,由于他们对产业链上下游分工与协作比较强的要求,一方面要从产业对产品、工艺路线、专业化协作的要求出发在新建企业布局中,合理确定项目的区位、规模、配套基础设施,消除由于不合理布局造成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对于已经存在的不合理布局现象,应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过程中对其进行进一步调整,切实消除行政体制的影响,使企业能够按照市场的要求,合理进行上下游的合作。对于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业等产业链条长、分工合作潜力大的产业,应进一步推动这类产业在京津冀区域内部的合作,降低企业生产的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产业链条过短,对于提供初级产品的区域而言,必然在合作中处于劣势。如河北省在农产品、基础原材料的供应方面,由于加工链过短,产品附加值低,吸纳的劳动力少,往往以原粮、原菜、原果供应京津市场,能源原材料的产业链条也很短。根据京津冀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应大力延伸农产品、冶金工业、化学工业、能源工业等产业的生产链条,提高产品附加价值,促进京津冀不同城市不同发展水平区域能够在不同的产业链环节获得各自的经济利益,在延伸产业链条中寻求更多的分工与合作机遇。
京津冀区域具有围绕生产服务的研发和销售服务的巨大优势,在产业合作中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打造研发创新—加工制造—配套服务完整化价值链条。京津要加快向河北省辐射、扩散资金、技术和人才要素,壮大河北制造业生产的能力和水平,使河北成为承接京津科技成果转化的基地,通过京津的科技研发与创新,推动整个区域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医药等产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壮大这些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京津要继续做大做强研发和配套服务环节,提高产业价值链中利润空间大,但又不与河北省产生竞争的高端环节,通过发挥京津售后服务的优势,将区域制造业高端产品推向全国和世界市场,提高京津冀参与世界产业竞争的能力。
二、空间布局优化的基本设想
京津冀虽在行政区划上分为一省两市,但在经济、文化、地理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空间布局的优化要淡化行政区划,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进“园区向轴带靠拢,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市流动”,城市功能应向外扩散,培育更多的二级城市和三级城市,形成城市规模、空间布局都比较合理的城市体系和功能区。
从总体上看,未来京津冀区域的空间布局为:以培育京津冀城市群,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目标,以“京津石”三城为主骨架,重点打造京津塘发展轴、滨海经济带和京广北段经济带“Z”形产业集中发展区,形成“一轴两带三城四区五群”区域发展总格局。在此基础上,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城镇相结合,网络型、多层次、开放性城市体系。
(一)打造“一轴两带”,形成“Z”形产业集中发展区
在京津两市之间,河北廊坊近年来发展迅猛,北京亦庄、天津武清借助开发区的各种优势,集聚了大量产业,城市连绵区的雏形已经显现,京津主轴进一步强化。随着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河北产业重心东移、曹妃甸重化工园区的建设,在渤海沿岸一个临海产业发展带正在崛起。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已将京广线规划为全国的发展轴,①如把“京广线”比作中国的“脊椎”的话,从邯郸到北京的北段则是中国的“颈椎”,背依太行山,面向大平原。“一轴两带”共同构成“Z”形空间发展轴线。
1.京津塘发展轴。京津塘发展轴西起北京中关村,东至天津滨海新区,是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轴。沿线分布有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通州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通州国家环保产业示范园、廊坊高新技术产业园、天津逸仙国际工业园、武清新技术产业园、北辰经济技术开发区、宜兴埠新技术产业园区、塘沽海洋高技术园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集中了京津冀地区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和条件。北京、天津和河北相互镶嵌,是京津冀区域的浓缩。该区域应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方向,以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为纽带,重点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带动京津冀区域整体发展,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未来,将逐步成为世界知名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密集带和具有强制间隔的都市连绵区。
