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

实施区域政策不能简单一刀切时间: 2017-11-28信息来源:记者 蒋琪 作者:qgy_admin 责编: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围绕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第五次专题研讨会近日在京举办,专家学者们就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实施区域政策不能简单一刀切

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李吉平表示,实施区域政策不能简单一刀切,对各种区域,根据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发展程度,要有不同的监管考核评价机制。要有差别考核,差别监管。要在一些财务指标之外,还要再设立一些新指标。特别对那些符合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目标、成长性高的项目,要有市场培养、培育的机制,鼓励银行,鼓励发展,鼓励培养的考核监管,要上升到法规立法程度。

“从银行、金融角度来看,支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也存在不平衡的问题,特别是在制度安排和运行机制上,还有进一步改善的必要和空间。”李吉平说。

李吉平表示,关于评价指标。现在评价考核银行、企业和项目,主要是看财务指标,考核监管也以此为主要依据,风险的度量和评判亦如此。首先,需要在指导思想上,建立建设与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市场不成熟这个现状相适应的制度政策安排、运行机制和考核监管体系。第二,需要提高对银行、金融的风险容忍度,建立以促进发展为目标的大风险观,建立容错纠错的理念和机制。出了一点风险而过度追责,就会出现由于害怕担责任而不作为。同时,银行也需要提高对市场、对企业、对项目的风险容忍度,确立培育市场、培育项目的意识和机制,躲着风险走是没有出路的。开发性金融的理念和实践之所以能够得到中央和各方的认同,就是在这方面提供了成功经验和解决方案。第三,在实施政策包括考核监管上,往往需要切一刀,但不能简单一刀切。对东西南北中不同区域,对工业、商业和基础设施等不同项目,需要根据不同的发育程度和发展阶段,实行不同的监管考核评价,进行差异化管理。第四,除财务指标之外,需要考虑新设一些评价考核指标。特别是对那些符合国家总体战略、符合区域发展要求、具有成长性的产业和企业,给以足够的培养期,建立有效的培育机制,从政策和机制上鼓励银行、金融、企业积极作为。第五,这些制度上的设计安排,和与此相适应的指标体系和考核监管,需要上升到法规法律层面,使大家都有所遵循,在全社会形成依规依法办事的局面。

把区域发展的新空间开发好,利用好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张大卫指出,区域经济已出现了由产业、部门间的分工向产业链分工的转换。新分工可以使越来越多的供需在不同的地点完成,专业分工和经济活动与地理聚集的关系逐渐弱化,跨地区之间分工成为可能。因此,如何运用好互联网、物联网和航空、高铁等运输手段的进步,使市场可以在更大空间范围配置资源,从而开拓出新的经济空间,要求基本生产要素和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形成低成本和高效率的供应链。

“我国在指导区域协调发展时,越来越重视开拓区域发展的经济空间问题,在编制城市群发展规划、引导城市一体化发展和融合发展、设立城市新区等方面也顺应了这一规律。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雄安新区和一些地方提出的构建大都市圈的设想是符合十九大关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张大卫介绍说。

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是重要的区域经济布局的信号。参与全球现代供应链也必须应用心技术、发展新业态、嫁接新模式,这些都对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新课题。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离不开支撑平台和载体

“既要发挥已有的平台和载体的支撑作用,同时另外又要培育一些新的能够支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说。

范恒山进一步表示,培育新平台有两点“特别重要”:湾区建设和城市群。一是粤港澳湾区的建设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要成为全世界的头号湾区和最重要的创新基地。但是又非常难,难在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制度不同,法律制度不同等等。以前的毛病就在于协同性不够,如果不解决协同性的问题,这个大湾区的建设就很难。二是城市群,突出中心城市带动城市群的发展也成为统筹城乡、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最后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今后要形成以中心城市为引领,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这么一个带动城乡发展,融合城乡,通过这个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范恒山说,注意总结部分地区借势超常发展的经验,探索加快缩小地区差距的新路径。原来传统意义上的长期落后的地区,借势新经济、新科技、新路径、新模式,在一些方面超越原来落后的产业基础和经济基础,实现新经济的重造或者是新经济的构造,从而追跑现在在某些方面处于相对领先的位置。这方面要好好总结,同时借鉴推广到缩小差距上。(责编:蒋琪、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