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依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巴曙松 作者:admin 责编:
从国际环境看,金融危机一度冲击全球化的进程,到目前为止,复苏依然艰难,但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不仅如此,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也出现新变化,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继续提升,而且,危机以来全球各国加速了科技创新的步伐,加大推动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绿色产业,抢占未来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从国内环境看,中国在过去三十年经济高速增长,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具备了发展提升的基础。并且目前中国已经从金融危机中复苏,具备了进一步改革和转型的宏观基础。
从历史视角看,无论是地理大发现之后的工业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科技革命,还是上世纪70年代的信息革命,都深刻影响了全球经济的版图,也影响到不同国家的相对经济实力。一些国家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走到了前列,另一些国家却陷入被动、落后的局面。
在今后的五到十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一个突出的大势,就是加快由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迈进。与此同时,我们也正在面临“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重要考验。
据统计,到2010年末中国的人均GDP或人均GNI将达到3400美元以上,达到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南美的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和亚洲的马来西亚,上世纪70年代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之后,由于收入差距过大造成内需增长缓慢、城市化进程出现大量的贫民窟、金融风险造成国家财富损失、一般制造业向高端产业和社会服务业升级过程中出现不可跨越的障碍等原因,至今仍然挣扎在同样的经济发展水平上。
而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家,则是受益于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支撑了生产率的持续增长。在达到人均5000美元的GDP水平之后,生产率提高的的主要推动力就必须从“拷贝”转向自主创新。
如果从经济学理论来看,中国必须在未来五年内启动经济增长以高投入、高消耗、高增长的“库兹尼茨增长”模式转变为以经济结构转型、技术创新和微观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等为特征的“熊彼特增长”模式。
在这种背景之下,我们更需要重视推进制度的变革来激发能量,相信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制度变革仍然存在巨大空间,例如资源价格的改革、城市化速度的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都是可以推进改革来激发增长潜力的领域。从韩国腾飞的历史来看,韩国人均收入超过5000美元是在上世纪80年代,那时韩国也是靠模仿日本等国的技术。
综合国际国内环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仍然是十二五规划的主线。经济发展必须从外需和投资主导转变为以内需主导,通过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刺激内需增长;同时加快产业升级,优先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更加注重节能降耗;另外,及时解决日益突出的民生问题,防止未来给经济发展造成巨大隐患。
一是要结合中国的实际资源状况推进城镇化。中国在十二五期间,将加快城镇化进程,合理确定不同城市的定位,完善大城市的基础设施等,同时把加强大城市的集聚能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作为重点,在中西部地区以县城为基础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在东部沿海地区则把有条件的中心城镇发展成为中小城市;同时通过加快产业转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培育发展城市群。
二是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在“十二五”期间,以提升中高端产业竞争力为重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下一步的结构调整重点。应根据不同产业的特性,重点在研发设计、规模经济、精密制造、供应链、品牌和营销渠道等方面下功夫,推动形成一批今后二三十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在全球范围具有持久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
三是推动区域结构转型。在十二五期间,必须推动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表现为与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等相关投资需求引起的相关产业发展和大众消费品迅速提高阶段;东部地区将会大力发展与生产结构优化升级相关的产业,表现为服务业和消费升级引起的消费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四是推动社会结构转型。预计未来的措施包括推动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放松服务业的管制,扎实推进垄断行业体制改革以及加大税收和社会保障在二次分配中的调节作用。
五是加快发展金融市场。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资本市场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机遇,就是在货币供应量增速继续保持平稳或者较低增长速度的情况下,通过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产品的多样化,M2的增长将被转换成M3、M4的增长。对比发达金融市场,未来债券资产、股票和股权、人寿保险和养老基金等金融产品将有较大发展潜力。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