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走势短期内难以逆转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周子勋 作者:admin 责编:
近期以来,市场对通胀的预期愈发增强。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23日在出席“2010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上表示,1—9月食品价格上涨8.0%,目前食品和居住对物价上涨的推动效应超过90%。9月的CPI涨3.6%,创23个月来的新高。姚景源分析认为,10月份的CPI涨幅将更高,直到12月份才会有所下降。
按照姚景源的分析,也就是说,到12月份我国的物价将见顶。那么,市场真的会买账吗?此前国际投行都在不停地放风说物价要见顶,然而随着经济进一步稳定,物价则不断地往上走。事实上,从我国的实际发展趋势来看,物价将出现单边上扬的势头,短期内难以出现逆转。
在当前通货膨胀、资产价格泡沫等宏观风险显著上升的趋势下,央行10月20日首次启动加息就已经向外界表明对通胀的关注高度。此外,这也是“连续三个月超过3%就成为加息的依据”的一个节点(7月CPI为3.3%、8月CPI为 3.5%、9月CPI为3.6%)。按照此依据和姚景源的分析,可以预见,央行年内至少还将再加息一次。
当然,判断物价是否出现逆转,长期来看,关键在于货币的发行速度与规模,以及对应的GDP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
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数据看,货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了当年的经济增长需求,10年来,广义货币(M2)的规模增长了400%,而GDP只增长了106%,CPI增长了39%。而根据年初设定的货币信贷增长目标,2010年M2将保持17%左右增速,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将控制在7.5万亿元左右。不过,这个目标落实的压力依然巨大,央行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5955亿元,同比多增788亿元。截至9月末,M2同比增长19%,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20.9%。而截至三季度,人民币新增贷款达到6.3万亿元,已占到全年7.5万亿元规模的84%,突破了“3∶3∶2∶2”的季度指标所要求的比例。可见,在全球经济复苏复杂的形势下,要落实这个问题,挑战非常大。
故此,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高速增长的货币引起较为严重的通胀是极有可能的。从我国货币超发的历史可以看到,货币超发与物价的上涨是有着明显的相关性。1985年至1987年的高通胀期间,1987年12月M1同比增速高达26.70%;1992年至1996年的高通胀期间,M1同比增速持续高于30%,1993年12月甚至高达38.80%;2007年至2008年间,M1同比增速持续高于20%,人们的生活成本急剧飙升,CPI最高曾达8.7%的水平。
不难想见,即使有资本市场以缓解超发货币带来的风险也已经相当有限。而超发货币在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都没有大幅增长的情况下,这个结果就是政府变相向全社会征收隐蔽的“通货膨胀税”,最后买单的还是承受通胀之苦的老百姓。
因此,对于目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而言,是以房价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泡沫导致的通胀问题。可以这样说,在货币超发等环境下,物价的持续上涨趋势短期内难以出现逆转。不难预见,未来将出现一个较高通胀水平和较缓和的经济增长趋势。
至于市场担忧加息和人民币升值会导致热钱的加速涌入,从而不利于管理层渐进可控的人民币汇率政策的有效贯彻——近日最引人关注的就是索罗斯等国际金融大鳄通过香港市场以对冲中国。这是杞人忧天。事实上,只要我们把市场规则实际落实到位,这些钱对于中国而言难以起到效果。所以说,问题的关键在于决策层在政策上采取何种方式以应对这种复杂的局面。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