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特写 >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向全世界开放时间: 2016-07-11信息来源:刘慧 作者:ws 责编:

 
    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掀开了东西方之间的面纱。古丝绸之路横贯欧亚大陆,并延展 到地中海,成为亚洲、欧洲、非洲的合作共赢之路。中国自倡议共建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theBeltandRoad)以来,与沿线国家结出了早期的果实。“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的,把蓝图变成现实需要做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中国为此还设立了丝路基金,倡导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带一路”如何做好“五通”,是本期圆桌论坛讨论的话题。
 
    嘉宾
 
    赵 磊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一带一路”课题主持人
 
    武长海 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贸易法学会常务理事、理论经济学博士后
 
    梁海明 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新丝绸之路正在延伸和扩展,从蓝图绘制的那一天起,理想正在照进现实,无论你是欣喜,是支持,是怀疑,是不解,它已经吸引了60多个国家的目光。从七世纪的古丝绸之路开始,到现在的二十一世纪,经历了千年沉浮,“一带一路”将重新复兴,并推进各国的经济合作和贸易交流,乃至民心相通。
 
    纵观世界,目前已有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响应“一带一路”。2016年6月举行的丝路国际论坛上,中国与中东欧的“领头羊”波兰宣布展开在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合作。7月9日,印度前国家安全顾问梅农主导完成的报告建议,印度不应该盲目地反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而应积极参与其中,增加印度与亚太地区的连通性。英国《经济学人》日前也发表文章称,中国将用“一带一路”的外交政策影响甚至重塑世界众多国家的经济。
 
    具有经济属性的合作共赢
 
    中国经济时报:古丝绸之路是七世纪时一条连接中国和中亚、中东、非洲以及欧洲的古代通商要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提出共建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一带一路”主要由有两大板块组成,跨大西洋板块和跨太平洋板块。有外媒评论称,随着中国直接投资的不断增加,“一带一路”已经开始对亚、欧两个大陆是肩并肩的不同贸易板块的理念提出了挑战。它也是中国经济和外交扩张的重要通路。中国最大规模的外交及经济政策正在渐进加速、初显成形。各位对此作何评价?
 
    赵磊:“一带一路”不纯粹是经济一体化,而是有经济属性的多边合作共赢,它甚至还有文化属性、外交属性。从政策沟通上,要打造友好的周边关系,促进经济合作共赢,文化上使得各国文明互现,外交上充分协调沟通。当然,中国积极的外交政策不具有排他性。在传统地缘国际关系中,总有国家担心有排他的第三方,实际上,中国是希望塑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提供全球治理的公共产品,而不具有排他性,这一点必须要特别强调。
 
    传统的贸易思维是多点的WTO模式,全球的贸易安排是以发展最慢的那个 “轮子”来约束的。美国现在推出TPP协议,这是一个高门槛的贸易安排,大家“轮子”的转速至少差不多,但短板是会让很多国家不太适应,同时还附加了很多政治安排,包括对劳工的安排、对采购的安排、对经济透明度的要求等,所以,很多国家觉得TPP附加了很多政治条件,有主权干预之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正好是对这两种模式的一个补充,或者说是一种新的路径选择,首先“一带一路”没有门槛,其次没有政治要求,凡是支持的国家都可以参与,有合作意愿的可以制定日程表、进行谈判。
 
    我们称“一带一路”为新多边主义。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包括英国的北方经济引擎计划、澳大利亚的北方大开发计划、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计划,这些规划都可以和“一带一路”对接。而比较精准的、互补性强的国家之间可以制定一些高标准的细则,这是基于双边自愿的情况下。除了包括基础设施领域,如公路、桥梁、港口、网络等,还包括贸易领域,如自贸区建设、金融、丝路基金等,还有产能合作,如高铁、核电、产业园区建设等。
 
    目前中国和白俄罗斯的中白工业园区、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工业园区,这些园区都是产能合作的组成部分。除此之外,“一带一路”还包括人文交流,比如教育合作、媒体合作、智库合作等。基础设施等是“硬连通”,而“通心”工程则是“软连通”,根据相关国家的国情和地区差异性,相信“一带一路”的内容今后还会拓展,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特点,有些国家以农业为主,比如柬埔寨,所以中柬在农业合作领域就有空间。
 
    武长海:“一带一路”是由我国政府提出的一种倡议,是“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各国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重点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合作为主要内容,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沿线各国积极利用现有的双多边合作机制,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目前,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合作框架只是一种合作机制,而不是一种组织。为了推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的实施,我国还积极推动成立了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从实质上看,“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新时期主导的一种多边合作模式,能够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健康发展,使参与国互惠互利。
 
    梁海明:如今的“一带一路”倡议更多涉及到经济和文化领域。你可以把它想像成文化经济,因其核心是互联互通,包括政策、贸易、资金、设施和民心这五方面实现互通。实际上,“五通”大部分都是和经济和文化领域有关,那么,如何有步骤、有计划地实现呢?
 
