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以“三变”改革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间: 2017-11-01信息来源:汤正仁 作者:qgy_admin 责编:

编者按:自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现实中取得了积极成效。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优化现有生产要素配置和组合,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历史使命。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越来越显现出需要进一步细化、体现更加可操作性的要求,尤其是在政策支撑体系方面,如何从政策层面细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施策,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阶段的重大现实命题。基于此,本刊特邀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就构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支撑体系发表真知灼见,以期推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三变”
中图分类号:F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5766(2017)04- 0001- 14
收稿日期:2017- 04- 12


    一、“三变”改革的意义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制度创新。一方面,农民承包的土地资源作为资产入股企业后,农民变成了企业股东,入股分红,如果又作为企业雇员拿一份工资,农民就有了两个收入来源,增加了收入;另一方面,由于经营者经营企业运用了多个农民的土地资源,不仅使沉睡资源活起来,而且能够实现规模经营,广泛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根据市场供求状况调整生产结构和数量,提高优质、绿色、高端、有机农产品的供给,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供给侧结构极不合理、农民收入水平难以提高的问题。
    “三变”改革是农村“三权”分置改革的现实路径。2016年10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由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两权分离”的制度安排进一步改革为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严格保护农户承包权、重点放活土地经营权的“三权”分置制度安排。这是继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制度创新。“三变”改革与“三权”分置高度契合,农村最重要的资源就是土地资源(广义),“资源变资产”就是将农业生产合作社中农民土地资源的承包权折价入股,“资金变股金”就是将经营者投入的资金作为合作经济组织的股金入股,“农民变股东”就是农民放弃合作经济组织中的经营权、以股东身份获得收益分配权和就业优先权。普通农民放弃经营权、以股东身份获得收益分配权的过程,就是放活优化经营权、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因而,“三变”改革是“三权”分置制度创新的现实路径。
    “三变”改革是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之谜的重要探索。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逻辑时,指出:资本主义大生产否定了以小农为基础的小生产,而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使其私人所有性质不能容纳社会化大生产的生产力,于是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而取代它的是,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这是“否定之否定”。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对此争论不休:有的认为这是指“消费品的个人所有”;有的认为消费品历来是个人所有、不必专门在此提出“重建个人所有制”;有的认为如果这里的“个人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的个人所有制,又如何与“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这个马克思恩格斯历来主张的“共产主义”相一致?在逻辑上无法解释清楚时,有的人企图用马克思的“失误”加以解释,而这种解释也非常牵强。因为不仅《资本论》第一卷是马克思亲自修订,而且这是他的逻辑结论和理论归宿。这样一来,“重建个人所有制”就成了经济学的“哥德巴赫猜想”。而“三变”改革给我们解开了这个谜:农村土地是集体的,属于“社会共同占有”,需要长期坚持;承包权是农户的,属于“个人所有”,使“农民”能够变为“股东”,需要长期稳定;经营权则是可以放活流转的。但无论经营权流转到谁手上,农民的股东地位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个人所有”,而这种个人所有的只是承包权,并通过这种承包权保证其收益分配权和就业优先权,这就是在“社会共同占有”前提下的“个人所有制”。

    二、“三变”改革的关键点、重点和难点
    “三变”改革能否取得成功,需要把握六个关键点。一是产权明晰规范。将农村集体土地等资源按照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坚持集体所有权,严格保护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如此才能坚持农村的社会主义性质,如此才能切实保护农民成为企业股东以确保农民利益,如此才能充分调动经营者组织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二是产业项目选择。选择当地具有市场比较竞争优势的产业项目,不仅关系到“三变”改革企业的兴衰成败,同时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环节,由此,农产品深加工、农业的“接二连三”、农旅一体化、生态农业等现代高效农业,均属“三变”改革产业项目选择范围。三是经营主体培育。经营主体的基本形式是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关键是选择经济组织领导人。这既可从当地长期生产经营中涌现出来的农村优秀人才中选拔,也可以从具有开阔眼界和较强生产经营能力的返乡农民中选拔,还可以支持域外优秀企业家到农村经营整合盘活资源。四是资本运作探索。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伙制等多种资本运作形式,均因人、因地、因时而异,效率为准,不宜强求。五是各方权益保障。集体所有权、农民承包权、经营管理权以及与此相关的各方收益分配权,均必须用法规或契约给予保障,公正、公开、透明。六是风险防范管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经常面临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管控风险既是农村经济组织必须高度警觉的事情,也是政府应着力关注的事情,因为风险的出现不仅影响农村经济组织收益,更重要的是影响民生,影响稳定。为此,政府应支持农村经济组织通过保险等形式避免灾难性风险的发生。
    “三变”改革的重点是“四确五定”。一是确员定股东。只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才能成为股东。因此,确定哪些人能够成为某个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就成为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二是确权定资产。对农村集体耕地、林地、荒地、滩涂、水面、山塘、水利沟渠、商铺、厂房、停车场等进行清产估价,按照资产来源的生产队、生产大队、形成时间、现建制村等确定权属。三是确股定归属。通过明确股权设置原则、股份配置方法、股权清册编制、股东代表推选、股权证发放、起草章程、召开股东大会、选举董事会、监事会等环节,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折股量化到人的股权,所有权仍然归集体,股东只是以此为依据参与收益分配。四是确管定经营。通过建立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营管理制度,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完善股东(代表)大会、董事(理事)会、监事会,确定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主体。五是平台定市场。有什么样的平台,供给侧就有什么样的结构满足市场需求。
    “三变”改革的难点在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界定。由于生和死的自然原因、娶和嫁的家庭原因以及当兵、上学、工作等社会原因,农村人口变动频繁。单以出生人口为例,是以某个时间点上实际人口核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还是以按照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的人口核定?一旦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这项基础性工作做得不好,就会在农村引发混乱。实践中贵州遵义市湄潭县出台了《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确定了“两划定”(划定界定基础:以全国第二轮农村土地延包户内的农村人口为基数;划定截止时间:2016年3月31日24时)、“五取得”(原始取得、婚姻取得、收养取得、移民取得、申请取得)、“五保留”(原籍在本村的现役士兵、在校学生、服刑人员;长期下落不明、被注销户籍后,人又回到原籍且其他地方无户籍人员;农村居民购买“蓝皮”户口人员;农村居民自行出资购买城镇养老保险而转为城镇户口人员;其他人员)、“五丧失”(死亡或被依法宣告死亡的;除原籍在本村的现役士兵、在校学生、服刑人员、购买蓝皮户口人员外,户口已迁出本村的人员;户口在本村、已界定为其他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人员;已成为国家财政供养的人员;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的界定标准,同时还明确了“不能两头占、两头空”(即婚嫁等原因在本县内迁移的人口,原户籍地和现户籍地不能两头享有或两头丧失集体经济成员资格)原则。上述界定标准和原则,值得借鉴。

