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把调整结构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张俊伟 作者:admin 责编:

  中国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表现一枝独秀,是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决策、果断行动的结果,也是我国经济基本面良好,具备高速增长的基础的外在反映。在上世纪70年代初,日本虽然遭受石油危机重创,仍能快速恢复高速增长,就是典型的先例。
   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对外开放提供了国际回旋空间和广阔的创新、知识来源,基于公众高度认同的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为我国经济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保持高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去年四季度,我国经济增速急速下滑,有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更多的是经济运行周期内在规律的影响。可划分为衰退、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的“经典的”经济运行周期,其物质基础就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波动。回顾我国2002年以来的宏观经济运行,去年四季度以来的经济波动恰恰是经济运行从高涨阶段步入衰退、调整阶段的典型表现。

   在经济调整时期,伴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人们的经济决策会更加理智;一些深层次矛盾凸显出来,也促使人们深入思考,认真加以解决。随着经济企稳回升态势的确立,“保增长”的压力会相对减弱,从而需要把“调结构”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解决经济运行的省层次矛盾,为经济的持续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1)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加快改造传统产业

   我国的劳动力供求格局已经发生变化。现代产业与传统产业争夺劳动力,形成统一劳动力市场的过程,也是对传统生产部门进行改造的过程。目前,我国传统产业领域的诸多矛盾,多角度地揭示了改造传统产业(尤其是农业)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应认真总结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的经验教训,切实加强指导和扶持,推动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巩固农业生产基础,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2)着力完善要素市场,引导社会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快速的产业升级是当前经济运行的重要特点。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推动着我国的主导型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移。引导传统产业游离出来的大量资金有序进入新兴产业,是政府目前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要充分发挥社会资金的积极作用,就必须使社会资本与有市场前景的创意、优秀的研发和经营管理人才有机结合起来。为此,必须发展、完善生产要素市场。

   (3)发展社会事业,推动发展成果共享

   市场机制在激发经济活力的同时,也拉大了收入差距。近年来,社会生产能力迅猛扩张,其与社会购买力增长相对滞后的矛盾也更加尖锐。战后,发达国家通过建立医疗、养老、失业保险制度,加大收入调节力度(如完善累进个人所得税制度),完善金融创新(如发展消费信贷等)等手段来缓解这个矛盾。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大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韩国在上世纪70年代推行“新村建设”运动,都发生在重化工业快速发展、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都起到了缓和社会对立、拓展国内市场的重要作用。

   要为经济持续增长和产业升级创造好的外部环境,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扭转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失衡的局面。房价偏高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应着力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充分发挥房地产业在带动经济增长,改善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大力发展养老、医疗、义务教育等社会事业,促进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