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时间: 2019-02-03信息来源:《区域经济评论》2018年第5期 作者:王 玲 杰 王 元 亮 彭 俊 杰 李 斌 责编:qgy 晓 力


摘 要:新时代,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经成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落实创新驱动战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战略选择。加快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快营造优良的创新生态。当前优化创新生态,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存在着许多现实问题和重点难点,迫切需要以优化产业生态、人才生态、金融生态、开放生态、政策生态“五个优化”来培育创新主体、壮大创新人才、强化创新支撑、汇聚创新资源、营造创新环境,从而打造优良的创新生态,加快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2095-5766201805-0058-11 收稿日期:2018-07-06

  *基金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重点课题“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其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发展比较研究”(2017C002);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委托项目“持续打好‘四张牌’推动河南高质量发展研究”(2018W702)。

 作者简介:王玲杰,女,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郑州 450002)。

王元亮,男,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郑州 450002)。

彭俊杰,男,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郑州 450002)。

李斌,男,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博士(郑州 450002)。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经国务院批准,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做出示范的区域。截至20182月,国务院已批准建设17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时代新目标新要求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先行力量和战略平台,以及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综合竞争实力,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和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的高质量也就成为经济发展高质量的重要动力和基本要求。而要加快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关键需要加快营造优良的创新生态,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全面激活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增强创新力和竞争力,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先行先试引领突破作用。

一、相关研究进展及评析

1.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关研究

由于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相吻合的中国特色概念,国外目前还没有相关研究,现有研究成果多集中在主体相对宽泛的高新区或科技园、科技城等领域。如MakeckiSaxenianTannAlessandro等分别从要素流动性、区域根植性、地理有界化、二元经济结构和区域经济梯度推移的角度对高新区展开过相关研究。

从国内相关研究来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概念提出以来便成为关注的焦点,相关研究成果快速涌现,尤其是在功能定位、战略使命、政策安排、运行机制、制度供给等宏观性框架方面研究成果丰富,如辜胜阻等从组织功能、运行机制、实施效果等维度,提出了自主创新示范区多元、网络、专业“三化”改进路径。傅首清认为区域创新网络和产业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是示范区的关键。胡树华等构建了示范区创新系统“四三结构”框架,运用系统动力学分析了示范区创新要素的内部关联和运行机制。此外,还有一部分创新能力的比较及评价研究,相关成果主要从创新投入与产出、创新软硬件的角度等展开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能力的定量比较及评价。如熊曦、魏晓结合“要素—结构—功能”的系统分析范式,构建了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10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能力进行实证。齐晶晶利用粒子群算法改进的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对中关村、东湖、张江、长株潭四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体系效能进行评价。罗煜基于区域创新体系理论,构建了包括知识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政府创新能力、创新主体间联系和创新环境优化能力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综合评价了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科技创新能力。总体而言,目前还缺乏一套全面完整成熟的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相应地也缺乏从生态视角评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能力的研究成果。

2.创新生态相关研究

国内外学者借鉴自然界生态系统的特征,将生态学方法引入了创新系统的相关研究,现有研究相对集中在阐述创新生态的含义特征与构建方式等方面。从国外相关研究看,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从以往的关注要素构成和资源配置问题的静态结构性分析,逐渐演变到强调创新行为主体间作用机制的动态演化分析,如Dhanaraj&Parkhe2006)、Chesbrough2003)、Phene&Almeida2008)等的相关成果。

从国内相关研究看,2000年以来中国学者陆续开始从生态视角研究创新系统。如刘友金(2002)从群落学视角研究技术创新群落,隋映辉(2004)探讨城市创新生态系统与“城市创新圈”,吴陆生等(2007)关注科技创新生态系统论,任雪萍、黄志斌(2008)强调创新系统的生态化建设,张利飞(2009)认为创新生态系统是由高科技企业以技术标准为创新耦合纽带,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基于构件或模块的知识异化、系统配套、共存共生、共同进化的技术创新体系。伍春来等(2013)认为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是产业内部实施和影响技术创新活动的机构和制度的总和。王娜、王毅(2013)提出了产业体系、硬件条件、软件条件、人才和外部环境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五个构成要素。