2.滨海经济带。滨海经济带北起秦皇岛,南至沧州,包括秦皇岛、唐山、天津滨海新区与沧州,处于渤海湾海岸线的中间区段,区位条件优越,拥有众多港口,腹地广阔,对外联系便捷,具有发展重化工业得天独厚的优势与有利条件。未来将依托沿海港口优势,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推动产业向沿海地带转移,吸引更多的企业向经济带集聚。利用国内与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展石油化工(以天津滨海新区与沧州为重点)、钢铁(以唐山为重点)、造船及装备制造(以天津滨海新区和秦皇岛等为重点)、能源(以天津滨海、沧州与唐山为重点)等临港型工业,发展金融业、进出口贸易、保税加工和物流业,形成我国北方主要的化工、能源、钢铁和物流基地。
3.京广北段经济带。京广北段北起北京,经保定、石家庄、邢台到邯郸。该经济带位于京津冀中南部地区,以京深高速公路与京广铁路为纽带,与北京、天津的联系非常密切,易于接受北京、天津的辐射。该经济带具有发展以加工为主的先进制造业的科技人才优势、制造业基础和有利的区位条件。该区域要发挥加工制造业现有基础与地缘优势,积极承接京津制造业转移,大力引进京津资金、技术和人才,加强与京津在资源开发、资产联合、产品协作配套等方面的合作,加速传统产业技术进步和升级,重点发展能源、原材料、医药、纺织服装、食品等产业,积极发展汽车零部件、新能源设备等装备制造业,形成全国主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医药生产基地、华北地区重要的纺织基地与食品饮料生产基地。
(二)构建“京津石”大三角,变“双城记”为“三城记”
鉴于唐山、保定、张家口、承德等已成为京津两市的卫星城,受到两市强烈的辐射和影响,上述城市的消长取决于两市的辐射力。尤其是保定和唐山,其辐射区域和京津两市几乎完全重合,本身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已经很小,其本身的发展也受到京津两市的巨大拉动,因此“京津唐”、“京津保”、“京张承”等空间组合的内聚力增强,外部张力却显不足。而石家庄市介于京津两市辐射区的边缘,既能接受京津两市辐射,又有自身的腹地,具有要素集聚和规模扩大的潜力,应发展成为仅次于京津的大城市,成为京津大都市的二传手,向冀中南地区辐射,带动冀中南地区的发展。石家庄市的快速发展,将使京津冀区域内的“两极”变为“三极”,变“双城记”为“三城记”。
石家庄是河北省的省会,居京津冀的中心地带,素有“南北通衢、燕晋咽喉”之称,是以医药、纺织、商贸物流等产业为主的综合型城市。石家庄具有发达的公路、铁路、航空基础条件,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客、货中转站,是全国三大铁路枢纽之一和环京津地区最大的货运空港,高速公路拥有量居全国第一;石家庄火车站是全国三大货物编组站之一,民航机场是国家批准的国际口岸机场。石家庄和郑州一样是连接京沪、京广、京九、同柳(大同—柳州)四条南北铁路大动脉的交通枢纽。依托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各具特色的专业市场和商贸流通业非常发达,现代物流业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未来,石家庄要依托省会、地理条件和交通优势,全面振兴服务业,改造提升医药、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提升城市经济能级,迅速发展成为河北最大的综合性服务业中心城市,托起京津冀区域倾斜的一角。
(三)形成四大产业区
京津冀地区目前已经初步形成电子信息、钢铁、汽车、化工等产业集群,造船和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也正在发育形成中。从现实优势和未来发展看,应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带的基本框架,积极培育四大产业区。
1.环京津装备制造产业区。该产业区以京津为中心,包括保定、廊坊、张家口等市。汽车、微电子、光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生物工程与新医药等四大产业是今后的产业发展重点。应依托京津光机电一体化的优势和唐山的钢铁生产优势发展大型加工中心。适应大型重型装备向沿海聚集的趋势,应在天津滨海新区建立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进行航空航天设备、成套水电设备、火电设备、大型变电设备、地铁和城市交通设备的制造等。由于土地、水等资源的缺乏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限制,京津不可能有完备的、大规模的生产加工和协作配套基地,廊坊、保定和下属县级市应充分利用这种有利条件,吸纳和集聚京津的技术、人才和资金,重点发展技术密集型的新型接续产业,形成现代制造业的零部件配套加工基地,逐步建成环京津高新技术和外向产业集群。
2.渤海湾重化产业区。这一产业区包括唐山市、天津滨海新区和沧州市,位于渤海湾海岸线的中心地带。从区位条件和港口条件看,这一产业区正好符合临海型重化工业发展模式,并同时具有发展海洋运输、滨海旅游、海水产品、盐业及盐化工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这一产业区,最具绝对优势的是其拥有的海上交通与运输资源,天津港的吞吐量已名列世界前10强,包括曹妃甸、京唐港两港区的唐山港、沧州港等港口的吞吐能力也逐步提升,已形成服务于华北、西北的组合港,成为我国北方重要货运通道和对外口岸。
