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
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影响及对策时间: 2017-04-10信息来源:刘琳琳 作者:hjr_admin 责编:
■ 刘琳琳(中共景德镇市委党校 江西景德镇 333000)◆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过去三十多年的经济高增长所依靠的需求侧已经不能满足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为主的生产要素相关的供给侧的改革成为中国新阶段发展的必要手段。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可以改变传统的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的核心增长力,有效地解决垄断、内需、产能过剩等问题,打破中国经济动力不足的状态。关于如何有效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本文重点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 影响 对策
引言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多年里,国家一直奉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即以政府为主导,通过扩展性的经济政策,增加政府开支,刺激经济的增长。在出口、投资和消费这“三驾马车”的作用下,中国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全球经济的衰退以及中国经济的乏力使得中国经济面临着停滞的风险,迫切需要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引领中国走出困境。随着中国进入新常态,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因此,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振兴经济的关键之举。
20世纪70年代,美国信奉的凯恩斯经济政策使得国家出现了经济长期滞涨的危机,因此供给侧改革这一概念应运而生,特别是里根总统上任以来就一直青睐通过供给侧推动美国经济的发展。与凯恩斯主张的“赤字经济”、“刺激需求”等政策不同的是,供给学派经济学提倡依靠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有效供给来实现经济的增长。它主张通过减税刺激供给从而缓解通货膨胀的风险;主张市场调节政策而否认国家调节政策;主张减少政府开支,降低政府财政赤字;主张实行金本位制,采取限制性的货币政策。在全球经济下滑趋势下,当前中国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以及收入分配结构等经济问题正成为国家着力解决的首要难题,迈入经济新常态的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关键时刻,国家需要转变发展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1月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概念,紧接着李克强总理指出,要从“供需侧发力,推进结构性改革”。中央高层从2015年底至今的一系列讲话表明了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需要依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实现。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人口的老龄化、东部民工荒及农民工工资的攀升使得人口红利消失,就业压力严峻,通货膨胀,资源环境等问题凸显,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导致外需减弱,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回归的策略导致国内不断地出现外资退潮现象。根据麦肯锡2015年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近5年的工资增长幅度达到了11%;中国债务占GDP的比值从2007年的158%攀升至2014年的282%,其中新增债务的三分之一来自于房地产行业;2011年至今,中国的ICOR(增量资本产出率)到达5.4%,意味着中国固定资产回报下降,其中房地产行业供应过剩是主要因素之一。虽然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大国,但是中国已经进入了要深化改革才能维持发展的新阶段。中国依靠“需求侧”发展经济已不可持续,供需不匹配以及高端产品的有效供给不足正是中国发展的突破口。在这个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中国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改革措施,利用侧供给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使得中国经济维持可持续的增长,使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强国。因此,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硬仗。”为了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地实施,中央针对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等要素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例如,《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等有助于提高劳动力要素有效供给的政策文件;《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等促进土地要素有效供给的政策文件;《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关于调整部分产品出口关税的通知》、《关于税收等优惠政策相关事项的通知》、《关于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关税收试点政策推广到全国范围实施的通知》、《关于适当降低生育保险费率的通知》、《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金融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调整和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的通知》等增加资本要素供给效率的政策文件;《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等加强创新供给的政策文件。
供给侧改革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实现中央“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手段,通过结构性的减税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率,使得经济保持健康持续的发展。虽然任何经济手段都存在着它的局限性,但就当前中国经济现状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利大于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发展模式以增强经济的发展内生动力
传统的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当前中国经济因发展动力不足已经进入了停滞的状态,甚至有着经济“硬着陆”的风险,而解决这一困境的方法就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利用这些新宏观调控手段,维持中国经济可持续的发展。当前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虽然超过了50%,但是与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70%至80%来说还是相距甚远,与中等收入国家53%左右的GDP占有量也有一定的距离。当前中国区域发展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大部分企业生产效率低下,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约占服务业的15%,大大低于发达国家50%的占比,而且中国大多企业习惯性把资本投入到那些传统的制造业,在教育、医疗、金融、旅游等服务型产业的投入甚少,导致中国第三产业的供给不足。经济学家研究发现,“第三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创造约100万个就业岗位,比工业多50万个左右。”因此,鼓励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既能解决就业问题,还能有效地实现供给的增加,从而拉动经济的增长。
