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进博会: 让世界供给直接对接中国需求时间: 2018-11-05信息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18年11月05日 作者:李海楠  责编:万山


——访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新兴经济体研究室主任沈铭辉

 11月5日,举世瞩目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上海举行。据商务部介绍,此次进博会由展会和论坛两部分组成。其中,展会由国家展和企业展组成,共有82个国家、3个国际组织设立71个展台,展览面积约3万平方米;有130多个国家3000多家企业签约参加企业展。在论坛方面,有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政府官员、国际组织负责人、知名企业家及专家学者参与虹桥国际经贸论坛。

 首届进博会也被公认将成为又一个中国主导主动对外开放及探讨世界重大问题的全新平台。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新兴经济体研究室主任沈铭辉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仍存下行压力的大背景下,中国举行首届进博会释放的不仅仅是中国主动扩大开放的积极信号,对于刺激世界经济消费需求而言也是一大利好。他认为,首届进博会的召开是向世界开放中国市场打开了一扇有别于WTO框架下和自贸区谈判不一样的“门”,直接对接中国消费需求和世界商品供给。

  进博会是中国主动开放的重要一环

  中国经济时报:首届进博会的召开有哪些积极意义?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和贸易带来哪些利好?

 沈铭辉:首先,要看当前世界经济的大背景,即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贸易摩擦频发。其次,要看中国自身对待开放发展的态度,即中国秉承主动对世界开放的一贯主张,积极促成首届进博会的召开。这无疑将成为中国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又一重大举措。

  第一,从中国经济看,进博会的召开不仅是主动开放的举措,同时也是我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务实举措。中国经济发展至今,人均GDP和民众生活水平有了与二十年前甚至十年前翻天覆地的变化,之所以积极推进和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表明我们的供给和需求出现了不匹配,突出表现为需求的变化,比如高水平需求在提升,过去更加在乎吃穿用住等物质性需求,现在更在乎精神需求,比如体育、娱乐等服务业消费。一方面,这需要中国自身在供给方面加大投资,提供更高水平的生产消费的产品,另一方面就是要打开国门。进博会作为最为直接的方式,有助于让外国大量的产品和服务更快、更直接地对接中国消费需求。

  第二,从全球经济看,进口博览会也会带来一个契机,即为国际市场上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打开一扇不一样的“门”。以往,在全球范围内进口世界产品,需要努力在WTO框架下降低关税,服务贸易关税也要通过各国间的自贸区建立逐渐降低准入门槛。而进口博览会无疑是一种新的方式,这有别于自贸区和WTO谈判,而是更为直接地对接供给和需求。

  尽管有观点认为这并未降低关税,但是必须强调,进口博览会的平台触发了潜在消费和供给方的直接接触,降低了沟通成本。要知道,沟通成本是国际贸易间的一个巨大成本,降低甚至消除沟通成本也是在降低贸易成本。从理论上看,一国贸易是受制于交易成本的,沟通和联系费用正是长期制约贸易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这点看,进口博览会无疑降低了这一成本。

  中国正在以生产者角色向消费者角色转变

  中国经济时报:今年年初,中国就确定了未来5年8万亿美元的进口目标,这能否吸引各国更加青睐于中国市场?

  沈铭辉:中国的经济发展前景是非常好的,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更会出现阵痛。同样,世界经济也是始终处于波动之中。但要知道,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离不开全球化,世界经济同样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一直承担着世界工厂的职能,很多商品销往美国和欧洲,这一过程为中国经济积累了巨大财富并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如今,随着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出现结构性变化包括产业结构升级,说明我们的经济也在升级换代,很多产业转移到国外地区,同时,中国的消费需求也在大量积累,我们要逐渐适应从过去的生产者角色定位向消费者角色定位转换。

  当然,现在还是有很多产品的环节需要到中国来生产加工,毕竟我们的工业门类更加齐全,但我们的消费需求也的确在快速释放,消费者的角色定位也在强化,生产者角色会逐渐弱化,这一过程正在发生。此外,随着经济体量的增长和中国消费率的提升,中国市场的消费需求和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对世界产品和服务供给而言无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但要提醒的是,消费结构出现的变化,过去中国消费大量存在于货物贸易产品,但伴随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人们的消费会逐渐在服务消费上体现出来,比如更热衷于欣赏音乐和观看比赛等。当前来看,服务消费目前还有大幅提升的空间,这一过程需要我们自己的服务业蓬勃发展,另外在国内自贸试验区的开放上还大有文章可做,即寄希望于打开服务业开放窗口,对接国内需求。

  一方面是总量的不断提高有很大一块蛋糕,另一方面是消费结构的变化对服务消费的需求持续上升。毕竟,近年来货物贸易在全球范围内已经遭遇瓶颈,服务业仍有大幅增长空间,我们未来也会在服务业上加以放开,对于世界经济增长而言,这也将成为又一重要增长空间。

  进博会前景看好

  中国经济时报:请您展望一下进博会的前景?这一形式未来会否得以延续以至于形成惯例?

  沈铭辉:我个人非常看好首届进博会。其本身释放出的积极信号对于应对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全球贸易背景而言就是强有力的回应。中国的开放窗口是打开着的,在这样的全球贸易环境下举办如此大规模的博览会是很难得的,更是在为企业创造机会,为企业节约成本,规模效益注定是强大的,因此,我也预测能够形成很大的交易量和成果。

  我的判断是,很有可能这种方式会一直延续下去。结合世界经济发展局势,此轮世界经济仍未维持下行,在这一背景下,进口博览会的召开不仅在于信号意义,对于拖住世界经济的消费需求而言也是十分必要和积极的。通过举办进口博览会,能够为广大生产厂商创造市场这一点是很难得的。

  要知道,很多时候,商品放在那,消费者未必知道,无法实现对接意味着生产力的浪费。国外很多厂商高度关注首届进口博览会,可以说早就万众瞩目和被寄予了期待。值得强调的是,首届进口博览会的召开在对外宣示中国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建设和维护开放世界经济坚定立场的同时,也对稳定全球贸易释放了积极预期,因此,其未来的前景和可能被寄予的厚望也将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