    实际上,只要和这个国家经济实现更深层次合作,中国的民众再和这个国家打交道,建立深厚的感情基础,并且共同发展,两个国家不仅经济可以对接,从政府到民众的关系都会变得更好,外交资源也会变好。我觉得,“一带一路”并不是对美国的挑战,而是一种“对冲”。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美国政府鼓励制造业回流本土,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新兴国家非常希望其他国家前来投资,以此推动本国经济发展,但美国工厂离开了,中国现在到这些国家投资,怎么能认为这是一种挑战呢?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地球村,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不好,其他国家也会不好。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通过资金来稳定世界经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的经济,这种“对冲”是缘于欧美国家对这些国家的撤资,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共同发展,这完全不是挑战,而是很好的机遇。
 
    “一带一路”分重点和领域推进
 
    中国经济时报:“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的,不设国别范围,不搞排他性的制度设计,是一个协作性和参与性的倡议,核心是连通性。目前来看,中国的直接对外投资集中在“一带一路”的国家和地区,投资数量也呈上升趋势。为了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最近听到一些关于建立“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的声音,各位是赞成还是反对?
 
    赵磊:目前中国在建的双边自贸区,有中韩自贸区、中澳自贸区,在双边自贸区的基础上,打造一些区域性的自贸安排,比如中国与东盟、中国与海合会,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差异极大,其中有发达国家,有发展中国家;有高收入国家,也有极其贫困的国家,自贸区要求门槛相对一致、条件相对互补的国家。因而,建设“一带一路”也要做到心中有数,稳步推进。
 
    习近平主席前不久曾表示,“‘一带一路’建设切不可急功近利。”因此,“一带一路”的推进应当有重点区域、重点国别、重点领域、重点项目,而不是“撒胡椒面”,重点区域比如中亚、东南亚、中东欧,在重点区域中选择重点国别,比如捷克、波兰,在东盟中选择新加坡,甚至泰国、印尼等。国际社会有些国家对“一带一路”很重视,但也有一些情绪化的表现,可能不是特别了解“一带一路”,甚至带有一些轻视,所以未来应该客观理性地推进。
 
    梁海明:现在有不少人对自贸区缺乏认识,甚至存在误解。首先要明确是成立自贸区 (freeTradeArea)还是自贸园区(FreeTradeZone)。自由贸易区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通过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分阶段取消绝大部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如中国与新西兰、智利等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议,属于自由贸易区,涵盖范围是两国的全部关税领土,定位是国与国合作性质的,两国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的市场准入条件接近于全方位。自由贸易园区是指国家在几个特定的区域内设立的实施优惠政策及推行特殊监管政策的区域。定位是区域性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的市场准入条件是有限制条件的,相当于保税区、经济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的2.0升级版。地方政府需要有清晰的定位,避免大而全,避免规划太多高大上的产业,要仔细权衡计划能否真正落地,想清楚再设立。
 
    一些地方政府提出要分别通过与一些核心国家建立自贸平台,以打通与拉丁美洲、欧洲和非洲等的自贸通道。想法虽然好,但要考虑别国的实际需求,并非所有国家对自贸平台都感兴趣。以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巴西为例,由于货币贬值、外资大量撤退,巴西政府近年来更倾向通过内需推动经济。因此,即使全球贸易协议扩展,巴西也透过南美地区的南方共同市场,以及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签订了几项协议,但一直未有实质性突破。部分协议也只限于优惠税率,经贸深度合作、服务贸易等议题均无深入探讨。中国与巴西产业结构相似,巴西政府向来视中国为竞争对手,设立诸多贸易壁垒。中国的地方政府要与巴西建立自贸平台,难度有些大。
 
    地方政府和他国建立自贸平台要有针对性,更要看他国的意愿,而非一厢情愿。另外,必须先和一些国家进行充分沟通,要充分、深入了解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现状,否则的话,设立自贸平台只会吃力不讨好。有舆论甚至政府官员认为,多设立自贸区,在国际航运、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等方面下功夫,可以在中国内地复制几个新加坡、香港,这种想法实际操作起来很难。
 
    新加坡的国际航运中心不是一日建成的,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虽然身处马六甲海峡的优越地理位置,也有身靠东盟国家的便利条件,但新加坡为了发展航运,不但成立海洋法庭,更争取世界大海运公司都去落户,土地几乎是送的,给予一切可能的优惠。表面上看,新加坡当时是吃亏了,失去了不少利益,但到后来,只要开设海运公司,就不能不到新加坡去,因为新加坡已经是世界航运中心。这就是所谓的 “车票效应”,必须先有车票,才能上车。
 
    中国政府要考虑的是,到底可以付出多大的代价去买这张“车票”?即使买到“车票”,要用什么后发优势去与新加坡竞争呢?较佳的选择还是与新加坡、香港错位发展,采取互相合作和良性竞争的形式,才更能促进自贸区的各项建设。地方政府要清楚认识到自贸区的利弊,消除误解,如此才能加快发展与世界各国、尤其是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也能有助于发展本地经济。
 
