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特写 >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战略下对外能源合作中的大国竞争及对策时间: 2016-11-25信息来源:邹赟 作者:hjr_admin 责编: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区域能源合作无法绕开大国因素,必须在政治、经济等因素的竞争中努力寻求合作,以确保我国的能源安全。文章在阐述“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对外能源合作中遭遇大国竞争的可能的基础上,分析遭遇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大国竞争的情况。应正视中美之间的竞争合作现实,强化能源领域的协调沟通,推动中美能源利益共同体形成;加强中俄能源合作,推进能源领域互联互通,加强新能源开发合作,正确处理好双方利益关系;中印两国应努力实现扩大在全球能源市场的话语权,逐步提高两国的整体议价能力。
     [关键词]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大国竞争;对策
     [中图分类号]F0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5)11—0025—04
     [作者简介]邹赟(1976—),女,江苏常州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经济贸易系讲师,研究方向:经济学。
     DOI:10.16331/j.cnki.issn1002—736x.2015.11.006
 
BigPower Competition in Energy Cooperation Under "One Belt One Road" and Countermeasures
Zou Yun
(Economy and Trade Department, Henan University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Economy, Zhengzhou, Henan 450044)
     Abstract: Energy, a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resource,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the competition of international market power. We must seek cooperation in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other factors of competition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China's energy.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ossibility of power competition in China's foreign energy cooperation under the "One Belt One Road", analyzes the situation of encounter competi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Russia, India and other countries, and put forward the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admit the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as well as enforce the communication in energy field and promote the community of interests; enforce the energy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especially in energy development; China and India should expand the right to speak in the global market so as to promote the right of bargaining.
     Key words: "One Belt One Road"; energy cooperation; big—power competition
 
  中国领导人在2013年相继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被称为“一带一路”。从外部来看,“一带一路”是中国政府在新时期的外交重点,中国将在重视传统外交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对周边地区的重视,意在加强与大周边地区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区域合作。从内部来看,“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有助于中国西部大开发、民族地区开发战略的实施,进一步缓解国内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区域失衡现象,实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2013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为34亿吨标准煤,其中,原油和原煤占84%,新能源所占比例非常低。因此,从内部来看,“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有助于进一步缓解国内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失衡现象,实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美国、俄罗斯和印度是“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突出的大国,在地区事务中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也在地区内有着各自的核心利益。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推进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将与这些大国产生对话和冲突,尤其是在能源领域,利益的矛盾和冲突将更加突出。对于中国而言,在实现“一带一路”战略有效推进的同时,要控制好与各个大国间的利益冲突,避免恶性竞争,真正让“一带一路”战略成为推进中国经济发展、稳定大周边安全形势、扩大中国在地区事务中影响力的重要战略举措。
 
     一、“一带一路”战略下对外能源合作中面临的大国博弈
 
     (一)与美国的博弈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其战略着眼是全球范围,对于中国这样正处于崛起进程中的大国,美国总是充满了警惕。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能源合作的重要目标地区,中亚、西亚以及东南亚,美国都有着明显的存在。比如,在中亚地区,早在20世纪90年代,凭借中亚五国独立初期经济状况不好的机会,美国政府第一次将触角深入到独联体。而在新世纪之初,为支持阿富汗反恐,美国通过租借机场、军事基地等方法,实现了在中亚地区的驻军,成为能够直接影响该地区事务的大国。事实上,近年来美国一直推行“重返亚太”的战略,意图通过安全事务方面的亚太再平衡,从而制衡中国。在经济事务上,其不仅借助现有的多边合作机制制造竞争态势,同时也通过扩大其盟友间的经济合作,如美国东盟经济合作协议的加强、美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将其盟友绑上与中国经济竞争的战车。在“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支撑地区,如中亚、南亚和东南亚等地,则对中国对外经济合作项目说三道四,借口环保问题,不断给中国对外经贸合作项目施压。能源作为事关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自然会受到美国的重点照顾,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合作中,很容易受到美国的制衡和阻挠。
 
     (二)与俄罗斯的博弈
 
     作为超级大国的继承者,俄罗斯实力虽然远不能和苏联相比,但继承了苏联庞大军火库的俄罗斯近年来经济有所好转,雄心斗志再次燃起。一直以来,俄罗斯在西亚、南亚地区有着不俗的影响力,更将中亚地区视为其后院,在中国借助“一带一路”加强与中亚地区能源合作的过程中,俄罗斯充满了疑虑,更担心其主导的欧亚一体化进程受到影响。作为独联体的大哥,俄罗斯不遗余力地推进欧亚一体化,以巩固其在中亚地区的主导权。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对能源有着巨大的需求,而中亚地区恰恰正是全球能源资源和产量都非常可观的地区,中国与中亚各国能源领域的深度合作,以及互联互通建设的快速推进,都让俄罗斯担心不已。为此,俄罗斯也在不断给中国中亚能源合作设置障碍。比如,俄罗斯借口中吉乌铁路的铁轨与俄式铁轨不统一而问题多多。而随着中国与中亚地区石油管道的铺设,俄罗斯既担心中国对中亚地区能源的“掠夺”,也担心中国借助能源领域合作,在更多领域与中亚各国的经贸合作,从而获得在中亚地区更大的话语权,影响其欧亚一体化实施。可以预见,在中国中亚能源合作上,如何降低俄罗斯的忧虑,减少其对立行为,避免出现恶性竞争,从而为“一带一路”的能源合作提供更加宽松的地区环境,显得至关重要。
 