因此,滨—唐—沧临海产业发展良机不容错失,应乘势而上推进产业重型化。借助沿海港口和产业基础优势,通过有序、有效的生产要素合理东移,促进沿海经济、海洋经济开发,逐步形成以临海产业为主体的外向型渤海湾能源及重化工产业基地。
3.冀中南农业轻工产业区。该产业区以石家庄为核心,包括邯郸、邢台、衡水,定位于农业轻工制造业基地。这一区域既是京津都市圈辐射的边缘区,又是华北平原的核心区。一方面应发挥石家庄的华北重要商埠优势,构筑河北南部区域的自我循环;另一方面,以低梯度产业为主与环京津地区形成良性互补,沿京广、京九铁路和京珠、京深高速公路进行特色经济开发。京广沿线重点发展能源、冶金、化工、建材、医药等传统优势产业和电子、通信、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京九沿线立足产业结构的轻型化和高级化,着重体现县域经济特色,建设纺织、皮革、羊绒羊毛等轻型加工基地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业,发展高效农业和创汇农业。
4.环京津生态旅游产业区。该产业区包括张家口、承德、秦皇岛、京津北部山区和保定西部山区。定位于突出生态特色,发展“绿色环保区”和“高新农业示范区”,其相应的功能定位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建成京津绿色食品生产供应基地。要发挥连接京津,沟通晋、蒙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本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区域内农用化学物质影响小的特点,满足京津对传统的牛羊肉、天然错季蔬菜、绿色食品、洁净食品的需求,成为京津鲜、活、绿色产品的主要来源地。二是建成京津核心区的绿色生态屏障。三是大力发展山水型生态休闲旅游。目前,张承秦地区旅游业只能说是初具规模,还有较大发展潜力,应借助北京及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做好旅游景点的开发与整合,加快与京津旅游的项目对接、资金对接和市场对接,延伸“旅游产业带”,建成北京的后花园。四是发展和承接京津无污染、对环境要求高的产业,如装备制造业、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为旅游业服务的产业。
(四)培育五大产业集群
促进京津冀产业的集群发展,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使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统筹协调的功能相结合,加快培育发展符合比较优势和发展要求的战略性产业集群,努力构建创新型、集约型、节约型、生态型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建设一个以知识经济产业集群为龙头,以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为发展重点,以加工型、资源型产业集群为支撑的区域产业集群体系。实现区域内分工协作和产业空间配置的优化,从而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1.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北京要充分发挥电子信息研发能力强的优势,确立研发中心的地位,着力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信息技术及产品。天津则应利用制造业基础好的优势,发展成为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基地。廊坊应着力发展零部件配套产业基地,形成京津廊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2.汽车产业集群。在汽车制造业从分散走向集中的大趋势下,京津冀地区应谋求和加强彼此的分工与合作:北京着重高档轿车、越野车的整车制造,天津则在发展经济型轿车的同时注重面向世界的出口轿车基地的建设,河北则应围绕京津的汽车整车制造发展零部件制造业和专用汽车制造。形成包括北京、天津、保定、廊坊四地的汽车产业集群。
3.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目前,我国的装备制造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京津冀应利用已有的产业基础,加大优势领域的自主开发和创新力度,成为印刷机械、工程机械、数控机床、环保机械、电力、造船等高端产品的研发和制造基地。形成包括行业最多、产业链最长、范围最大、带动能力最强的产业集群。
4.冶金产业集群。京津冀区域的冶金产业应考虑向唐山和邯郸集聚,形成北有唐山,南有邯郸的钢铁生产格局,为京津两市和其他城市的制造业和建筑业提供原材料,使重工业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相结合,实现产业合理集中、协调发展。
5.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天津和沧州的化工产业基础好,又临近港口,而且有大片荒地可以利用,环境空间容量较大。京津冀区域的石化产业应逐步向天津和沧州方向转移,重点打造天津和沧州石油化工产业集群。