3.相关研究进展评析

从国际国内相关研究进展分析来看,尽管国内外学者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创新生态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探索,但是,一方面,目前大部分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研究成果缺乏系统性和全局性,导致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促进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方面发挥作用有限。另一方面,创新生态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与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相关联的企业和产业层面,缺少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更大区域层面的研究,且研究方法多以案例研究为主,缺乏理论范式与实证研究的深入结合。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优化创新生态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求,当前相关研究成果供给的缺乏与发展对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支撑的迫切需求存在明显落差。现有研究中,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的成果报道极少,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的定义和内涵也没有形成共识。伴随着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不断深入,区域创新生态正在逐步形成,急需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的理论研究支撑。而且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创新生态有其自身的特点,大多为政府主导的“人工生态”,而不是依托市场自发形成的“自然生态”,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借鉴性、适用性等都具有明显局限。

二、创新生态及对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作用机理

创新生态是充分利用、集聚和分享区域创新生产要素,强化企业共生合作和研发设计、技术整合能力,实施开放式创新模式,强调自组织、智慧型生长的具有系统性、协调性、循环性、自调节性等特点的自律分散式系统组织。

1.创新生态的构成

创新生态由创新资源、创新主体、创新人才、创新政策、创新机制五大要素组成。其中,创新资源贯穿于创新生态的各个领域以及创新主体整个生命周期,主要包括信息、资金、技术、基础设施等资源。创新主体主要包括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众创空间以及孵化器、加速器等服务机构,企业是创新生态中最重要的创新主体,是维系整个创新生态的核心要素。创新人才是创新生态的关键创新资源和基本创新主体,是连接创新资源和创新主体的桥梁。创新人才本身可以由人才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建人才生态系统。创新政策是创新生态的基础保障,主要包括调动不同创新主体积极性的分配政策、鼓励特定科技创新行为的政策、支撑条件和环境营造政策等。创新机制具有融合创新资源、创新主体、创新人才和创新政策的功能,并且连接不同范围、不同层级的创新子生态,主要包括组织演化、开放式协同和交互式平衡三种机制。

2.创新生态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

创新生态的演化、协同和平衡进而不断向着高质量高效率优化,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本研究尝试从构成要素来分析作用机理:一是创新人才作为微观创新主体,根据政策、技术、市场、资金、基础设施等综合因素选择自己在创新生态中的行为,其创新服务功能的自组织演化机制包含自我迭代和自我适应两种方式。一方面,由于创新资源的稀缺要求的不断提升,面对市场竞争,人才、企业等的服务功能进行着快速迭代,最终形成一种容纳模式创新、创业孵化、生活服务、品牌连锁等多种业态的新型创新综合体。另一方面,在发展演化过程中,一些企业运营的服务功能开始变异,不断适应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整体发展战略的需要,创新人才逐渐成为企业围绕创新生态重新部署产业链的切入点。借助创新人才不断的自组织演化,信息、资金等创新资源、企业、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逐渐由无序发展走向有序发展,从而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二是创新资源嵌入到创新生态中,通过异构创新主体的深入合作和资源整合,产生系统叠加的非线性协同效应,与生活服务、商业地产等主体融合发展产生社会功能创新,借助互联网条件下开放、协同、合作、分享的特性,在企业内试点平台化、扁平化的管理方式,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以及与众创空间协同进行教育组织方式的重构和教育供给内容的创新。三是企业作为创新生态中最重要的创新主体,在创新生态中既是相互合作的关系,又是相互竞争的关系,企业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形成一种共生共荣的交互状态。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导致创新生态出现异常时,企业通过联合修复能力抵抗干扰,使得创新生态保持一个平衡的状态,进而促使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可持续发展。

3.优化创新生态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当前,国家或区域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聚焦在人才、资源、企业、产业等创新生态核心要素方面,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与水平越来越取决于在优化创新生态方面是否能占据主动、形成竞争优势。创新生态的建立与持续优化,有利于解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经济发展方式、产业发展质态、企业创新能力、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难题;有利于促进创新要素在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园区之间、创新主体之间自由流动,推进区域创新一体化,构建一体化的区域创新体系,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探索新路径。尤其在当前新起点上竞相创新的形势下,结合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发展实践,深化创新生态相关研究越来越重要。

