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区域发展八大重点时间: 2017-11-09信息来源:《瞭望》新闻周刊(京),2017年第44期 作者:肖金成 张燕 责编:qgy_admin
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意味着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进入新阶段。区域协调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推动我国区域发展的重大部署。对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具有里程碑意义。
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化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施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引领区域发展的战略。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并将其纳入国家七大战略之中,意味着我国开始了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新阶段。
中国是发展中大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较大的差异性,各个区域具有比较优势,需要对这些不同的优势进行整合,加强区域合作,不断缩小区域差距。为加强区域合作,应该改变“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打破区域分割、各自为政的状况,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走出一条科学持续、协同发展的路子,达到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
从当前区域发展来看,还存在诸多不协调不平衡不充分的地方,如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相对落后、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协调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就是要解决区域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通过促进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让改革开放新时代发展成果更充分、更公平地惠及不同地区的人民。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就是要立足新时代新特点新趋势,引导要素跨区域有序流动、促进产业梯度联动发展,优化区域发展结构、融合城乡发展,构建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新时期区域协调重点任务
首先,加大力度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短板,这些地区居民收入水平低、基本公共服务质量不高、自我发展能力弱,大多也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要按照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坚持精准扶贫,在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上重点扶持,进一步加大对口支援或帮扶力度,强化东西扶贫协作,既要促进困难地区加快实现稳定脱贫,也要努力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
其次,进一步统筹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协调发展。十九大报告提出,“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为各区域指出了发展方向和重点。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积极推动沿大江大河、沿边沿海和沿重要交通干线的经济支撑带建设,通过经济支撑带建设带动区域联动发展,深化区域合作,促进资源要素跨区域有序自由流动,增强在新旧动能转换上的区域协调性,促进不同区域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其三,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多个城市群。城市群对产业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对人口的吸纳能力不断提高,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日益扩大。下一步,应着力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带动更大区域的经济发展。应以城市群带动和支撑区域发展,促进群区耦合联动;促进产城融合,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发展特色小镇,促进城乡融合,带动农村地区发展;促进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对进入城市的农业转移人口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其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着力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统筹推进京津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河北经济社会发展、区域环境治理和民生改善等重点任务,优化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布局,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辐射带动环渤海地区和北方腹地发展,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和治理“大城市病”的新路子,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新模式,为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探索新经验。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抉择,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在中国北方培育像深圳、浦东一样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其五,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按照十九大部署,要“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也就是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统筹推进长江重大生态修复、航道治理、沿江公用码头等重大工程和项目建设,构建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发挥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支持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联动合作,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
其六,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资源型地区具有较强的资源依赖性特征,产业层次较低或结构单一,综合创新能力有限,市场竞争力较弱。老工业区、独立工矿区、采煤沉陷区、国有林区等,面临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生态严重退化等问题,迫切需要探索转型发展新路径。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加大扶持力度,同时要推进体制创新,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对于有条件形成新发展能力的地区,要挖掘新优势,积极培育新动能和接续替代产业,尽快摆脱传统发展模式,实现转型发展。
其七,加快边疆发展。推进边疆发展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边疆人民生活水平,确保边疆巩固和边境安全。要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契机,推动沿边经济带规划建设。在边境地区建设一批中等规模城市,推进边境城市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建设一批对外开放的窗口,提升沿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边疆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全面推动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以保基本、补短板为重点,着力实施强基固边、民生安边、产业兴边、开放睦边、生态护边、团结稳边,建设繁荣稳定和谐边境,巩固祖国边防。
其八,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域国土是我国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海洋强国是积极拓展我国发展战略空间的重大举措。以陆促海、以海带陆,加强陆海基础设施对接、促进陆海产业融合发展、推动陆海生态环境共建共保,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培育壮大海洋经济,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加快构建陆海统筹开发格局,推动我国过去以陆地国土开发为主逐步走向陆海国土统筹发展。
构建区域协调新机制
一是要建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支持机制。中央财政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改革预算制度,增加规范性转移支付的比重,减少专项转移支付的比重,推进不同区域政府支出的均等化水平和公共福利均等化水平。提高区域政策的精准性和时效性,加强区域政策与其他宏观调控政策的协同配合,不断构建完善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
二是要建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市场机制。通过完善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提高产业吸纳能力。通过碳汇交易和生态补偿机制提高欠发达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
三是要建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互助机制。通过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发达地区应在扶贫、教育、管理等方面给予欠发达地区帮助,每年提出一定比例的预算资金支持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派出一定数量的干部帮助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
四是要建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合作机制。在开发区建设、医疗机构、生态工程建设等领域开展合作。
围绕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勇于创新、深化改革,创新更多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更好地协调区际利益关系,推动区域发展更加公平高效,全面提升我国区域治理能力,既要补齐区域协调发展的短板,更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质量迈进。LW
责任编辑 q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