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内涵、特征与发展途径研究时间: 2015-08-29信息来源:李春佳 作者:wyg_admin 责编:
摘要:对智慧城市的内涵做了界定,提出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应是知识与知识资本的广泛应用,智慧城市发展基本途径和内容应包括城市市民知识化、城市技术智能化和城市环境智慧化三方面良性互动,并结合北京智慧城市建设的案例分析,给出发展智慧城市的对策建议,探讨建设与发展智慧城市的新策略与模式。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规划,知识资本,物联网
O 引言
智慧城市是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点问题,也是面向未来的战略问题。20世纪末,以数字化为背景,数字城市得以发展。进入21世纪,城市功能进一步升级,城市文明进一步向前发展,进入智慧城市发展阶段。智慧城市使得科技与文化融合,并且还原知识本质形态,进而内生新的文化和科技。知识与知识资本从游离形态发展为主流形态。人们也认识到数字城市并不是真正的智慧城市,数字城市必须向前迈进一步才是智慧城市。因此如何构建智慧城市、推进城市升级是值得各界研究的问题。
目前智慧城市在我国正蓬勃发展,处于试点推广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理论研究、实践应用等问题。文章结合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研究展开论述,主题鲜明地界定了智慧城市的内涵,归纳了其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探索其发展的基本途径、内容,并结合北京智慧城市建设的案例分析,给出发展智慧城市的对策建议,探讨建设与发展智慧城市的新策略与模式。
1 智慧城市的内涵界定
智慧城市出现,既是这一时代偶然的现象,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2010年美国著名跨国公司IBM在“智慧地球”的基础上,首先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陆续衍生出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社区、智慧建筑等概念,甚至大有言必“智慧”的趋势。然而,很少人能够准确理解其真实内涵,各国学者对智慧城市的认识也是千差万别,大都未能在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和社会经济背景下认识智慧城市本质。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智慧”在人们的理解中逐渐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城市”同样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从现有对于智慧城市的认识来看,不难发现目前对于智慧城市的定义,体现在技术和社会知识两方面,包含了几个共同的要素,即创新、知识、物联网、互联网以及云计算。其中运用得比较广泛的定义,大致意思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的,实现全面感知、广泛互联、智慧融合应用的以及可持续创新的,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1]。这一定义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智慧的技术特征,但主题不够明确、鲜明,具有一定局限性。
文章结合知识经济的战略背景,认为智慧城市的科学内涵应该是:以知识与知识资本广泛应用为特征,以互联网、物联网和云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手段,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智慧环境为目标,整合城市人才、设施、资源等要件,服务于社会经济生活的新型城市。简单地说,就是基于知识产品和知识资本市场智能交换与应用的城市。
2 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知识与知识资本广泛应用
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人们容易认为大量地采用智能技术是智慧城市的标志,往往忽略了智慧城市的根本动力来源于高度知识化的事实。智慧城市建设是综合软实力的增加,而不是硬件的简单累加。网络技术、云技术、硬件技术都需要人去掌控,需要引进人才、技术骨干、专家、知识分子,以及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科研机构。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首先需要有“智慧大脑”,知识资本载体或者所有者充当了“智慧大脑”的角色。在发展智慧城市过程中,首先应当具有建设智慧城市的人才,也就是知识资本。知识资本管理是智慧城市的前提条件,城市智慧化的过程实质就是城市知识化的过程,是由低级知识含量向高级知识含量发展的过程。人才始终是智慧城市的核心推动力量。组织、制度、文化等背后无不是有人在创造。所以,知识就是力量,人才是传承、发展、创造城市文明的根本。知识和知识资本广泛应用,是智慧城市的最基本特征。
例如,美国教授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概念,它是指一个城市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反映国家和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2];也是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精神面貌、人才素质、荣誉形象的一个集中体现,包括制度层面的制度体制、行为层面的文明规范、文化层面的人文底蕴等。发挥好城市的软实力水平,对内整合民众的力量,发挥民众的聪明才智,对外吸引人才、资金和技术,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才能充分带动城市化建设。