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生态比较

2009年至今,中国已经成立了17个国家自创区,每一个自创区都在构成形态、定位、目标、发展重点等某个或某些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或侧重点。从差异性来看,主要集中在构成形态和目标定位上。如东湖国家自创区主要依托东湖高新区启动建设,长株潭自创区主要依托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高新区启动建设,珠三角国家自创区主要依托珠三角城市群启动建设,并各自提出了特色鲜明的目标定位等。

针对创新生态要素构成和主要特征功能,这里选取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四个典型自创区,从创新要素支撑、开放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产业创新支撑四个维度,对比分析自创区创新生态构建状况及主要措施。四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比较情况如表1所示。

上述四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建设过程中,以顶层设计为指导,以平台载体为抓手,优化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资源,围绕创新要素支撑、开放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产业创新支撑等环节,在构建创新生态体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从上述对比分析中可以发现五个主要特征:一是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都把创新人才的培育引进作为重中之重,纷纷从人才引进、培育、发展等人才成长的各环节出发,从激励机制、制度创新等人才生态优化的多举措着手,积极吸引、汇聚、培育、壮大创新人才队伍。二是科技金融已经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的重要领域,如何优化金融生态,加快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为创新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既是当前制约创新主体发展、创新要素流动的突出瓶颈制约,也是优化创新生态的内在要求。三是开放创新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已经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共识,虽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推动开放创新的实施路径、举措上各有特色、各有侧重,但其目的都是统筹用好域内域外各种创新资源和力量,助推自身实现创新突破和创新引领。四是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方面,各自主创新示范区都在全面发力,在协同创新、成果转化、市场机制、金融支持等各个方面持续探索,也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产生的主要来源。五是各自主创新示范区都重视打造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创新支撑,从表1中可以看出,各自主创新示范区在产业体系建设发展方面都是立足区域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市场条件等,明确了高新产业发展的重点和导向。但是同时也要注意到,各自主创新示范区对创新生态的认知把握及优化路径构建仍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滞后性。




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

1.指标体系

从前述对创新生态构成要素和作用机理的分析可以发现,创新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系统过程。本文基于各个区域创新环境的不同特点,为了能够给出更加有效客观的创新生态评价,在参考《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7》、罗煜(2017)、曾刚等(2016)《中国创新指数研究》等国内创新环境评价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实际和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从创新资源集聚、创新基础支撑、创新环境优化、创新国际合作四个方面建构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4个一级指标、29个二级指标(见表2)。



指标权重的合理取值是进行科学评价的主要前提之一。指标的权重是综合评价的重要信息,反映指标在评价对象中的相对地位。由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评价指标体系中不同指标的重要程度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综合时需要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科学的确定。确定指标权重时要确保指标之间的重要程度在逻辑上的一致性。当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评价方法是先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或者是归一化处理,然后用主成分法与德尔菲法确定权重,最后加权求和的方法得出评价指标的效用总值。

指标数值为百分数的,如果指标的最大值(或目标值)可以达到100%,则使用观测原值作为标准化值。当指标数值的单位为万元、个、册等按照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分别进行标准化,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2.实证分析

本文从前期研究和最新资料数据的可获得性等因素出发,选取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实证分析的目标案例,所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7》《河南统计年鉴2017》《河南科技统计年鉴2017》、河南省各省辖市2017年、2018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为了更好地评估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生态,本文还分析了河南省其他省辖市及全省平均水平的创新生态评价指标,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对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从描述性统计可以看出(见表3),29项评价指标之间差距比较明显,在标准差、偏度和峰度等方面反映出来的数值差异较大,说明不同区域在创新资源集聚、创新基础支撑、创新环境优化、创新国际合作方面发展不均衡,创新的要素投入、结构水平和功能效应也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创新资源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持续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基础,集中体现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创新投入、创新人才和创新主体等的重视和支持。从创新资源集聚能力方面来看,郑州、洛阳、新乡三市排在全省前列,吸引了较多的资源要素汇入与集聚,而其他各市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见图1)。例如,2016年,无论是R&D经费投入和财政科技支出,以及拥有的各类研发机构数量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数量方面,郑州、洛阳和新乡均排在前三位,尤其省会郑州更是远远高于其他各地市水平。