三、京津冀城市群的合作
(一)发挥城市整体功能
京津冀城市群需要以区域整体功能定位及各城市功能的相对错位发展为前提,以产业合作为主线,以市场和企业自下而上的力量为主体,以政府自上而下的作用为主导,全方位开放,多层次融合,进一步发挥京津冀的各种优势,释放经济潜能,实现各城市共赢,以打造强大的京津冀城市群。
城市群的发展在思路上得先有功能开发,再有形态开发和产业开发,用功能开发来指导形态开发和产业开发。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第一步是要明确城市群总体功能定位,以此为基础再进行空间的有效分解,也即明晰京、津及河北各市的功能定位,尤其是京津的功能定位,这是一个长期的战略发展问题。如果这一问题解决不好,条块分割将使优势不能发挥,成本大大提高。
立足于京津冀的发展现状,未来,该区域要以构建可持续的生态与社会环境,创造安全、舒适、便利的良好人居环境为前提,以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支撑,带动中国北方经济,进一步辐射东北亚,成为支撑与联系国内外各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特大型都市圈、知识型总部经济区域和世界级先进制造基地。
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每一个城市都有自身的中心区和辐射区域,但作为城市群的一部分,每一个城市都必然要承担城市群的一个或若干个特定的功能,因此,每个城市必须要有自己相对明确的功能与定位。京津冀区域合作的动因在于各城市功能之间的互补。作为城市群和联系紧密的区域,对外才能形成整体竞争力。
(二)京津冀各市的功能定位
1.北京:“政治、文化、科技中心城”。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和科技中心,同时承担着国家经济管理、国际交往中心的职能。北京的城市发展要遵循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的基本定位。北京的经济结构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发挥首都、科技、人才、市场、信息与文化优势,重点发展金融保险、科技开发和信息服务、文化会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电子信息、汽车整车、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与新医药、环保等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2.天津:“国际航运和北方经济中心城”。天津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天津是我国重要的化工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发展优势明显,天津滨海新区已被批准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未来天津要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机械装备、汽车、现代生物医药、石油及海洋化工、新能源与新材料、都市型工业等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突出科技研发转化,努力发展金融保险、全球性物流、国际商贸、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
3.石家庄:“医药物流商贸城”。石家庄是以医药、纺织、商贸物流等产业为主的综合型城市。未来,石家庄要改造提升医药、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提高化学药加工深度,推进中药现代化,大力发展生物制药;围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环保产业、现代农业等领域,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构建与华北重要商埠相适应的物流商贸体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会展业。应把市区范围内的钢铁、焦化等污染较大的产业转移出去。要依托省会、地理条件和交通优势,全面振兴服务业,提升城市经济能级,将其建设成为河北最大的综合性服务业中心城市。
4.唐山:“世界钢铁城”。唐山是以煤炭、电力、钢铁、水泥、陶瓷等为主的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未来要培育壮大钢铁、建材、能源、机械、化工五大产业,使其发展成为世界性钢铁基地;提升产业和产品档次,依托港口优势,发展高加工度制造业和集仓储、运输、来料加工、服务等为一体的临港产业,成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供给基地和工业制造基地。
5.邯郸:“能源钢铁城”。邯郸市是晋冀鲁豫接壤区最大的城市。产业基础雄厚,属于重型工业为主的资源型城市,是我国“一五”到“七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冶金、能源、建材、纺织、化工、机电等工业基地,在河北省乃至全国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未来,要做强钢铁、煤炭、电力和建材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建设精品钢铁工业基地、河北最大电力能源基地;培育壮大装备制造业、化学工业和高新技术等成长性产业,大力推进医药工业发展,建设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在改造提升钢铁、煤炭、电力、建材、纺织服装、陶瓷等传统工业体系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等服务业。
