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城镇经济
城镇经济

把长江经济带建成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支点时间: 2015-07-29信息来源:丁元竹 作者:wl_admin 责编:

   [摘要]长江经济带是世界发展历程中出现的第六大经济带,在时间上带有时序性,在技术上一开始带有模仿性,现在开始出现和要求必须带有创新性,在使命上带有开拓性。以大历史观看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和历史地位,意义深远。要以做活一盘大棋的思维来理解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把长江经济带建设起来,使其成为支撑中华民族复兴的经济带。必须从战略着眼,扎实做好各项具体工作。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 中华民族复兴 支撑点


  一、从全球格局演化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意义


  从世界经济空间格局的演变看,目前支撑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是六大经济带。第一个是以伦敦为中心的英格兰经济带。这个经济带的形成始于16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在这场工业革命中,伦敦周边形成了一些城市,产生了最早的现代工业集群和服务业聚集。16世纪后,英国工业革命慢慢延伸到法国,逐步形成了以巴黎为中心的欧洲西部经济带。这两大经济带支撑了欧洲经济发展,也是世界上最早形成的经济带。当前,这两大经济带依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9世纪工业革命在美国兴起,先是从纽约、波士顿这些大城市开始,逐步形成了以纽约为中心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经济带,和以芝加哥为中心的北美五大湖经济带。再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美国开始了两部大开发,就形成了现在的北起旧金山、中间经过洛杉矶和圣地亚哥,一直延伸到墨西哥的西海岸经济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开始了经济复兴,逐步建立了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太平洋沿岸经济带。从英国的工业革命到日本战后崛起,全球经济空间布局既是一个地理上蔓延过程,也是一个产业逐步转移升级过程。在世界经济布局上,长江经济带是世界在发展历程中出现的第六大经济带,在时间上带有时序性,在技术上一开始带有模仿性,现在开始出现和要求必须带有创新性,在使命上带有开拓性。从历史趋势和中国整个经济战略布局看,这个经济带将是到目前为止最新的经济带。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从历史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决策。


  改革开放以来的36年间,中国经历了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两次大变化,一是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发达国家和地区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给中国带来了机遇。通过加入国际大循环,东部地区出现了一批区域和发展模式,诸如珠江三角洲的“三来一补”,长江三角洲的乡镇企业和苏南模式。它们左右开弓,依托着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二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国际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一些原本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实体产业同到了美国,不仅仅是原有的美国产业的回归,而且美围在新技术和新能源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形成了适应新时期国际经济格局变动所需要的新的实体产业,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把美国的国际地位、经济实力、制度优势等一系列问题都暴露出来了,一直被人们崇尚的美国民主和美国价值观开始遭到质疑,以至包括中东一些国家,一些正在转型和发展中的国家,开始探索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有机结合的道路。这些新的动向,会使美国感到不如意。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崛起,一方面是经济实力的崛起,另一方面在制度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势,构成了当前世界大国之间博弈背后的复杂因素。中国经济发展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引起美国和其他国家的高度警惕。我们必须关注世界格局的变化,有助于我们理解由过去的两极世界走向单极世界,加上2008年以后,美国经济和体制机制出现的问题,世界正在由单极走向多极。在这样的大变局中,中国如何发展?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理解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并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寓意深远。


  二、以下一盘大棋的思维来理解关于长江经济带的战略部署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接棒以来,着力解决几件人民群众最关心、国家和民族亟需解决的问题,成就显著。这包括,一是反腐败,以反腐败进一步净化官吏队伍,通过吏治,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进一步推动整个周家的现代化。二是转型升级。通过转型升级给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转型升级的核心是科技创新。三是外交方面一系列改革和创新,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这三个方面,实际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盘大棋,缺一不可。


  沿海地区的发展是上一轮世界格局变化的结果。中国跟其他国家相比,在地理机构和空间布局上有自己的特点,比如说跟美国比较,有不一样的地方。美国先是东部发展,从纽约、波士顿开始,逐步形成东部沿海的两大经济带:从波士顿到华盛顿700公里的经济带和五大湖开始到匹茨堡的经济带。然后是西部大开发,出现了从旧金山南湾中间经过洛杉矶、圣地亚哥,一直蔓延到墨西哥的经济带,这三大经济带构成了美国整个经济的空间布局,聚集了美国主要的生产力、就业人口和城镇。美国经济的开发首先是东部开发,后来是两部开发,但是它的西部开发跟中国不一样,美国东部西部都临海,临海发展经济有其区位优势,尤其是水资源优势。中国恰恰是西部没有海,而且西部地区的自然生态有其特点,西藏虽然矿产资源丰富,但是受文化和地理等因素影响,不适宜大规模开发。青海幅员辽阔,但三江源是生态保护区,也不宜大规模和深度开发。但是,沿长江开放开发,以上海为龙头,以武汉为龙腰,以重庆为龙尾,既是中国特有的国情决定的,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此,对整个长江经济带进行重要布局,可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个支撑。


  除了这样一个横向的经济带,还有一个京津冀经济带。京津冀与长江经济带的不同之处在于,长江经济带水资源非常丰富,京津冀经济带最大问题是水资源约束,北京、天津都要靠从外地调水,它们自己拥有的水不能支撑其发展,北京发展依靠的是河北、山两等地的水资源,将来还要靠南水北调。目前,北京全市年用水量的缺口近2/3,不得不依靠超采地下水,从外地调水来缓解用水矛盾。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央做出了建设发展长江经济带这样一个重大决策,确实是站在一个历史高度深思熟虑的。


