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经济
推进能源革命 建设现代能源体系时间: 2017-05-09信息来源:何勇健 作者:hjr_admin 责编:
《规划》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新常态,将规划重点由“保供应”转到了“增效益”,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统筹谋划“十三五”能源发展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战略竞争力。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做好新形势下的能源战略规划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强调,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是长期战略,必须从当前做起,研究制定“十三五”能源规划,加快实施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编制了《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经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并报请国务院批准同意,由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正式印发。《规划》依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明确了我国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政策导向和重点任务,是“十三五”时期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
把握转型变革趋势,统筹谋划“十三五”能源发展
“十三五”时期,世界经济将深刻调整,国际能源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围绕能源市场和创新变革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呈现出能源供需宽松化、能源格局多极化、能源结构低碳化、能源系统智能化、国际竞争复杂化等特征。
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后,能源消费增速明显回落,油气替代煤炭、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双重更替进程加快,能源发展动力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能源供需方式和系统形态深刻变化。同时,我国传统能源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多重瓶颈,天然气消费市场亟需开拓,能源清洁替代任务艰巨,能源系统整体效率较低,适应能源转型变革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在多年来绷得很紧的供给保障压力基本缓解后,提高能源发展质量和效率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是“十三五”与以往时期相比最鲜明的特征。
面对新形势、新特征、新要求,《规划》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新常态,将规划重点由“保供应”转到了“增效益”,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统筹谋划“十三五”能源发展。在能源发展的理念和任务方面,突出了3个落到实处,一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把能源发展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战略思想落到实处。二是根据《纲要》要求,把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任务落到实处。三是按照中央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把“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在能源领域的具体任务落到实处。在能源发展指导思想方面,提出了4个“着力”,分别是着力优化能源系统,着力补齐能源发展短板,着力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着力提升能源普遍服务水平,通过这4个“着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在政策取向方面,规划统筹能源生产和消费,兼顾能源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提出了6个“更加注重”,分别是更加注重发展质量,调整存量,做优增量,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更加注重系统优化,积极构建智慧能源系统;更加注重市场规律,积极变革能源供需模式;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增强能源及相关产业竞争力;更加注重机制创新,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在发展目标方面,综合考虑安全、资源、环境、技术、经济等因素,提出了控制消费总量、优化能源结构、提升系统效率、推进低碳环保、化解过剩产能、提高普遍服务水平等方面目标,主要指标与“十三五”规划《纲要》衔接一致。
优化能源系统,提高能源发展质量和效率
当前我国能源系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效率低等问题,具体表现在能源布局不合理、煤炭产能过剩、部分地区弃风弃光弃水严重、煤电小时数下降等方面。为推进能源产业健康持续发展,《规划》将优化能源系统作为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通过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加强能源发展的统筹协调。
一是调整存量和优化增量的关系。调整存量就是优化产能,包括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以及安全、环保、技术、质量等标准,大力推进煤炭升级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煤电新投产规模,力争将煤电装机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使全国煤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达到合理水平。优化增量就是优化能源开发布局,按照提前落实市场空间的原则新建大型基地或项目,创新开发利用模式,提高就地消纳比例,根据目标市场落实情况推进外送通道建设。将风电、光伏布局向东中部转移,新增风电装机中,中东部地区约占58%,新增太阳能装机中,中东部地区约占56%。慎重研究论证新增跨区输送通道,优先考虑解决水电“弃水”问题和实现清洁能源的外送消纳。
二是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关系。《规划》一方面提出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有序推进水电开发,用新的模式开发利用好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扩大就地消纳,促进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坚持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不动摇,始终将其作为能源转型发展的立足点和首要任务。煤炭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我国的主体能源,这是我们最基本的国情。“十三五”期间,将着力做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大文章,深入实施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与节能改造,完成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4.2亿千瓦,节能改造3.4亿千瓦。积极推广应用清洁煤技术,大力发展煤炭洗选加工,推进低阶煤中低温热解等煤炭分质梯级利用,拓展煤炭清洁利用的方式和途径。同时,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全面使用国五、国六标准车用汽柴油,推广使用生物质燃料等清洁油品,提高石油消费清洁化水平。
