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财政货币政策 没必要扩张 也不宜紧缩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朱菲娜 作者:admin 责编:

 ——访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

明年宏观经济政策要充分考虑外需拉动趋弱和美元流动性泛滥推动物价上涨的影响,采取防范措施

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通胀压力加大等大背景下,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将如何为明年的经济工作定调?尤其是在财政、货币等政策方面会有什么调整?会议如何体现对“十二五”规划的安排?对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

货币政策不能因物价而步步紧缩

中国经济时报: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美国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国内经济通胀压力加大等大背景下召开会议部署明年的经济工作,备受关注。你认为应如何分析这一复杂环境对明年经济工作的影响?在应对这一局面时,经济工作会如何定调?在财政、货币等政策方面会有什么大的改变吗?

刘尚希:从当前全球经济来看,有两种并存、但相反的趋势,一是西方发达经济体面临着经济紧缩的趋向;二是发展中经济体,尤其是亚洲国家,都存在与经济增长相伴随的物价上行趋势。尽管其具体原因各不相同,但短期内这两种趋势都不会改变。

世界经济的这两种趋势,对我国来说,有两层含义:一是外需对我国经济的拉动趋弱。尽管今年国际贸易总体不错,出口增长比预想的好。但随着发达经济体紧缩趋势愈益显形,对我国这样一个外贸依存度已经相当高的国家来说,短期经济增长的外部动力可能熄火,意味着2011年的经济增长可能会低于2010年。二是物价上涨不是我国独有,新兴经济体都存在,表明与美元流动性泛滥有紧密联系。

因此,明年的宏观经济政策要充分考虑上述两层含义中的不确定性影响,采取防范措施:一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没有必要扩张,但也不宜紧缩,尤其是货币政策,不能因为物价而步步紧缩。二是对物价上涨的理解不能偏执地认为就是因为货币多了,对其中的社会心理预期以及内外游资应予以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十二五”最重要是结构调整

中国经济时报:明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你认为此次经济工作会议应如何体现这一安排?

刘尚希:明年宏观经济政策不仅要考虑经济增长与物价问题,还要考虑如何使未来五年规划的实施起好步,开好头,其中最重要的是结构调整,不能因为保增长、控物价而把结构调整暂时搁置一边。为了兼顾上述三个方面,对经济增长的期望保持在7%—9%即可,不宜偏高;对物价上涨的期望保持在3%—5%较好,不宜追求低于3%的物价上涨率。

我国物价上涨中的外部因素影响越来越大,一是输入性因素,如美元贬值引发的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二是国际游资的隐性进入,不仅是房地产、金融产品,而且粮食、棉花等农产品也成为国际游资的追逐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制定过低的物价上涨目标是不现实的,而且靠货币政策的紧缩也难以收到效果。

民生是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经济时报:“十二五”规划建议中确定了未来五年的主题和主线,并明确提出民生是发展和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年的经济工作中应如何贯彻这一精神?

刘尚希:民生是发展和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未来五年以及之后都不应改变。更好地保障和不断改善民生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也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那么,民生的载体是什么?其实就是“消费状态”。这有三层涵义:一是消费水平随着经济增长而相应提升,二是消费的平等性随着经济增长而日益明显;三是消费的安全性随着经济增长而显著提高。只谈消费水平的提升是远远不够的,扩大内需中的消费,更多是指一个“数量”概念,应避免仅仅满足于“消费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这样的指标。

消费包括居民私人消费和政府提供的公共消费。改善民生,需要从这两个方面同时下工夫。私人消费与收入分配有紧密关联,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特别是调整工资与利润的分配关系是关键。公共消费与政府财政密切相关,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消费性投资和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是基本条件,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医疗、卫生防疫、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方面是重点。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