    武长海:中国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主体、以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为两翼的对外发展战略如何实现落地?从长远来看,我认为必须构建由中国政府主导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与的“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其实现应当是遵循由主要国家牵头和倡议,由易到难,先双边到多边,谈判议题由简单到复杂的渐进过程。因此,应当加快与沿线各国的双边FTA或BIT协定谈判,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形成面向亚欧的自由贸易区的网路,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自由、公平、公正的全球开放性多边贸易和投资体系建设,最终建成“一带一路”自贸区。自由贸易区不仅包括货物贸易自由化,还涉及服务贸易、投资、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化等更多领域的相互承诺,是一个国家实施多双边合作战略的手段。当然,中国在选择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自由贸易区建设时,可以紧紧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作为谈判和合作重点。
 
    美国等一些国家对于中国提出的 “一带一路”倡议,有以下观点: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论;中国版再平衡战略论;中国经济自我救赎论;中国新怀柔政策论。而通过“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各国成为平等的、主动的参与者和建设者,可以化解一些国家的歪曲和曲解。TPP是由美国主导、12个国家参与的自由贸易区,其经济规模占全球总量的36%,贸易规模占全球总量的27.6%。TPP包含的议题有28个,不仅涵盖传统的WTO双边和多边传统议题,还包括国有企业、电子商务、劳工、环境、竞争政策等新议题,超出了以往任何一项自由贸易区的内容。以目前中国的发展阶段看,还难以接受全部议题,但TPP作为一项新的自由贸易协定,具有贸易投资的虹吸和转移效应,会自然排斥中国与TPP相关成员的既有贸易和投资。“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实施,能把既有的双多边谈话、声明、备忘录、合作协议等上升到具有法律效力的层面并制度化,抵御TPP带来的不利影响。
 
    因此,首先应当创新合作机制、合作规则和合作理念。通过构建双边为主、多边为辅的政府间交流机制,建立“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治理新机制。并签订多领域、多层次的合作协定,包括:共建丝绸之路合作协议、双边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政府间经贸合作协定、司法协助协定、交通运输协定。以开放性和多元化为原则,采取先易后难、灵活多样的方式,如先签署框架协定、早期收获计划,只要符合互利互惠原则,双方都能够接受、能够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削弱贸易投资成本和壁垒的协定都可以签署。这些自由贸易区以网状式进行发展,相互交错。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能够为“一带一路”多边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提供支撑。待条件成熟时,发展沿线各国参与的“一带一路”多边自由贸易区。该自贸区将涵盖多个领域,通过实施 “一带一路”多边自由贸易区,以使相关国家的价值观和外交政策目标与中国相互协调,提升经济实力、外交实力和软实力。
 
    据世界银行数据计算,1990年至2013年间,全球贸易、跨境直接投资年均增长速度为7.8%和9.7%,而“一带一路”相关65个国家同期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13.1%和16.5%;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2010年至2013年期间,“一带一路”相关各国对外贸易、外资净流入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13.9%和6.2%,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4.6个百分点和3.4个百分点。通过“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的实施,预计未来的十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规模占比有望提升50%以上,成为中国的主要贸易和投资伙伴。
 
    香港可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经济时报: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香港在“一带一路”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梁海明:多数港人对于“一带一路”倡议既熟悉,又陌生。熟悉之处在于各个场合时有听闻,陌生之处在于不知如何把握机遇。香港须把握区域经济合作新机遇。201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年,2014年是规划之年,2015年是发布之年,未来几年将是标志性项目落地之年。中国政府要推动标志性项目落地,除了围绕重点方向、重点国别、重大领域和重点项目来推进实施之外,亦会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当中一个合作重点,就是澜沧江—湄公河合作。
 
    澜湄合作机制成员包括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六个国家,是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上述六国共商、共建、共享的平台。相较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中国香港对于澜湄合作成员国更为了解,港商、港人过往与成员国亦有不少合作、交流。故此,香港大可舍远求近,捕捉中央政府未来要和周边国家加强合作的思路,尽早布局澜湄合作各成员国,以抢先机。
 
    “一带一路”建设的四大金融组织包括亚投行、金砖银行、丝路基金和亚洲金融合作协会,亚洲金融合作协会是为了推动亚洲金融进一步互联互通、深化合作,增强亚洲金融在国际金融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香港要巩固和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应考虑积极参与亚洲金融合作协会,争取协会总部设在香港。皆因亚洲经济持续发展,亚洲区域性银行已逐渐发展,区域间的金融活动也愈来愈多,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的创建可进一步推动亚洲国家在财金领域的互联互通、合作。
 
    鉴于中国未来将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香港与其走向国际,不如着重亚洲;与其放眼全球,不如胸怀周边,只有尽早挖掘、捕捉眼前的机遇,并力助国家参与完善以至制定国际经济组织、金融组织的顶层设计,如此才能凸显香港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一带一路”中不可或缺的角色。香港未来要深入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要更加主动地和内地融合,尤其是要加强和泛珠三角地区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共同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


                                                                                      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