6.保定:“汽车装备城”。保定以轻纺、化纤、造纸、胶片制造、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食品、电子为支柱产业。未来应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业产业和优势整车,能源设备制造业,精细化工、塑料制品及新型建材业;保持纺织服装、皮革箱包、机械制造、制药、造纸印刷、电工器材、农副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优势;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业。
7.廊坊:“信息装备城”。廊坊地处北京和天津两大城市之间,是首都产业、人口转移的重要方向。产业特色以科教文化产业、食品加工和高加工度产业、高效农业为主,同时发展汽车零部件、电子、机械、新型建材、医药等高科技产业。未来,要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新材料、新医药、先进制造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推广运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汽车零部件、家具制造、印刷包装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以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会展旅游、房地产为代表的现代新兴服务业。
8.沧州:“中国化工城”。沧州是全国第三座化工城,境内有华北、大港两大油田,是河北外向型工业基地和重要港口城市。未来要重点发展以盐化工、石油和天然气化工、煤化工为主的三大化工产业链,发展电力、机械加工和其他临港产业。建设弯头管件、电线电缆、汽车模具及零部件、纺织服装和食品加工等五大产业集群,发展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业。
9.秦皇岛:“旅游文教城”。秦皇岛拥有全国最大的能源输出港。粮油食品加工、修造船及机械制造业、金属压延及制造、玻璃制造及深加工、精细化工及石油加工业等有比较雄厚的产业基础。未来要重点依托滨海旅游资源和港口资源,发展出口导向型的产业,以旅游、文化教育会展、临港产业为支柱,重点发展起重机械、造船修船拆船、玻璃机械等行业,建设生态型现代化国际滨海旅游城市、渤海湾地区重要的能源出海口、文化教育会展基地。
10.张家口:“生态装备城”。张家口地处河北的西北部,位于北京和天津的上风上水区,主要功能是生态保护重点区、农副产品供应区、机械加工基地和晋蒙冀交界区域的重要商埠。机械制造、钢铁、卷烟、制药产业有很好的产业基础,未来,应大力发展特色食品加工业和装备工业,推动旅游业发展。发展无污染或轻污染工业,以农贸、食品饮料、毛纺、机械为支柱,发展成为装备工业基地和独具特色的农牧产品加工基地和休闲旅游基地。
11.承德:“旅游食品城”。承德地处河北东北部,是重要的生态涵养区、重要的旅游中心和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冶金工业、建材、食品、医药和电力工业有一定基础,未来应大力发展以历史文化和休闲度假为特色的旅游业以及食品饮料加工制造等一些占地少、污染轻、低耗高效的轻型加工业。
12.邢台:“食品冶金城”。邢台是以钢铁、建材、煤炭、化工等为优势的区域资源型工业城市。未来,邢台市要不断提升已有的资源加工型传统产业,大力延伸资源加工型行业的产业链条,适度发展煤炭开采业,提升钢铁产业的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壮大特色冶金加工行业,优化建材产品结构,做大做强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医药、单晶硅、汽车及汽车零配件等优势和潜力产业,进一步提升商贸物流业,加快发展旅游业。
13.衡水:“北方轻工城”。衡水已经基本形成了以瘦肉型猪、肉奶牛、设施蔬菜、林果等特色农业为基础,金属制品、化工医药、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林板林纸加工制造业均有一定基础,丝网、皮毛、橡塑、钟表流通服务产业集群已经形成。未来,衡水要以打造“北方温州”为目标,努力以现有产业为基础建设区域性轻工制造业和流通业中心。发展丝网、采暖制造、金属橱柜、焊管、橡塑、玻璃钢、酿酒、纺纱织布、汽车零部件等已具有相当发展规模的产业集群;发展壮大金属铁塔、彩涂板、粮油加工、皮毛制品等优势行业和产品;培育做特精密铸造(汽车配件)、化学原料药、无公害农药、肉类加工、果蔬加工、休闲方便食品加工、林板、林纸、服装加工贸易等行业及产品。
四、促进经济合作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与京津冀的产业联合与合作,逐步提升城市群产业分工的层次,实现产业布局的合理化,将是一个诸因素互动的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级政府应该也必须有所作为,积极发挥规划先导和政策引导作用;建设统一的要素市场,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创造条件,鼓励企业发挥经济主体作用,实现产业的延伸和对接。