(二)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
中国经济的增长,长期以来主要是依赖需求侧的投资。经过30多年的发展后,虽然中国有近20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世界排名第一,但是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供给远远超过市场的需求。数据显示,中国粗钢年产量将近8亿吨,约占全球粗钢产量的50%;煤炭产量平均每年到达40亿吨,约占全球煤炭产量的50%;水泥年产量高达24.76亿吨,约占全球水泥产量的59%;平板玻璃平均每年产量达到4亿质量箱,约占全球平板玻璃的50%;电解铝年产量约占全球电解铝产量的45%;汽车行业年产量超过4000万辆,全国年销量仅2300辆左右;空调年销售量约为4455万台,库存量超过了4500万台;2015年房地产行业的库存量比上年增长了1个亿的面积。而且,近年来钢铁、煤炭、水泥及玻璃等资源价格的不断下跌,国内的市场严重的饱和,库存量远远大于销售量,市场的供大于求。自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发达国家倡导的制造业回归使得中国在国际市场份额不断地下降,产能未能有效地使用,利用率约为70%,这导致了产能的严重浪费,产能过剩的矛盾凸显。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产能过剩的问题不再是通过加大投资和消费就能解决的,不是“周期性”问题而是“拐点”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只有逐步地减少落后产能,清理僵尸企业,才能从源头上改变产能过剩,资源利用率低下的问题。
(三)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虽然中国号称“世界工厂”,但是中国制造业技术含量低下,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约为10%,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平均水平,而且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2015年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内地的创新指数全球排名第29位,是“中国制造”而非“中国智造”。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业过度依赖国外的技术和创意,模仿、加工以及低价竞争等手段是大多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方式。然而,当前中国用资源驱动增长经济的空间有限,反而创新驱动的增长力量在此阶段对中国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近年来,中国在自主创新方面有所成就,如:2014年起科研研发投入超过GDP的2%,达到了欧盟国家的平均水平;在一些关键技术和产业化的瓶颈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国家政策规划的推动下,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缓解了中国的就业压力,成为了中国经济新引擎。同时,中国利用强大的制造业能力以及“互联网+”措施的推广,特别是在深圳、上海、北京、杭州等经济发展较快较好的地区,推出了中国独特的从“0”到“N”的创新发展模式,在机器人技术、3D打印、纳米科技、新能源和移动互联网等高科技方面发展迅猛。
(四)有利于扩大内需并促进品牌经济的发展
当前中国人均GDP大约为8000美元左右,大部分家庭都已经迈入中等收入水平,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倾向于优质、安全、个性的产品和服务,2015年中国境外消费甚至高达1.2万亿人民币,并给“海淘”等海外代购网络平台带来无限商机。中国老百姓热衷于购买外国产品,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内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中国本土企业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而中低端产品的质量无法保证,使得中国的内需增长效果不明显。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完善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为老百姓量身定做,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最终达到自产自销,拉动内需,增长经济的目的。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家将增加对企业的监管的力度,这有利于企业积极地转型升级,树立品牌意识。此外,在满足老百姓的消费需求升级的同时,要让企业真正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体,迫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自我超越,通过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塑造真正的竞争力,这样有利于中国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与外国企业同台竞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建议
供给侧为中国经济改革提供了思路和方向,通过转型、创新及改革三个方面实现中国经济新的突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以往的改革有所不同,打破了传统的单存依靠“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而是从供给侧方面挖掘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潜力。在“十三五”规划时期,中国该如何有效地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通过供给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新动力,本文就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应该充分发挥好政府的作用,改变以往传统单一的管理方式,采取政策引导、监管约束以及公共服务等手段完善政府的职能。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制度的创新和完善的监管体系是发挥政府作用的最优途径。通过减少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过度干预,特别是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一定程度上限制政府的权力,从而解决国家以往采用凯恩斯主义经济带来的政府主导的投资力度过大的问题。国家需完善涉企收费清单以及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等制度,创造公平公正的行业发展环境,要真正下决心改革审批制度,解决阻碍民间投资的“玻璃门”、“弹簧门”等问题,着力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鼓励竞争,打破行业垄断,使得民间资本能进入各领域。同时,利用好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让市场在自由经济的状态下自由的支配资源,公平竞争,利用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等产业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促进经济的增长。
(二)提高产业竞争力,化解产能过剩问题
