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用好世行的“第三把交椅”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邹新 马素红 程实 宋玮 罗宁 作者:admin 责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2010年联合春季会议4月25日在华盛顿闭幕,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从之前的2.77%提高到4.42%,成为世行第三大股东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对于中国今天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地位跃进这一现象,我们既要为之感到振奋,同时更应该珍惜我们今天所处的具有话语权的地位来捍卫好国家的利益和形成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外部环境。
  首先,我们迎来了资源向发展中国家倾斜的机会。今天虽然美国的地位丝毫没有撼动,但是中国的跃进态势至少让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开始注意倾听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呼声。这次会议形成的增资共识就是中国政府一直在追求的结果。因为这些资金可以用在结构调整的发展中国家的建设中,尤其是代表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新能源、新材料研发和生产所需要的巨大投入成本的领域,为形成世界经济增长所需要的发展合力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二,我们迎来了捍卫发展中国家经济利益的机会。尽管世行在处理经济危机的过程中缺乏效率,甚至有些时候不顾发展中国家的实际状况来提出接受援助的苛刻条件。今天随着中国声音的增强,世行的援助方式将会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此外,世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推动发展中国家进行市场化建设的过程中,一直以来都是倡导一种市场开放和自由化的理念,包括欧美国家要求中国人民币升值和市场开放的举止,但目前看来,这种做法在制度不完善和经济发展不成熟的情况下很容易让投机资本钻空子。所以,中国今天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来直接调整世行目前所坚持的在发达国家中被认为成功运行的市场价值观。
  今后可以预计,中国在IMF中的地位提高同样可以为中国政府所关注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以及其由此形成的有利于中国外汇储备运用效率提高的局面发挥积极的意义。
  上述两种机会只有当我们争取到像今天这样的更有话语权的地位,才能真正做到“主动把握”。今天,中国世界排名第三的经济规模已经越来越难根据我们自身的国力(人均收入只排在世界的100多位之后)来选择发展战略。按理说,我们应该继续坚持邓小平同志告诫我们的那样,用韬光养晦、脚踏实地的心态去提升我们自己的实力,而不要急于张扬造势。但是,今天中国所面临的外部情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国责任和“中国威胁论”的呼声与帽子向我们铺天盖地的投来,而我们也感受到很多情况转攻为守可能对我们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更有利。尽管如此,这里我们还是要牢牢记住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的告诫。为此,我想提出3点建议,引起大家对一些相关重要问题的关注:
  一是利用资源向发展中国家倾斜的机会,发挥中国出资方的有利地位,增加人民币贷款规模,为中国企业的海外市场开拓打下良好的外部环境。如果世行融资还是以美元的方式,那么,美国对世界经济的绝对控制力或相对控制力都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变化。当然,我们不要指望人民币国际化在短时间内完成,但我们要抓住机会“输出”人民币,降低我们外援的成本和提高外援所带来的正的“外部性”。这样的努力长期坚持下去,总有一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大幅提高和人民币输出所带来的“国际化”外部环境的形成,中国自然而然就会实现自己创造的财富可以自己来管理的最佳境界。
  二是中国应该利用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帮助发展中国家的成长,这对中国自身发展空间的开拓有积极的意义。为此,我们要把在世行的工作及时地进行披露。即使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没有达到目标也能够让我们的盟友看到中国的诚意,将来在中国需要宝贵资源,以及外部市场扶持中国发展的时候,中国就能以一个优势的条件来获得。在这个方面,我们也要注意双边的支援方式和世行这种第三方的援助方式形成一个良性的互补机制,提高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形象和由此产生的经济网络效应。
  三是建议中国政府应该在为世界贡献力量的同时,也应该呼吁发达国家,或引导发达国家向世界经济共同所追求的增长方式上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援助,包括中国自身绿色工程所需要的巨大投入资金。尽管目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双边交涉会有一些困难,但如果能够通过第三方的援助方式来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结构转型的支持,那么,将来围绕绿色经济或其他形成世界共识的发展方向,发展中国家也能够克服转型所带来的巨大成本的障碍,各国就会形成一个合力,去构建一个庞大且崭新的经济发展规模,这种做法恰恰是走出危机最有效的方式。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