再如,知识与知识资本的结晶——科技成果,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科技成果规模化应用,可以产生科技集群效应,推动城市的快速发展。科技成果是具有学术、科研与经济价值的知识产品,有助于城市发展取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城市科技成果的规模化及其应用也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特征。
3 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途径与内容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包括软件和硬件两方面建设。实际上,城市软件应当优先于城市硬件建设,即人们应当回归到对于人类社会深层次经济需求的思考——理想中的智慧城市是服务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和谐环境。智慧城市的基本内容应是城市环境、人与技术的统一,包括三个方面:城市市民知识化、城市技术智能化和城市环境智慧化,“三位一体”共同发展。城市环境智慧化是基础,城市市民知识化是关键,城市技术智能化是特征(图1)。
图1 智慧城市建设内在逻辑与外在表现统一的结构图
3.1 城市市民知识化是关键
城市市民知识化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最重要环节,它包括市民的教育、培训和综合素质提高等内容。市民的知识化关键是激活和释放人才的知识资本存量,以往认为技术是关键有失偏颇。智慧城市的建设,当然要依靠雄厚的货币资本,用以建设相关基础设施、机房和购买硬件等,但仅仅依靠货币资本的支撑是不够的。智慧城市建设还需要城市的管理者、科技界、教育界等各界人士以及全体市民智力的支撑,即知识资本的支撑。因为,建设智慧城市要求全体城市居民要有一定的知识文化水平,要求城市具有一定的科技水平,以使城市本身具有一定的研发能力,有引进、调试、安装硬件的技术力量,还要有教育培训机构对干部和广大市民的培训,才能使政府主管部门、全体市民能够掌握、使用和发挥硬件的功能,也才能实现城市的管理、生产、生活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与智能化。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细胞,市民知识化,尤其要对企业员工进行知识化,内容包括:(1)知识协同管理,包括知识流通、知识存贮与知识更新,例如,知识库的建设、业务知识的管理、内部沟通方式的构建等;(2)知识资本量化管理,包括知识人才、技术人才、骨干人才的量化管理以及知识产权的量化管理;(3)知识资本流通管理,在实践中,对知识资本进行流通、交易与管理;(4)坚持民本思想,这也是市民知识化的重要构成要素,有利于保证市民的知识资本权益。
3.2 城市技术智能化是特征
智慧城市给人最直观的体会就是无处不在的智能技术。把握智能技术的集约化、高效化和自动化等特点,通过引进智能技术,使得城市生活、工作以及管理变得更加的便捷、高效、智能。智能技术包括条码识别技术、激光扫描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云技术等,是智慧城市的硬件要素。由感知、传输、支撑、应用等层面技术平台共同构成了一个技术服务网络,使得物与物之间、人与物之间进行感知、互动和交流。人们在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条件下,可以跨地区、跨行业即时进行交流。智能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每一个领域,尤其是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金融、文化等领域。物联网技术,就是一个智能技术的整合,将线下的商品与网络紧密联系在一起,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到自己心仪的商品。同时,智慧城市的发展反过来也促进了技术的进一步革新,使得城市动起来,变成一个技术的联合体。
3.3 城市环境智慧化是基础
环境智慧化特点是用智能技术改造人类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政府管控与公共产品的提供。
智慧城市管理是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北京已经构建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智慧城管服务架构,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大力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社会化,共同参与城市的政务管理,做到全方位管理。注重通过泛在网络、移动技术等手段,依托执法城管通、市民城管通等载体实现无所不在的互联和随时随地随身的智能融合服务。
市政府应提供智慧公共产品,让学校、医院、公园、博物馆等实现智能化。包括:公共虚拟社区、交通设施、通讯设施等。例如,生活设施,包括电教、影音、娱乐等,服务于市民的学习、生活与娱乐,实现智能融合随时、随地、随需的应用;交通运输,将物联网与现代物流结合起来,实现一体化的物流运输与汽车的安全行驶,在智慧技术的引导下,交通管理可以更加精确化。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编发:王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