当前中国有很多行业产能过剩,企业破产现象丛生,制约了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特别是产能过剩导致的人力、资金、土地等资源成本价格不断攀升,这对中国复苏经济是致命打击。因此,中央在“十三五”规划报告中强调,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着力推动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通过为企业搭建研发的服务平台、建立全国性的研发网络、完善创新的风险投资体系和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的措施,激发企业的创新意识,降低企业研发风险,使得企业加大对创新科研的投入,从而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可以借鉴美国化解产能过剩的方法,“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氛围,选取清洁能源、生物、纳米和先进制造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重点突破,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促进技术密集型和劳动集约型等新兴产业回溯”。针对产能过剩的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应的政策,通过境外投资和产业重组等手段转移一批过剩产能;采用企业兼并重组等方式利用优质的企业跨地区整合一批过剩产能;制定高标准的企业环保、能耗、安全、产品质量的政策,满足消费者更高的需求,也有利于快速的淘汰落后产能。此外,政府还应当从根源上抑制产能的过剩,通过加强信息的透明度,减少信息的不对称造成的产能过剩;提高准入门槛,在审批的过程中,减少落后的、产能过剩的项目的批准;完善体制机制,把政府对官员政绩的考核指标与地方经济的好与坏分离,削弱造成产能过剩的制度因素。
(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推动国际产能合作
中国应转变发展思路,以往依托企业和资源的比较优势去发展经济的方式已过时。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中央提出了“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的理念,这是中国现阶段最好的经济措施。政府可以鼓励企业转型升级,特别是要加快推进国企改革,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加快产业的更新换代,把资本投入到文化旅游、健康养老、教育培训、光电电子、智能家居、电子商务、节能环保、通用航空、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工业机器人等产业中,为这些新的消费需求提供产品和服务。除此之外,在“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国家应该抓紧这一机遇期,增加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为中国企业开拓新的国际市场,同时还能消化国内的过剩产能。政府需要积极的拓展与第三方的合作,适应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需求,利用中国的中端装备以及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核心装备,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可以通过制定实施与巴基斯坦等重点国别产能合作规划,从而加快编制国别规划;还可以采用投资建厂、产业聚集区等手段,建立项目库和综合服务平台,推进国际重大项目的合作,进军海外市场。
(四)深入推进财税改革,完善金融体制以激发市场主体的内生活力
国家在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有效地采用“破除垄断、放松管制、减税、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也包括去除财政和金融领域积累的风险等”。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金融政策的支持,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在利率和汇率等市场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导致金融资本得不到有效地配置。为了利益的最大化,银行等金融机构只能把大部分的资本配置给有实力的企业,这使得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较中小企业更易获得金融的支持,特别是大多创新型企业面临着告贷无门的困境,这阻碍了产业的发展、创新的发展,束缚了经济的增长。国家应进一步加大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为了增强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为了实现经济供给侧的有效增长,中央应尽可能的降低企业的一切经营生产的成本,政府可以通过合理的减税、降息的手段去推进财税体制的改革。此外,在金融领域,政府应当进一步提高金融市场化的程度,通过放开金融市场,加大金融体制的创新力度,降低企业融资的成本以及发展股权融资等措施,促进民间资本的有效利用。
结论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速度远远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速度,由此也产生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及经济问题。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家迫切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实现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国际经验表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经济手段能打破经济停滞的困境。国家只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能有效地扩大内需,缓解产能过剩的问题,提高企业竞争力,为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范家骧,高天虹. 供给学派(上) [J]. 经济纵横,1987(2)
2. 中国创新的全球效应 [R].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2015(7)
3.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硬仗 [EB/OL]. 网易新闻,http://news.163.com/16/0309/01/BHMA52SM00014AED.html,2016—3—9
4.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我市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建议 [R]. 安庆市发展和改革委,2015(12)
5. 姜超,顾潇啸. 关于“ 供给侧改革”看完这十个问题你就懂了 [EB/OL]. 华尔街见闻,http://wallstreetcn.com/node/226853,2015—12—1
6. 郑新立. 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J]. 求是,2015(21)
7. WIPO发布201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 中国内地位列世界第29位 [EB/OL].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http://www.sipo.gov.cn/yw/2015/201509/t20150925_1180394.html,2015—9—25
8. 叶加德.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思考——以改革和法治为驱动双轮 [J]. 商业经济研究,2016(2)
9. 盛朝迅. 化解产能过剩的国际经验与策略催生 [J]. 改革,2013(8)
10. 车海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逻辑 [J]. 中国发展观察,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