(一)建立政府间合作协调机制
1.建立国务院京津冀区域合作领导小组。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战略的实施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立不仅对于天津和滨海新区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京津冀和环渤海乃至东北亚的合作都具有重要意义。从指导天津滨海新区综合改革试验、实施京津冀区域规划和推动京津冀协调发展、促进环渤海和东北亚合作等项工作出发,建立高层次领导机构都是必要的,这是促进区域发展与合作的必要条件,也是近年以来解决区域问题的重要经验。具体设立方式可以探索,既可以单独设立,也可以与振兴东北办合署办公。
2.促进京津冀市长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京津冀城市群市长联席会议应由京津冀各市市长共同组成,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高层领导会议制度,探讨各城市发展思路的对接,协调解决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等重大问题,对跨地区建设的重大项目进行决策;制定共同发展章程,形成规范的对话与协商制度。联席会议主席既可由北京市长担任,也可由北京、天津、石家庄市市长轮流担任。市长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为常设机构,负责落实联席会议所作出的各项决策。办公室设在北京或设在天津滨海新区。各市的发展改革部门是市长联席会议决策的具体执行者,要召开定期会议,沟通有关信息,及时反映合作中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开展联合推介活动。
3.制订区域经济合作政策。区域经济合作政策指的是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政策基础之上针对本区域特点所制定的专门政策。它需要在国家区域政策对于本区域基本定位的基础上依据本地区的基本特点再进一步采取的地方化行动,以指导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入进行。它的关键是要实现政策目标的明晰、政策过程的民主、政策内容的系统、政策手段的创新。区域合作章程则是较为具体的行动纲领。合作章程的设计既要考虑到整个区域的利益,又要根据京津冀的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
在严格的产业效能和用地指标要求下,一些占地大、耗能高的企业必然要向其他地区转移,但产业转移受转移成本、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企业不到万不得已不愿意轻易搬迁和转移,因此需要在政策上给予必要的扶持。在土地政策方面,国家应支持转入区的地方政府在用地指标、耕地占补平衡、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等方面制订相应的鼓励政策。对于一些规模大、成效好的企业,有关部门应在可调配的用地指标中对合作双方给予适当倾斜,支持其发展。对于进入到开发区或工业园区的企业,根据转移产业特点和进入区域条件,选择性给予转移企业长期分期付款方式购买用地、租用一定时间后购买用地、借用土地等优惠条件。
对于跨市转移产业项目,除了在土地、用水、能源等资源方面的供给和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外,在京津冀区域可优先探索建立产权分税制度或尽快实现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产权分税制是针对我国税收制度弊病,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设计的一种新型税收制度。这种制度的优点是企业注册地和投资者所在地均有权分配一定数量的地方税,因而能消除地方政府对企业对外投资设置的障碍,促进社会资源向优势区域转移。随着京津冀产业链协作关系的加强,应尽早在利益分享机制方面加快改革实验步伐,以推动跨区域产业合作的开展。
(二)实现交通设施的网络化,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城市群的形成和区域合作要求交通等设施在空间上具有连续性。基础设施一体化是搞好区域合作的基础条件。京津冀各市政府要加速区域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与协调,构筑一体化和网络化的交通体系,打破行政区划的阻隔,提升区域交通网络的便捷程度,加强区域中航空港之间、海港之间及空港和海港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本区域内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共建、共享和共赢。
涉及区域联动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重大科研开发、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等,需要各市政府财政予以支持或全额支付。通过这些项目的组织和建设,培植区域合作基础,有利于从根本上打破地方经济的狭隘观念。当然,财政投资只能作为一种先导性资金,要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参与到跨区域的经济合作项目中,使区域合作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内在利益联系之中。
