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进民退”不过是危言耸听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王东京 作者:admin 责编:
前不久在一家央企作讲座,有人问我对“国进民退”怎么看,听到提问我很吃惊,一头雾水。曾怀疑是自己孤陋寡闻,但细想不应该。在中央党校任教,近水楼台,假若是中央精神我怎会没听说?加上常年往各地跑,倘真有这回事也不可能一点不知情。相反我所接触到的地方官员,关心的大多还是中小企业,至少还未见有哪级政府是主张打压民企的。
我虽这么看,然而无风不起浪。“国进民退”今天如此受关注,相信也不全是空穴来风。何以如此?我想这大概与最近山西煤企重组、山钢收购日钢、中粮入股蒙牛等事件有关。这几起并购案经媒体报道后,有人推波助澜在网上热炒,给人感觉,似乎国企正在攻城略地,大有取代民企之势。于是有人批评此举是改革的倒退;但也有人说是对改革的纠偏。一时间学界沸沸扬扬,莫衷一是。
对某件事大家有不同的看法,很正常,应允许百家争鸣。但争鸣归争鸣,前提是首先得弄清事实。有两个重点:第一,当下国企收购民企是不是很普遍?第二,收购行为背后是否有政治背景?若既不普遍也无政治背景,说是“国进民退”就未免牵强,也有危言耸听之嫌。说我的观察,首先,目前国企并购民企只是个案而非普遍现象;其次,虽然背后有政府推动,但绝无政治背景。 山西的情况也许要特别些,就先说山西吧。我四月份曾赴同煤集团调研,后来也与省委张宝顺书记交流过。不错,这次煤企整合确实是由政府发动,但我却看不出这样做有何不妥,更看不出山西省委有何政治意图。众所周知,这些年山西矿难不断,原因之一是煤企太多,大大小小2000多家,防不胜防,不整合怎么管?而既然要整合,当然是以大并小;否则换了是你,你有办法以小并大么?
其实,山西煤企整合并不是让民企退出。最近山西省煤炭厅公布的一组数据就是明证。该数据说,全省煤企完成整合后保留的1053处矿井中,国企办矿198处,比例约19%,民企办矿294处,约占28%,股份制办矿561处,约占53%。由此可见,民资三分天下的格局并未变。退一步,即使民资减少一点也无可厚非:煤炭业本是资源性产业,而政府推动重组是出于生产安全考虑而非政治考虑。
至于山钢收购日钢,我认为是纯市场行为,不值得大惊小怪。人们今天之所以有诸多非议,从媒体评论看,大家担心的是国企挤压了民企。然而据我所知,这两家企业联姻是完全出于自愿,并不存在谁逼谁。而真实的原因,则是日钢之前屯集了大量铁矿石,可去年金融危机爆发价格大跌,企业遭到灭顶之灾。大祸临头,日钢怎能坐以待毙?而此时政府为保就业意促山钢援手,日钢求之不得,你情我愿,于是一拍即合。 中粮入股蒙牛的情形也如是。蒙牛在国内大名鼎鼎,可不曾想去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元气大伤。不仅财务出现了巨亏;而且祸不单行,由于前些年过度扩张而今年现金流又突然断裂。正因为蒙牛陷入绝境而求援无门,中粮这才联手厚朴基金以61亿港元收购蒙牛20.03%股权,显然,中粮是雪中送炭,而蒙牛也得以峰回路转。照理,这件事无论怎么说中粮都不应遭到指责,就算是“国进民退”,那也总比见死不救强吧! 不必再举例。这里我想强调的是,讨论经济问题不应政治化,更不应捕风捉影。是的,中央是说过要缩短国有经济战线,但同时也说过要“有进有退”。我体会中央的意思,并不是国企绝对不能收购民企;而且站在经济的角度看,无论民企收购国企还是国企收购民企,只要是不强买强卖,就都是公平交易。何况民企老板不傻,股权卖给谁他会算账,只要人家最终决定卖,旁人是不必说三道四的。
学界还有一种看法,说这次国企所以能收购民企是因为政策环境对民企不利,大银行不肯给民企贷款;而国家又限制了小银行的发展,这样民企与国企是不平等竞争。听起来,这似乎有几分道理,但其实未必。事实上,并非所有的民企都贷款难,而国企贷不到款的现象也多的是。非比从前,今天国有银行已经改制,作为商业性银行,放不放贷人家有规矩,在商言商,它怎会管你姓公姓私呢?
鼓励发展小银行是对的,我赞成;但我却不同意小银行就一定会给小企业贷款的说法。要知道,银行的天性是嫌贫爱富,它不仅要追求贷款安全,而且追求盈利,银行再小,天性改不了,不可能乐善好施。最简单的道理,假如你是行长,一家大企业与一家小企业同时向你借钱,大企业有资产抵押而小企业没有,请问你会借钱给谁?可见,指望小银行解决小企业贷款难的想法太天真,不足为信。
最后再说“国进民退”。我一贯的观点,国企应逐步从一般竞争领域退出,这是方向,不容置疑。但对特殊情况下的国企收购,我认为也不能见风是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若以偏概全、笼而统之地说“国进民退”,误导视听是一方面,而且还会授人以柄。眼下有人正想以此大做文章否定改革,我们应保持一份清醒才对。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