  不仅美国有三大经济带,日本也有三大经济带,比如说日本以东京为中心构成一大经济带,以大阪为中心构成一个经济带,以名古屋为中心又构成一个经济带,这三大经济带把日本GDP和人口的70%聚集在一起了。发展经济带是一个国家到了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在这样一个意义上,发展长江经济带既是基于国际经验,也是改革开放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的必然选择。站在这样一个高度来看现在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就不一样了。现在,整个世界格局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国内的空间布局,战略布局以及国际上的外交政策,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正是这种空间的布局、改革和政策选择,支持着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一盘大棋,必须以做活一盘大棋的思维来理解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三、建设长江经济带的若干具体问题


  要把长江经济带建设起来,使其成为支撑中华民族复兴的经济带,必须从战略着眼,从战术入手,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具体工作、


  一是要积极推动有利于长江经济区建设的行政体制改革。怎么来打破各个部门、各个地区之间的分隔,如何建立起统一的市场监管?我的理解是,首先必须打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垄断,还有地区之间的封锁,让市场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有一个全新的思维来看待当前的发展,特别是要紧紧围绕关于“新常态”发展的理解。我理解的新常态,不仅包括发展速度的新常态,也包括对发展思维方面的重大改变。发展到了今天这样的阶段,要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驾驭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大局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继续从中央要政策。所以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是说政府的责任小了,而是政府的责任更重大了。一方面政府要创造条件,为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建立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政府的作用主要是体现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上,即社会治理方面打破地区封锁,实际上就是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新一届中央政府已经下放和压缩了接近700项行政审批权。尤其是今年以来,触及到根本利益的行政审批事项在进一步下放。地方政府还有1万多项行政审批权,要不要下放和压缩?通过审批权的下放、压缩,进一步打破地区之间的壁垒,形成统一的市场,让市场在区域资源的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政府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推进社会治理,为整个经济带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是建立起有利于区域发展,同时又超脱于传统行政体制的统计系统和统计口径,这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推动区域的行政体制改革,必须建立起有利于区域发展的统计体系。这里有两项工作要做,在一些重要指标上实现统一,便于计算和考量;适应大数据要求,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为同一个信息平台和网站奠定技术基础,也为进一步实现各个信息平台和网站之间的并联和对接创造条件。


  三是要在改变决策机制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怎样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大数据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现在每个部门和地区,都有自己的网站、信息平台,如何使它们在支持决策上发挥作用。大数据的应用,怎样在我们大的区域开发中发挥作用,要好好研究,把它们完善起来,来推动决策,支撑决策,实现整个经济带的协同发展、协同创新、协同升级。


  四是要转变观念,特别是政府部门,要建立和培育起适应区域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和价值体系。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紧紧围绕长江经济区的发展改革,紧紧围绕转型升级进行设计,创新体制机制。要完善上游、中游、下游之间合作的工作机制。上海经济技术高度发达,人才济济,高端产业集中。武汉也有各种各样的科学技术研发机构,各类大学研究机构能力非常强。它们如何形成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如何在一些重大问题,特别是科技创新的重大问题上,实现协同创新,是当下必须做的。要通过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大学机构协同攻关,打造协同创新中心,夯实中游地区经济发展的技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中游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这就要求建立起高科技、中小城市、中小企业一体化的开发体系。


  五是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区域一体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这个服务体系既包括基础设施,也包括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及其他。虽然叫长江经济区,但是经济发展到了这样一个阶段,离不开社会建设,比如说有三大问题,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考虑,不能忽视。首先,如何建立起支撑区域人口、技术流动,资源合理配置,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系,这是实现区域统一发展的基础。比如一些地区财政资金方面,面临着一些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一个统一的经济区,这就需要上游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在这些问题上统筹考虑。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怎么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起来,安置流动人口,留住科研人员。要建设这样一个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就要进一步加快财税体制改革,需要从财政预算、税收体制、中央和地方的事权与财政责任入手,包括上游政府、中游政府、下游政府之间,地区和地区之间横向转移支付体制机制的完善。


  六是把环境保护摆在重要位置。长江经济带依托长江发展,要把长江的生态环境保护摆在首要位置。长江是中国水资源最丰富的河流,几乎是全国河流径流总量的36%,是黄河的20倍。如何实现持续发展,使其成为一代一代人能够在这个地方持续生产和生活的地方,把这里的生活建设得更美好,依赖于生态环境。因此必须保护环境,保护生态,这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应该把它摆在重要位置。黄河曾经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虽然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的泥沙堆积在史前地质时期就存在,但是,史后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日俱增,对其带来了严重破坏。这些教训我们一定要汲取。现在就认识到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尤其是需要让一线规划和布局长江经济带的领导干部们认识到这个问题。同样也要让这个流域的人民认识到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线,子孙后代的命运与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


  七是坚持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讲话中指出, “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互联网经济将成为创新型经济的主要形态和实施创新驱动和新战略的重要载体。长江经济带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破题产业发展瓶颈,率先实现转型升级,引领国家科技经济占领发展制高点。人类已经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这将大大改变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也必将带来人口布局的革命,换句话说就是城镇格局的变革。这一点对于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尤为重要。从时代和整个世界经济的角度来看,长江经济带的设计和发展趋势必将是新技术和新型工业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新型城镇化。要把人联网和物联网作为振兴经济的新兴产业,并以此为基础,重新布局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城镇化格局,将是长江经济带建设担负的历史使命。在制定新的发展规划的过程中,不能再重复“资源消耗+牺牲环境”的道路,要超越“自然资源+传统机器大生产”的思维模式,跳出“利益个体+公地悲剧”的发展格局。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我们的任务是,激励那些看似弱小的事物成为强大的力量。对于处在艰难转型时期的中国来说,没有什么比抓住机遇更重要、更紧迫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