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警惕“优势断档”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陆洲 作者:admin 责编:
“2010年3月,中国26年来首次出现了贸易逆差。这种格局虽然可以减轻中国平衡国际贸易的压力,但同时也表明,中国的产业竞争力在国际上下降了,对这个苗头应引起高度重视。”
8月22日,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和社科文献出版社在京联合发布2010年《产业蓝皮书》,蓝皮书对我国钢铁、能源、汽车等11个行业的竞争力等进行剖析与探讨,其中有上述5项产业在诸多方面显示出强大的竞争优势。
蓝皮书指出,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煤炭生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40%以上,产量远高于其他产煤国。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此外,在其他能源产业方面,虽没有居全球第一,但也排在世界前列。比如,我国是第二大电力生产国、第五大石油生产国和天然气生产国。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工业已于2009年迅速回暖,超越德国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2010年,伴随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复苏,汽车市场的消费信贷环境将有较大改善,全球汽车销量将出现较大回升,中国将在2010年继续领涨全球车市。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世界的电子产品有近20%出自中国,数量竞争力已超德美和日本。另外,中国造船工业竞争力也进入世界前三强。
如此多的“世界前列”能说明什么,是否说明我国已经成为工业强国?
对此,蓝皮书指出,我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一路走强,初级产品国际竞争力逐步弱化,正处于产业竞争优势的转型期,面临竞争优势断档风险。2008年前10个月,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上所占份额开始下降,退居为第二位,表明中国产业的竞争力进入2008年就已经开始下降。
在分析原因时,蓝皮书指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的产业竞争力之所以出现下降,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集中出台了一系列可导致企业成本增加的政策措施,不少企业因综合性成本上涨而关闭、停产或收缩业务。如能源、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幅度平均在20%以上。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提升其国内产业竞争力的政策措施,中国的产业竞争力出现了下降的苗头。2010年3月,中国26年来首次出现了贸易逆差。这种格局虽然可以减轻中国平衡国际贸易的压力,但同时也表明,中国的产业竞争力在国际上下降了,对这个苗头应引起高度重视。
同时,蓝皮书也指出,我国正处于产业竞争优势的转型期,如果应对不当,将面临产业竞争优势断档的风险,一些有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在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冲击下会失去竞争力,新的具有优势的产业一时难以形成,在竞争优势上形成一个“真空期”。我国的一些地区已经出现这种苗头。如何有效化解这些地区业已显现的竞争优势断档风险,防止由局部断档演化成全局性断档,是中国未来一个时期产业竞争力提升面临的一项最艰巨的任务。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