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PPI剪刀差扩大货币政策或按兵不动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汪时锋 作者:admin 责编:
如同月初PMI中购进价格所预示的下滑趋势那样,4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6%,环比下降0.6%,凸显企业销售承压,实体经济需求回复乏力。
与此同时,4月CPI继续温和上升,同比上涨2.4%,与PPI之间的“剪刀差”在继续扩大;再加上M2居高不下,这让货币当局在降息的决定上有些举棋不定,转而用数量化调整手段予以观望。
PPI持续下滑显需求不足
数据显示,工业出厂产品中,生产资料价格下滑是工业出产价格下滑最主要的压力。其中,4月份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5%,影响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2.68个百分点,完全抵消了生活资料价格0.3%的增长水平。特别是煤炭、铁矿石和非金属矿为主的采掘工业价格下滑幅度高达8.2%,而这些行业也正是前期生产过剩的行业。
值得注意的是,PPI的这一降幅远大于此前-2%左右的市场预期,PPI所显现的实体生产乏力已经让股市承压,昨日收盘时沪指下滑了0.65%。
对于PPI所反映的经济形势,一些分析师已经采用了“通缩”的字眼。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PPI作为衡量工业品出厂价格的指数,其降幅的进一步扩大表明工业领域受制于需求的相对疲弱、产能过剩压力凸显,当前已经陷入通缩的格局。从结构看,消费类价格涨幅高于生产类,与当前实体经济的表现一致,经济正在呈现不一样的增长格局。
李慧勇还认为,从价格指数与企业盈利的关系看,PPI减PPIRM(原材料购进价格)之差的拐点领先于企业毛利率增速的拐点。当前两者剪刀差已经出现回落,如果这种趋势延续,将影响企业盈利。
一季度,中国的钢铁、煤炭、水泥、化工四大行业的利润均呈负增长状态,如果需求没有恢复,难以看到这些产能过剩的行业利润好转。
一些企业家曾希望新一届政府上台后再次启动增长刺激措施,但从两个月来的高层经济会议来看,产能过剩被新一届政府列为经济待解的主要矛盾之一,政府似乎没有提升刺激的打算,而希望继续借此机会调整过剩产能。
货币政策或按兵不动仅数量调节
由于美、日连续量化宽松,以及欧洲央行在上周四宣布降息,外部经济货币环境进一步放宽,让外界猜测中国可能调整利率,PPI所反映的经济增长乏力也催生了一些对降息的猜测,但央行是否出手恐怕还需看CPI数据。
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CPI同比上涨2.4%,较上月增幅放大0.3个百分点,通胀水平总体宽松。
市场和国家统计局认为,涨幅放大的原因来自蔬菜价格上涨。夏季即将到来,鲜菜鲜蔬大量上市,将迎来传统上的价格下滑期,加上猪肉价格为代表的肉禽价格在4月继续保持下滑,使得未来CPI中的新涨价因素可能有所削弱。
但野村证券的经济学家张智威担心,基期效应仍会促使CPI上升。他预计CPI在5月会达到2.7%,6月会达到2.9%,接近3%的政府调整目标,而这降低了降息的可能。
胡迟认为,二季度CPI不会持续走高,但他强调各种推高物价的因素依然会发生作用,而且目前的流动性很充足,值得货币政策警惕。
高盛高华中国经济学家宋宇则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分析。他认为,如果下周一发布的实体经济数据弱于预期,较低的CPI和PPI 通胀率可以为政策调整提供更大空间。但如果数据符合9.5%的市场平均预期,政策很可能没有进一步放松的紧迫性。
虽然没有调整利率,但央行在举棋不定中似乎已经开始行动。
时隔17个月后,央行在本月重启央票发行,但外界认为,央票发行期限相对较长,央行的这次动作重启意在调节资金,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的收紧。
胡迟也相信,这次操作显示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近期降准和降息应该是小概率事件。央行应当是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信贷的微调来维持必要的流动性,而结构性减税政策则会得到加强,以帮助企业减轻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