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
“排头兵”长三角时间: 2016-09-17信息来源:郑新钰 作者:ws 责编:
“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这是今年6月出台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对于长三角地区的定位。
这个承载着我国最大经济量能的城市群不辱使命。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凭借三省一市,以75000多亿的经济总量,贡献了全国GDP总量的四分之一。
担负李克强总理赋予的争当新一轮改革开放排头兵的重任,长三角地区正在奋力一搏。
交通互联 拉近城市距离
晚上7点,昆山市花桥站,李女士走下地铁,就在二十分钟前,她还在上海境内。这条串起两个城市的地铁是上海的11号线,东起上海迪士尼站,西至昆山花桥站,全长86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地铁线路,同时,也是国内第一条跨省地铁。
昆山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昆山对人才的需求很大,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地铁11号线通达昆山后,越来越多居住在上海的人才也愿意前往昆山工作了。”
事实上,在三角地区,像李女士一样,借着交通的便利,在一个城市居住,另一个城市工作的人还有很多。
据了解,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区域内部分都市圈间通勤已缩短到了半小时以内,一些地方已实现公交IC卡互联互通。交通的互联互通一方面为昆山这样的中小城市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对于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来讲,把人口容量、环境容量腾出了一部分,提升了城市品质。
此前出台的《规划》中就明确提出,长三角要创造联动发展新模式,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和长江黄金水道为主通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对此,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雯表示,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不仅跨越空间壁垒,更将带来人才、信息、资金的互联互通。
此外,江苏省社科联研究室主任刘西忠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还指出,交通一体化只是城市一体化的基础,下一步,城市之间的互动,也要由基础设施和商贸为主,向公共服务和政策制度一体的方向转变,由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变,由以板块为主的发展向板块、轴带、城市群协调并进转变。
产业升级 避免同质竞争
《规划》提出,要共建内聚外合的开放型创新网络构建协同创新格局。建设以上海为中心、宁杭合为支点、其他城市为节点的网络化创新体系。
据记者了解,今年前五个月,上海的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领域,在一系列科技成果的推动下持续发力;推动整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总产值由跌转增,增幅高于工业增速5.2个百分点。
而南京,正在全力打造中国智能制造名城。目前,南京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已经聚集了100多家企业加入。南京市委书记黄莉新表示,通过优化制造业发展导向与空间布局,鼓励传统生产模式向智能制造模式转型,实施智能工厂培育计划,加快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等先进制造系统、智能制造设备的推广与应用,推动南京制造向南京智造转变。
在杭州,一大批长三角传统外贸企业和制造企业乘着跨境电商的东风已经扬帆出海。跨境电商帮助传统外贸和制造企业找到了更大的市场。
不过,从事城市群研究的桂林理工大学教授曾鹏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长三角地区经济实力雄厚,各方都有重点发展的产业,但仍存在由于发展的目标相似,产业结构雷同而出现的城市之间互相攀比、无原则竞争的情况。
庆幸的是,产业的分工协作、错位发展已经在长三角地区逐步涌现。目前,江苏太仓港和上海上港集团开展资本合作,尝试错位发展。双方共同成立上港正和集装箱码头,在业务上,上港集团主营远洋业务,太仓港主营近洋业务,避免同质竞争。
开放发展 塑造全球影响力
对于长三角城市群来讲,还有一项不得不提的重要使命——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
《规划》指出,长三角城市群要打造在亚太乃至全球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金融服务体系、国际商务服务体系、国际物流网络体系,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对于这种期待,长三角城市群能否担得下来?
早在2014年9月,长江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启动,初期试点上海、南京、宁波、杭州、合肥五个关区,随后推广至长江经济带12个海关。截止目前为止,仅江苏就有8万多家进出口企业,七成以上货物从上海口岸出口。实施通关一体化改革后,上海自贸区的海关监管创新在区域内复制推广,使企业通关成本进一步降低。
据记者了解,2015年,上海全年新设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5家,累计落户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535家,数量居中国内地首位。
此外,最新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货物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分别占全国的32%和55%。
“长三角已经完全具备了成为国际一流城市群的条件。”对长三角地区未来走向,曾鹏充满信心,他建议我国应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程度。
据悉,未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及亚太示范电子口岸网络运营中心、中德合作(安徽)智慧产业园、中澳现代产业园(舟山)、中意宁波生态园等一大批新的双边多边开放合作平台都将在长三角落地。
万山
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