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战略性新兴产业助力产业结构调整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张一鸣 作者:admin 责编:

在中国现有的增长模式面临严峻挑战的当下,如何才能解决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怎么样才能推进中国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3月20日召开的第十二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认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加快转变步骤的重要举措。

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存在三方面的挑战,一方面主要资源性产品消费占全球总消费的比重明显的大于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经济的比重,单位产品的能源、资源消耗水平也明显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矛盾和问题十分突出,一般加工工业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比重过大,工业增加值率的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以及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

上述问题是否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将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苗圩认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能解决这些问题,还将有利于中国缩短与发达国家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的距离。

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是以重大的技术突破和重大的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新一代的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七个方面最终被确定为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并被被认为是增强中国社会可持续的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

而中国特有的经济环境,决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走一条与发达国家不同的路。苗圩提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要处理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关系。

“培育发展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并不意味着对传统产业的简单替代,而是通过促进新兴技术的产业化和传统产业的高技术化来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他说,一方面大多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必须依赖于传统产业所形成的技术积累、制造能力、产业组织等基础的支撑。另一方面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重要方向是发展战略性的新兴产业,通过技术的创新、组织的创新和管理制度的变革,传统产业也可以转变成为新兴产业、现代产业;此外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迫切需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牵引和带动。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坚持把技术创新作为主攻方向,这是由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的创新驱动的特征决定的。苗圩强调,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要利用全球创新要素和资源,还要把本土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战略的导向和主要的目标,并要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

商业模式的创新将有助于技术创新的更好实现。苗圩指出,必须高度重视商业模式创新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当中的作用同时,还要重视市场配套设施的建设。“比如新能源发电就需要储能等相关设施的配套,物联网的配套也需要组织、实施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示范工程,为新兴产业的产业化、商业化搭建平台。”苗圩举例说。

而体制机制的创新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苗圩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说明。一是要尊重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的规律,放宽准入的门槛,简化审批的程序,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体制的改革,为各种资本有序地进入和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的保障;二是要综合运用产业、税收、财政、金融等手段,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的激励功能,有效促进技术创新和资源优化的配置;三要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技术标准,切实保障创新者的权益。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