三是供应与需求的关系。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除了供给侧发力,《规划》还从需求侧提出了系列举措,推动能源发展迈向高水平供需平衡。一方面,坚持节约优先,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创新生产生活用能模式。另一方面,着力提高能源消费清洁化水平,开展煤炭消费减量行动,全面实施散煤综合治理,积极开拓天然气消费市场,全面推进城镇燃气、天然气发电、交通燃料、工业燃料等领域的天然气规模化利用,深入推进电能替代。通过努力,到2020年,煤炭消费比重降低到58%以下,天然气消费比重力争达到10%,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到27%以上。
着力补齐能源发展短板,增强能源发展后劲
“十三五”时期是推动能源革命的蓄力加速期,能源发展仍面临资源环境约束、质量效益不高、基础设施薄弱、关键技术缺乏等间题,需要瞄准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的目标,加紧补齐发展短板,增强发展后劲。
在供给保障能力建设方面,既要通过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强化能源安全保障根基,也要发挥非常规资源潜力,积极推进页岩气示范区和煤层气产业化基地建设,提高资源接续能力,推进煤制油、煤制气示范工程建设,提升战略保障能力。2020年,页岩气产量达到300亿立方米,煤层气(煤矿瓦斯)利用量达到160亿立方米。形成煤制油产能1300万吨、煤制气产能170亿立方米,生物质液体燃料产能1000万吨。
在非化石能源开发方面,从当前发展基础的趋势看,我国提出的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15%的目标是能够实现的,难点在于2030年非化石能源比重20%的目标。“十三五”时期,要做好资源、环境、通道和市场条件的统筹,超前布局、积极稳妥推进建设周期长、配套要求高的水电和核电项目,实现接续滚动发展,“十三五”新开工水电6000万千瓦以上,2020年在建核电装机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为完成2030年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合理把握新能源发展节奏,更加关注提高发展质量,全面协调推进风电开发,推动太阳能多元化利用,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
在能源系统调峰能力建设方面,“十三五”期间,将加快抽水蓄能、气电、龙头水电站等优质调峰电站建设,同时,加大既有的热电联产机组、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力度,积极开展储能示范工程建设,加快电力市场建设和价格机制改革,多措并举改善能源系统调峰性能,减少冗余投资建设和运行成本,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开工建设抽水蓄能电站6000万千瓦,气电装机规模达到1.1亿千瓦,实施火电灵活性改造2.1亿千瓦。同时,为缓解天然气调峰压力,将继续加大储气库建设力度,加快建设沿海LNG和城市储气调峰设施,实施“能效储气库”建设工程,提高天然气需求侧响应能力。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按照系统安全、流向合理、优化存量、弥补短板的原则,稳步有序推进跨省区电力输送通道建设,完善区域和省级骨干电网,加强配电网建设改造,在健全网架的同时加快智能化升级,着力提高电网利用效率。统筹推进油气管网建设,在提升骨干网输送和进口接收能力的同时,注重增强区域间协调互济供给能力和终端覆盖能力,加强支线管网建设,打通“最后一公里”。
在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方面,按照“应用一批、示范一批、攻关一批”的思路,加快推进能源重大技术研发、重大装备制造与重大示范工程建设,超前部署重点领域核心技术集中攻关,集中力量加快突破页岩气、深海油气、天然气水合物等勘探开发能源发展的关键技术以及新能源并网、风电核心控制、核电乏燃料后处理等技术,发展先进高效节能技术。
培育能源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激发发展活力
随着全球新一轮能源变革兴起,信息、传感、智能控制等技术与能源产业互动融合,太阳能、风能、新能源汽车技术日益成熟,氢能燃料电池、大规模储能、第四代核电等技术在不久的将来有望取得突破。分布式能源、微网、智慧能源等新业态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能主体参与能源生产和市场交易,能源生产消费新模式层出不穷。
新的形势下,我们既要加快改造传统能源生产利用模式,也要通过能源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培育壮大,倒逼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一是加快推动智能电网、智能微网、电动汽车以及大规模储能等各种新技术的发展,推动着分布式能源的广泛利用,推进能源与信息、材料、生物等领域新技术深度融合,构建能源生产、输送、使用和储能体系协调发展、集成互补的能源互联网。二是推广应用供能用能新模式,实施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工程,推进电力、热力、燃气等不同供能系统统筹发展,因地制宜推广天然气热电冷三联供、分布式再生能源发电、地热能供暖制冷等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的供能模式,促进能源梯级综合利用,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三是创新能源管理体制机制,为能源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拓展市场空间,创造良好政策环境。完善能源市场体系和价格机制,推动形成新技术、新产业的商业化运作机制,开展售电业务和增量配电业务放开改革,加强能源需求侧管理,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综合节能服务等市场化机制和新型商业模式,增强能源生产、输送、消费各环节以及各方市场主体的互动响应能力。
提高能源普遍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为落实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规划》坚持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为立足点,以能源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为目标,通过采取以下措施,切实提高能源普遍服务水平,实现全民共享能源福利。
一是完善居民用能基础设施。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实施城市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统筹电网升级改造与电能替代,满足居民采暖领域电能替代。扩大天然气管网覆盖范围,提高民生用气保障能力。二是精准实施能源扶贫工程。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加快能源扶贫项目建设,调整完善收益分配机制,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继续强化定点扶贫,重点实施光伏、水电、天然气开发利用等扶贫工程。三是提高能源普遍服务水平。完善能源设施维修和技术服务站,保障城乡居民用能需求,降低居民用能成本。提高天然气供给普及率,全面释放天然气民用需求,2020年城镇气化率达到57%,用气人口达到4.7亿。四是大力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地区生物质能、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鼓励分布式光伏发电与设施农业发展相结合,实现农村能源供应多元化、便捷化、清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