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

我国要开发和利用好区域发展的新空间时间: 2017-11-29信息来源:张大卫 记者 刘丹阳 作者:qgy_admin 责编: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将“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作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之一,这为我国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的区域发展指明了方向。认真领会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区域发展的系统论述和深刻内涵,贯彻落实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和保障。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大卫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第五次研讨会上发表了题目为“拓展区域发展空间的三个问题”的演讲,作为学习十九大“试试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体会。

    张大卫谈了三点体会:首先是关于区域的概念;其次是区域发展的态势;最后是区域发展的新趋势。
    区域的语言学概念主要是指土地的界划,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区域已经是外延扩大了的复合型概念,但它的本质特点仍然是指地理的界划,作为空间结构,我们往往称之为“地理空间”。比如,将国土概略划为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等,以及边疆、陆地海洋也是这样一个概念。
    但区域的概念中包含一些我们所熟知的其他特点,它往往在地理空间上附着一些新的内涵而延伸出来。如革命老区是历史空间,民族地区增加了人文的空间,贫困地区是指经济发展不充分的区域,是经济空间的概念。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区域的概念更加复合,更加系统化,外延也更加扩大。如“一带一路”建设是新的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之一,它的内涵既包括了地理空间,也包含了历史、人文、经济空间,它不只是一个思想单元,而已然是四维空间的概念。
     城市和乡村也是这样,它既是地理空间也是经济空间。在城镇化尚不发达的我国,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它往往也指人文空间,甚至可以简单的把城镇分为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区域,城乡居民也有着不同的身份。
    对于如何顺应区域发展的规律,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同时也针对近年来区域发展分化明显和一些区域存在的问题,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区域政策协调机制,并在不同章节里安排了八项重大举措:
    继续用分类指导的区域政策去推动。对四大板块,分别以强化举措、深化改革、发挥优势,创新引领为政策导向。
    通过引导重点区域发展去推动。把推进京津冀协同、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问题作为重点区域提出了引导性的政策。
    通过加快城镇化进程去推动。特别是强调了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人口市民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等。
    通过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去推动。强调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格局。这些举措还具体点到了加大西部开发力度、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自由贸易港等。
    通过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去推动。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可以大大提升区域间的连通性。没有这种高效率、低成本的连通,处于不同地理空间的区域,要实现协调发展就成一句空话。
    通过扶贫攻坚去推动。强调东西部扶贫协作,促进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和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
    通过优化国土开发布局去推动。强调加强国土的空间用途管制,积极构建生态廊道和生态多样性保护网络。针对不同区域存在的生态环保问题,采取国土绿化、湿地保护和防治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等综合治理措施。
通过差异化区域政策去推动。如资源型地区、边疆地区、海域如何扶持发展等。基本覆盖了区域发展的主要领域,这些举措完整地建立起了我国区域发展的战略预期和政策框架。   
    我国区域发展空间形态主要是以“地理空间”为基础的,由于在国土和规划的管理上,我们有中央、省、市、县、乡五级行政管理体制。因而,这些地理空间某种程度上要体现在行政界划的行政空间上,地方的同志往往把它称之为落地。有规划,但是不能把它落地的话,这个规划就是空的。比如说我国的土地管理制度,实行的是空间和用途的双重管制,所谓空间管制指的就是对地理空间的管制,它实际上限制的是土地资源作为要素,不能在不同行政区划内随意配置。建设规划也存在这个问题。
    在座的很多领导专家同志当时支持我们搞中原城市群,搞郑汴一体化,因为受制于行政区划的影响,规划没法落地,只有到土地二调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时才能落地。2008年我们推进全省的产业集聚区建设,实行五规合一,实际上是把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矿产资源开发的规划按投影的要求进行了统一,并与行政区划进行了衔接,多个产业集聚区发展得又快又好。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一些地理空间已经限制了城镇规模和区域发展的地方,经济的聚集活动需要突破地理空间的约束,市场在配置资源时也追求更高的空间效率。产业的链接和配套、居民对宜居环境和城市功能改善的需要,也产生了打破地理空间限制的要求。这就形成了我国区域发展的一个重要态势,城市和产业的布局更多的由地理空间转向经济空间,这使区域协调成为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