创新基础支撑主要体现的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直接参与创新驱动活动的基本保障,主要包括对创新驱动活动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教育投入、人力状况、收入水平、信息建设等发展情况。从测算结果来看,郑州、洛阳、新乡三市排在全省前列,分别达到了16.5311.7910.99,分别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4%17%9%(见图2)。

优越的创新创业环境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激发创新创业动力、释放市场创新创业活力的肥沃土壤,主要体现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活动所依赖的关键和基础条件。从测算结果来看,郑州、洛阳、新乡三市排在全省前列,其次是焦作、许昌和平顶山(见图3)。其中,2016年郑州市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达到4.26%,从事R&D活动人员数达到44569人,每万人拥有科技论文数(篇)达到28.22篇,拥有专利申请数达到11.21项,实现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27亿元,在创新环境优化方面成效显著。

             

创新国际合作主要反映的是开放创新协同发展及创新国际合作能力的强弱,对开放发展、利用域外创新资源以及增强创新实力、提高外部地位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水平高低的具体表现。从测算结果来看,郑州、洛阳、周口三市排在全省前列,新乡排在第7位,仅次于漯河和许昌,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见图4)。这表明新乡在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高技术产品出口、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获得国家创新基金支持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与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相关发展导向和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从创新生态的综合评价来看,郑州、洛阳、新乡三市的创新生态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前列。郑州、洛阳、新乡三市在省内的创新资源集聚程度高、创新基础支撑能力强、创新环境优越,创新驱动发展的优势十分明显,这也是国家选择在郑州、洛阳、新乡三市成立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原因所在(见图5)。与此同时,郑州、洛阳、新乡三市创新生态的内部差异较为明显,郑州的核心作用表现最为突出,在综合指数方面郑州约是洛阳的2倍,是新乡的3倍,这也表明郑州、洛阳、新乡三市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面临着梯度差异整合问题,郑州、洛阳、新乡三市发展的整体联动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实证分析主要结论

通过以上创新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和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一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较其他区域在创新生态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和潜力。从对郑州、洛阳、新乡与其他地市在创新资源集聚、创新基础支撑、创新环境优化和创新生态综合评价等方面的指标评价结果来看,三市具有较为突出的创新资源优势、基础优势、环境优势和区位优势。其中,省会郑州以非常显著的优势在各指标排名中均居于前列;洛阳作为区域副中心城市,创新生态评价结果仅次于郑州;新乡的创新生态评价结果基本处于中上水平,相对而言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和发展潜力。总体来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肩负创新引领和先行示范使命的示范区,在创新生态各个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和发展潜力,示范引领效应明显。

二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处于优化创新生态的最佳红利期。从前述评估结果来看,随着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得批复,迅速形成国家战略红利并带动郑州、洛阳、新乡的高新区快速提升创新实力,尤其是在启动建设前期阶段,大量创新资源、创新人才、高新产业、高新项目向自创区倾斜性汇聚,以及相对其他区域明显优越的政策红利和国家战略赋予的先行先试权限等改革红利,这些都有力带动了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的快速优化,进而为提升创新实力和竞争力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是多核心区协同发展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面临着较为突出的联动机制不优、整体效能不强等现实问题。从2009年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以来,从最初的单个核心区型自主创新示范区,到长株潭、珠三角、郑洛新、福厦泉等多核心区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跨行政区划多核心区型自主创新示范区数量不断增多,对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也不断增强。但是同时,各核心区之间如何形成高效联动机制,进而互促并进高质量发展也成为突出的现实问题。从前述评价结果可以发现,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三市之间内部差异明显,如何突破行政区域的边界束缚实现三市在创新投入、基础建设、人才培养、开放合作等方面的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相互衔接,统筹协调三市创新生态的梯度差异,充分发挥区域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是当前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五、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1.优化产业生态,培育创新主体

一是着力打造创新型产业体系。聚焦产业链与创新链对接不紧等突出问题,立足不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发展基础和特色优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培育发展高新产业和新兴产业,打造技术先进、转化高效、持续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产业新体系。二是着力培育创新型企业集群。下大力气培育壮大一批富有创新研发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创新服务能力的创新引领型企业,加快形成创新力、竞争力强的创新型企业集群,不断强化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引领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带动作用,打造有力支撑带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主体。