(三)建立统一市场,促进要素的合理流动
未来,京津冀区域需要统一市场,包括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并由此保障企业资源配置的区域化。第一步需要统一商品和服务市场。在统一商品市场的基础上,再统一产权市场、资本市场、人才市场、科学技术市场等要素市场。
为促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未来,需要从金融一体化着手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产业一体化进程。京津冀地区现实中的资本市场分割制约了产业资本的正常运转。从推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角度,需要研究如何发挥资本市场在产业一体化和产业升级中的作用,以促进该地区联动发展。北京要考虑与天津联手打造一体化的资本市场,充分发挥北京金融资源和天津滨海新区政策资源的优势,促进整个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
统一人才市场、构筑人才信息平台,京津冀各市人事部门应该在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互认、异地人才服务、博士后工作站、高层次人才智力共享、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务员互派等制度层面展开合作,促进人才开发一体化。未来,京津冀要充分利用本地区丰厚的科技资源优势,在原创性技术的孵化与技术应用的推广方面联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本地区的产业技术能级。
(四)建立区域性中介机构和相关组织
1.设立京津冀区域行业协会联合会。应积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和企业等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建立以政府协调合作机制为主导的包括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等多层次参与的区域发展协商与协调机制。要支持和鼓励各省市行业协会相互融合,逐步建立起区域性的行业协会,组织企业间的合作,推动相关企业共同制定区域行业发展规划、区域共同市场规则,推进区域市场秩序建立,探索区域各类市场资源的连接和整合等。通过同业企业的联合,采用自治、自律的方式规范企业,倡导企业间的良性竞争,引导产业合理分工和协调发展,促进各城市企业间进行多领域、全方位的沟通合作,加快区域间产业链条的形成。建议在各市行业协会基础上由天津市发起在天津滨海新区建立京津冀区域行业协会联合会。
2.建立技术指导和管理咨询中心。建议在天津建立京津冀技术指导和管理咨询中心和设备共用中心。向技术水平较低的专业化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援助,帮助他们克服专业化生产中的难题。帮助专业化中小企业健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有些专业化生产需要高效率、高精度的大型加工设备。如果由需要的企业独自购买,会由于利用不充分而增加产品成本。由设备共用中心购置高价格的大型设备,供中小企业有偿使用,有助于降低专业生产零部件摊入的不变成本。
3.建立产业协作信息中心。建议在北京建立产业协作信息中心,将愿意进行专业化生产企业的技术资料存人信息中心,为企业寻找协作对象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组织同类生产企业间的技术交流,推动技术成果的转让;为协作产品价格的制定提供参考,减少协作双方因定价出现的争执;为专业化企业提供培训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条件,促进企业素质的提高。
(五)促进银企合作,支持企业产业转移
对于产业转移项目,应加强银行与企业的沟通,定期举办银企对接活动,促进产业转移项目投资者与金融部门的沟通和合作,为产业转移项目提供贷款支持。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贷款服务。金融部门要配合当地政府加快建立和整合以财政出资设立的政策性担保机构,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担保行业,逐步形成以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主体、盈利性和商业性担保机构为补充的担保体系,有效降低担保费用。同时,积极探索银行可以接受的,如产业转移项目的股东担保或有效资产抵押担保等担保方式。在转移项目中选择开展面向公众公开募股方式筹集资金的试点,建立资本一级市场,在此基础上,建立柜台交易市场。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逐步形成以沿海及京广京哈线为纵轴,长江及陇海线为横轴,若干城市群为主体,其他城市和小城镇点状分布,永久耕地和生态功能区相间隔,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城镇化空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