    所谓经济空间,是指特定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结构以空间投影的概念形成的特定地理区域。它主要表现为经济要素在空间的分布、分工和链接状态,是经济结构不断由分散到集中、由低级到高级的适应过程。
    经济空间的形成和演变受自然地理、历史沿革和文化基因的影响,当然也受人为的行政区划的影响。如果尊重经济规律,重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经济空间”最后会改变地理上的空间结构,形成区域经济的一体化。特别是在交通、通信条件出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上,在较大区域或沿城市带、交通廊道建立密切的经济联系已成为常态。国际上一些大城市群和都市圈的成功发展都是顺应了这一规律的结果。
    我国在指导区域协调发展时,越来越重视开拓区域发展的经济空间问题,在编制城市群发展规划、引导城市一体化发展和融合发展、设立城市新区等方面也顺应了这一规律。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和一些地方提出的构建大都市圈的设想都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实践。
    因此,我们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由地理空间更多地转向经济空间的要求,破除行政区划等地理空间因素对按经济空间配置资源的各种限制,不断改革行政和经济管理的体制与方法,促进区域经济实现融合发展和协调发展。
   总书记在十九大之前召开的中央深改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强调了“四个坚定不移”,提出要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开放,对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对此,我们要认真领会,把区域发展的新空间开发好,利用好。
   经济空间主要是由分工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形成的,它也必然受技术、产业组织的影响。当前,全球化深入推进,我们正受到新工业革命引发的产业变革的深刻影响。区域经济已出现了由产业、部门间的分工向产业链分工的转换。新分工可以使越来越多的供需在不同的地点完成,专业分工和经济活动与地理聚集的关系逐渐弱化,跨地区分工成为可能。
    互联网、物联网和航空、高铁等运输手段的进步,使市场可以在更大空间范围配置资源,从而开拓出新的经济空间。它要求基本生产要素和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形成低成本和高效率的供应链。它有时是碎片化的、分散、去中心和去中间化的,有时又是高度聚合集成的。这就跳出了我们传统的“地理空间”和“经济空间”的概念,其关键在于联结方式。   
    这对我们研究区域发展带来了新问题,但也有一些国际经验可以借鉴。1996年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规划时,确立了拯救纽约都市圈的全新理念。这一理念的核心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扩大地区竞争力和视野,强调纽约与新泽西州和康狄格涅州共同繁荣的重要性,以及面对全球供应链要实现再连接、再中心化的思路。
    总书记高度重视全球化新工业革命带来的产业变革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去年杭州召开的G20峰会上,他就呼吁抓住数字经济、新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等重大机遇,迎接它所带来的挑战。之后又反复提醒要重视数字经济等新业态的发展问题。在视察指导各地工作时,总书记都反复强调在新科技革命面前要以改革、开放、创新来促进发展,开拓新的空间。十八大以后总书记几次视察河南,一次就提出来要买全球、卖全球,实际上就是说在配置资源、寻找市场的时候要以全球为市场。最近,总书记对郑州的一个重要批示就是要支持郑州和路卢森堡建设“空中丝绸之路”,要求在郑州和卢森堡这两个 欧洲与中国的中部区构建起“双枢纽”,通过物流的集疏配置资源,实现产业链接。
    十九大报告有两处论述既“新”又“深”。一方面是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新动能。另一方面是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企业。
    上述这些重要观点既是对全国说的,也是对区域和地方说的。一些先进的、发达的、创新和开放发展意识强、条件好的地区闻风而动,像珠三角、长三角区域,看到了这是一个改善产业分工、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一些省市提出了要在新一轮发展中担当起引领国家创新发展的责任、担当起引领全国乃至全球产业变革的责任、担当起率先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甚至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责任。在新科技革命和全球化的冲击下,区域发展新一轮竞争开始了,这确实出现了区域战略的如何再平衡问题。
    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是一个重要的区域经济布局的信号。参与全球现代供应链也必须应用新技术、发展新业态、嫁接新模式,这些都对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新课题。而这其中的关键是能够找到支撑区域横坐标和纵坐标发展的空间。
初步考虑了一下,区域发展的新空间可能有以下四个领域:
    开放空间。要利用好全球的天空、海洋资源,跳出地域限制,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成为全球现代供应链的节点;积极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寻找市场。   
    网络空间。发展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用它们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运用先进理念和技术构建数字化信息平台,强化平台获得和配置资源的能力,开发利用各类信息特别是大数据资源,形成新的要素支撑。
    功能性空间。加强各类基础设施的配套和系统化能力,特别要重视信息网络、快速交通、现代物流、金融资源配置、通关便利化等能力的构建;提升枢纽、口岸等功能区和开放窗口的功效。
    智慧空间。支持创新,用好国内外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本,对产业、城市进行智慧化改造,推动实现智连万物;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鼓励发展共享经济,保护和开发利用好知识产权。
    这些新空间对区域、产业、企业发展都是一片蓝海,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责任编辑  q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