2.优化人才生态,壮大创新人才

一是加快推进人才引育工程。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真正发挥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中的先行引领作用,要实现在创新中从跟跑到领跑的突破性转变,就必须培育壮大一批高层次创新引领型人才和团队,同时加快打造能够有力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以高质量的人才链带动创新链的拓展提升。二是加快完善创新创业生态。通过营造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氛围,全面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潜能,尤其是激励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加入创业大军,在促进创新成果商品化、产业化转化方面加快进程、提高效率和效益。

3.优化金融生态,强化创新支撑

一是加快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引导构建保障有力、风险可控的科技金融创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技术转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公益性科学研究、科技平台建设的投入。二是加快建立多层次的融资市场,支持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发展,加快完善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有机结合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全面优化金融生态,消除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制约。

4.优化开放生态,汇聚创新资源

一是积极推进开放创新。不断强化开放创新意识,持续扩大开放,拓宽科技对外开放平台和渠道,积极融入全国乃至全球创新网络,引技、引智、引资、引机构、引平台等多措并举,完善共建共享机制,链接全球创新资源,补齐创新资源短板。加快提升技术合作和成果转化水平,补齐创新能力短板。二是积极推进协同创新。从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来看,充分利用并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效应,用好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等数字信息技术,积极探索推进以创新联盟等为代表的新型创新组织和创新模式,开拓协同创新新模式新空间。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部创新协同来看,尤其是对多核心区型自主创新示范区,在互促并进、互利多赢的前提下,加快形成联动机制、协同机制、共享机制是形成高效创新生态、提升协同创新效能的关键。

5.优化政策生态,营造创新环境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打造优良创新政策环境。围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短板弱项和发展需求,加快完善有利于创新资源集聚、创新要素配置、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政策体系,用好税收、奖励以及企业财务、资产管理等各种政策工具,为优化创新生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激发创新活力。坚持市场导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完善成果转化、股权激励、成果评价等有利于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创新活力全面迸发的激励机制,努力消除体制机制性障碍,营造优良的创新生态。

 

参考文献

1Malecki E J. The R&D Location Decision of the Firm and Creative Regions-A SurveyJ. Technovation1987,6.

2Saxenian A. Regional Advantage: Culture and Competition in Silicon Valley and Route 128M. Bost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3Tann J. Growth of Industry Clusters and Innovation: Lessons from Beijing Zhongguancun Science Park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6,11.

4Alessandro B. Networking System and Innovation Outputs: The Rol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2011,5.

5]熊曦,魏晓.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能力评价——以我国10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6361.

6]齐晶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体系效能的评价与比较[J.统计与决策,2015,24.

7]罗煜.郑洛新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兼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J.技术经济,2017361.

8]朱常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评述[J.中国高新区,

2017,5.

9]辜胜阻,马军伟.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政策安排[J.财政研究,2010,11.

10]王剑,张天竞,塔娜.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模式比较与示范效应研究——以中关村、上海张江为例[J.科学管理研究,2016346.

11]王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演进轨迹与展望[J.改革,2017,5.

12]杨青,张凯雷.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多园”管理体制创新研究[J.科学与管理,2016361.

13]刘剑,陶应虎.城市群创新一体化发展难点与对策建议——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J.经济纵横,2017,4.

14]董石桃,戴芬园.地域比较、政策构建与创业激励——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创业激励政策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4.

15]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7)[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7.

16]曾刚.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16)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Promoting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Independent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Area

Wang Lingjie Wang Yuanliang Peng Junjie Li Bin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the National Independent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Area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arrier and strategic choice for enhancing the 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towards high quality. To speed up the promotion of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Independent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Area, the key is to accelerate the creation of a fine and innovative ecosystem.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practical problems and key difficulties in optimizing innovation ecology and promoting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Independent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Area. It is urgent to optimize industrial ecology, talent ecology, financial ecology, open ecology and policy ecology to cultivate the innovation subject, strengthen the creative talents, strengthen the innovation support, gather the innovative resources and create the innovative environment, so as to create a good innovation ecology and accelerat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Independent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Area.

Key Words: National Independent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Area Innovative Ecology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