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珍惜结构调整“窗口期”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王龙云 作者:admin 责编:

   中国经济再次迎来结构调整“窗口期”,这一判断已在国内产官学三界形成普遍共识。从内部因素来看,持续多年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渐式微,强化了通过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就外部环境来说,全球经济复苏步入以“慢”为特征的新常态,主要经济体财政和货币政策走向相对清晰,各国都在寻找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动能,既对中国深化经济改革、进行结构调整提供了强大的倒逼动力,也为加快经济转型留下了宝贵的时间和腾挪的空间。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其《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作出的判断,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将缓慢增长,从地区上讲,将呈“三速复苏”格局。在主要经济体的政策目标上,已逐渐从应对金融危机转移到确保增长和就业上来。就货币政策而言,不久前美联储再次向市场重申其继续保持量化宽松政策的决心,日本央行有过之而无不及,欧洲央行、澳大利亚联储、印度央行等纷纷降息,概而论之,“宽”字诀仍是主基调。从财政政策看,美欧都在思考如何避免过度紧缩对经济复苏造成负面冲击,在美国,尽管“自动减赤计划”已开始实施,但白宫和财政部希望将“副作用”降到最低,欧洲政策制定者们也开始调整航向,在寻求放宽重债国家紧缩政策执行度的同时,着手定位财政紧缩和稳定增长之间的平衡点。值得注意的是,主要发达国家都不约而同地主动调整经济结构,通过政策倾斜培育新兴支柱产业,为经济可持续增长注入新动能。因此,在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下,利用主要发达经济体依然处于调整阶段的时间窗口,加快进行结构调整,理应成为未来一个时期制定中国经济增长策略的主线。
  需要考虑的是,由中国内生因素和外部环境合力之下共同开启的所谓“窗口期”能持续多久,又会在何种因素下关闭?就外部环境而言,短期内不会发生重大改变,但从中期来看,各种潜在变量将产生叠加效应,可能对中国经济产生深刻影响。一方面,目前全球弱势复苏格局仍需整固,增长动能不足、流动性猛增、主权债务危机隐患未除,都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后果;另一方面,从中期看,主要经济体有可能出现政策翻转,尤其是宽松货币政策将进入退出时段,将为中国调整经济结构增加难度。此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各自进行着新一轮产业布局,力图成为美国学者里夫金等人所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引领者,国际上发达经济体正在谋求制定新的“游戏规则”,在国际金融和全球贸易领域重新划分专属领地,其进程的快慢与成效的多寡,将对中国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产生重要影响。
  总而言之,既然“窗口”已然打开,就要积极、全面地把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贯穿到持续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以及不断改善民生的过程当中,以此在今后的全球经济比拼中多一分胜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此前所言,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国际竞争历来就是时间和速度的竞争,谁动作快,谁就能抢占先机,掌控制高点和主动权;谁动作慢,谁就会丢失机会,被别人甩在后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