    三、“三变”改革的实践价值
    小生产、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城乡二元结构、农村衰败与城市繁荣共存,农村大量劳动力剩余、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和大量农村贫困人口存在,以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阻挠着中国现代化进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
    如何从体制上取得突破、破解“三农”发展难题,“三变”改革提供了一种选择模式。一是“三变”改革将集体经济、个人权益和企业经营紧密挂钩,充分调动所有者、经营者和农户三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利益共同体,协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贵州省共有21个县、195个乡镇、1278个村开展了“三变”改革,涵盖农村人口295万人;全省农户土地入股14.2万亩,经营权流转33.26万亩;林地入股5.57万亩,林地经营权流转5.99万亩;草地入股2.28万亩,草地经营权流转2735亩;水域入股1487亩,水域经营权流转4717亩。“三变”改革唤醒了农村沉睡资源,资源变资产,确保了贵州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近些年增速持续位居全国前列。
    二是“三变”改革将小生产转变为大生产,将家庭农业转变为现代化农业,将自给自足和小商品农业转变为产业化、市场化、品牌化农业,从而能够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获得良好的规模效益,充实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和经营者利润。截至2016年7月,贵州六盘水市38.89万农户变为股东,受益人口128.25万人,通过股权收益年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建成了弥你红、刺梨、核桃等特色产业基地320多万亩,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比重从2014年的51∶49调整为2016年的32∶68,贫困发生率从23.3%下降到11.28%;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7亿元,全面消除了“空壳村”。这样的结构变化和收益增加,正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希冀的。
    三是“三变”改革打开了农村发展的广阔空间,农村不再单纯发展农业,也可进行农产品深加工,从事为农产品和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品生产销售服务的第三产业,使农业“接二连三”,在此基础上形成大批小城镇,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湄潭县在“三变”改革中聚焦茶产业发展,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新经营模式,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先进科学技术,茶农以土地、茶园折价入股,进行了“茶区变景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茶农变股东”改革,达到了“村村有产业、户户有资本、人人有就业、年年有增收”的改革效果。2016年全县茶园面积达60万亩,其中投产48万亩,茶叶产量5.3万吨、产值35.9亿元,含加工销售等茶业综合产值88.5亿元,居全国茶产业百强县第二位,贵州省第一位;获两个中国驰名商标、两个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湄潭翠芽”品牌价值达102亿元;该县通过整合资源聚集园区,创建了国家茶及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个院士工作站,3个专家工作站和6个科研教学基地,园区入驻企业118家,申请发明专利301项,授权45件;该县还通过创新以“富、学、乐、美”为主题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活动,建成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茶工业生态博物馆、民国中央实验茶场纪念馆,举办第十三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茶产业博览会等实现茶(叶)文(化)旅(游)一体化。

    四、结语
    应当指出的是,“三变”改革虽始于农民首创,但政府的规范、倡导和支持至关重要。政府应着力推进农村生产体制、供销体制、信用体制等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着力加强水电路讯、大数据云计算农村应用、农村电商平台打造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强化土地、产业、财政、金融、保障等综合的政策体系支持,唯如此,作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三变”改革才能取得圆满成功。

作者简介:汤正仁,男,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副校长、贵州行政学院副院长,二级教授,贵州省人民政府咨询专家,经济学博士(贵阳 550028)。(责任编辑:柳 阳)

                                                                  责任编辑  q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