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并不能制约通胀形成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佚名 作者:admin 责编:
当前经济增长处在底部回升的复苏初期,产能过剩的确在诸多行业存在。否认通胀预期的人认为,广泛存在的产能过剩将会制约通货膨胀的形成。笔者质疑这种对待通货膨胀的“产能过剩制约论”,认为2010年温和通胀不可避免,且有可能超出目前人们预见的水平。在经济复苏进程中,应充分重视通胀形成的各种复杂因素,不可心存侥幸。而寄希望于产能过剩来“制约”、“对冲”通胀的思想是不切实际的,也不利于保持经济在低通胀下的健康较快增长。要加强对通胀的预期管理,加强对过剩产能的防范和控制,宏观经济政策对这两方面要双管齐下,不可偏颇。
当前理论界对经济复苏的趋势不持怀疑态度,但对未来通货膨胀走势分歧明显。否认通胀预期的人认为,广泛存在的产能过剩将会制约通货膨胀的形成。我们质疑这种对待通货膨胀的“产能过剩制约论”,并认为2010年温和通胀不可避免,并且有可能超出目前人们预见的水平。
产能过剩和通货膨胀的关系在于它从供求角度观察物价上涨,而通货膨胀的形成除了需求拉上外,还有成本推动和结构性等因素推动。从近几年影响物价变动的诱因看,成本推动和国外输入型成为通胀形成的主要因素,需求扩张多半是适应性跟进物价上涨的需要。即便是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胀,产能过剩能否制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对冲”通胀也是值得怀疑的。
由于我国当前经济增长尚处在潜在增长率的下端,是底部回升的复苏初期,产能过剩的确在诸多行业存在,但据此就断言不可能发生通胀,显得依据不足。有人认为,通货膨胀是供不应求,产能过剩是供过于求,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是不能并存的。这一观点值得质疑。因为这里的供和求的含义不是完全等同的:通胀是货币供应超过货币需求,或者说是总需求超过总供给。产能过剩则是产品供应超过产品需求,是某些产品或某些行业的供给超过其需求。本质上讲,通货膨胀只和货币量有关,而与产能无关。如果总供给增长,而总需求增长更快,仍会发生通货膨胀。况且,一定时期总供给水平是由经济技术水平决定的,是既定的。在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的条件下,无论产能是否过剩,企业总是尽可能提高商品价格以转移成本。如果不能提高产品价格,那么企业很可能亏损,如果亏损持续达到一定程度,还会导致停产和削减产量,产能过剩便不复存在。如果这时还认为产能过剩,这只能说明生产能力的闲置,并非供给过剩。如果坚持生产,保持产能,企业则必须接受上游产品涨价、生产成本提高的现实,并传递新的物价上涨。
现实中,我国通胀的始发因素往往受到两个方面的直接影响:一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二是农产品价格上涨。这里并不存在产能过剩对通胀的制约。大宗商品供给有限、需求强烈,长期看总是呈现上行趋势。加之美元的走软,非理性的投资以及通胀预期本身都推动着大宗商品价格上扬。一些基本金属价格尤其呈现上涨走势,铜、铅、锌、镍等主要品种都出现较大涨幅。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尽管曲折,但趋向是明确的。预计在全球经济进一步改善的支撑下,金属价格将维持上行格局。我国新一轮通胀的来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再次重演推动角色。而且,很可能成为我国通胀经常性的、重要的策源地,而这种通胀形成机制与国内产能过剩并无矛盾。国内产能过剩状况,不会直接影响和削弱输入型通胀机制的形成。
从农副产品来看,预计2009年粮食连续第六年增产,再创历史新高。主要原因是面积增加较多,弥补了单产下降。但面积增加是不能持续的。尽管目前主要农产品的供求大体平衡,但不能否认价格上涨的持续压力。近期,国际市场上包括大米、玉米、小麦、大豆等粮食价格出现了快速上涨。由于需求回升、全球粮食减产、库存降低和资本炒作等因素,国际粮价将继续上涨,这将对国内农产品价格产生影响。应该看到近期国内价格已经有所上涨并仍将上涨。商务部的监测数据显示,全国36个大中城市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价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一些地方食用油断供。全球经济复苏使下游对农产品需求增长,政府对国内粮食提高收购价格,生产成本的提高,农业生产比较利益的低下,都将推动农产品价格进一步上涨。
“产能过剩制约论”还有一个经常被引用的理由是,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也制约着劳动力成本的上涨,有利于抑制通胀。实际上,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都不能静态地衡量。随着经济的复苏,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提高,经济越是复苏,劳动力就越是紧缺,劳动力价格也在看涨。所以,不能用经济衰退时期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来衡量和替代经济复苏后的价格。从企业内部成本看,中国劳动力收入增长一直落后于GDP 的增长,企业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长期被人为压低的劳动力价格通过市场化改革将合理增长,从而拉升企业成本。对通胀的这一成因,产能过剩是约束不了的。
我国的资源价格总体上是偏低的,它只是反映资源的开发成本,资源生产的社会成本并没有充分内部化,产品价格也没有充分反映供求关系和稀缺程度。今后市场化改革进程中价格上行的空间很大。此外,境外资本加速流入也会增加通胀压力。特别是货币供应量的过度增长是通胀形成的根本原因。产能过剩制约不了、也抵消不了通胀的形成因素。
事实上,产能过剩也非我国所特有。美国、日本和一些欧元区国家都存在产能过剩,但通胀并没有远离这些国家,而是与其经济发展如影随形。我国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结束的上一轮通胀,也伴随着产能过剩。
最后还要强调的是,所谓产能过剩,过剩的大多是重复建设的产能,是落后的、市场滞销的产能,是需要加大政策力度予以限制和消除的。在经济复苏进程中,我们要充分重视通胀的形成因素,不可心存侥幸,寄希望于产能过剩来“制约”、“对冲”通胀是不切实际的,也不利于保持经济在低通胀下的健康较快增长。要加强对通胀的预期管理,加强对过剩产能的防范和控制,宏观经济政策对这两方面要双管齐下,不可偏颇。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