     (三)与印度的博弈
 
     印度对中国充满兴趣,但同时又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怀有复杂的情感。在中国借助“一带一路”开展对外能源合作上,印度同样与中国有着复杂的博弈。一方面,印度作为地区性大国,一直在为获得更大的全球事务话语权而努力。在“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地区,比如南亚、东南亚和中亚,印度或是将其视为自己的“领地”,或是将其视为自己努力的方向。近年来,印度加强了与缅甸、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的双边关系,并与东盟在更多领域开展合作。而在印度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上,同样缺少能源自给的印度将其视为自己解决能源供应的重要地区,不断扩大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能源贸易规模。在此情况下,印度自然不愿意看到中国在南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频频出现,很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另一方面,作为近年来为数不多保持经济高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印度与中国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尤其是在能源领域,同样缺少能源又需要大量能源以支撑其经济发展,印度与中国在能源领域不可避免地存在竞争。印度不愿意也不会让中国在经济发展和地区影响上甩开印度太多,在中国的能源合作中设置障碍将会成为印度很自然的选择。比如,中国在获得哈萨克斯坦卡沙甘油田项目的开发权后,印度媒体曾直言这是在抢印度人的合同。还比如,中国泰国铁路项目一经提出,反对声音最大的不是美国和东南亚国家,反倒是印度。中国帮助巴基斯坦建设瓜达尔港,也曾一度让印度耿耿于怀。
 
     二、“一带一路”战略下对外能源合作中大国博弈的应对之策
 
     (一)与美国关系的处理之道
 
     “一带一路”是中国外交的重要举措,在此基础上加强与沿线国家的能源合作,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国不可能因为美国的反对而放弃与沿线国家的能源合作。当然,如果能够将两国的分歧控制在有限范围,并通过谈判、合作消除分歧带来的不利影响将更有利于双方。要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使“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更加有利于保障我们能源安全的合作项目。
 
     1. 正视中美之间的竞争合作现实。虽然中美之间互为对方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能源进口的大部分也来自于美国的势力范围——中东,但双方并不会是蜜月伙伴,而是在政治、经贸、安全和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存在竞争或者冲突,有些还会因为社会结构不同而难以调和。“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亚、中东、东南亚都是全球重要的能源产地,也是美国十分重视的地区,主要因为这关系着美国的美元霸权、经济稳定和全球霸主地位。随着美国页岩油开发的加大,从上述地区进口原油的规模正在减少,作为全球原油进口第一大国,中国自然成为各个产油国重要的合作伙伴。“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不仅从各国进口原油,同时也推动着当地基础设施、能源行业等领域建设,中国与美国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力也出现此消彼长,这无疑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制衡中国成为其必然的选择。但与此同时,美国与中国完全可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开发中开展互利互惠的合作。比如,在中亚地区,中国政府、中亚各国都在打击恐怖分子的合作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在中东地区,美国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双方在能源的稳定供应、能源运输安全以及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上拥有很好的合作前景。再比如,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GMS)上,中美就能源政策制定、能源互联互通进行了合作尝试并取得令双方满意的结果。可以看到,中美双方在能源领域占主流的还是竞争与合作的交织,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对外能源合作中,美国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但并不是完全的负面因素,应在扩大共同利益、增加互信的基础上,尽量减少美国对中国与沿线国家能源合作的抵触情绪。
 
     2. 强化能源领域的协调沟通。中美两国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大国,双方良好的协调沟通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早在2013年中美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双方已就能源资源问题的沟通对话定下了基调,这是双方竞争与合作的必然结果。与之相适应的是,中国应借助这一原则规定,加强与美国政府的沟通,就“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与沿线国家能源合作相关事宜进行解释,并建立一个更加有效的对话沟通机制,减少相同项目下的重复沟通,给中国对外能源合作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也减少其它国家与中国开展合作的压力感。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能源消耗的增长也会直线上升,对石油、天然气、电力等能源的进口依赖将会越来越明显,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能源领域的深度合作将成为家常便饭。在此情况下,非常有必要与美国建立良好的协调沟通机制,在尊重彼此利益诉求的基础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对方在能源领域的举措。当前重点是就中亚、中东地区的能源领域开发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以保障中国能源安全。比如,在能源沟通协调机制的需求下,中国可以在不伤害自身安全利益的前提下,加大与美国反恐合作,以换取美国的理解和支持。在美国大规模开发国内页岩油气以后,其原油进口量持续下降,虽然最近2年来国际原油价格的下跌打击了美国国内页岩油的开采积极性,但从长远来看,美国的原油进口下降趋势将会持续。而同期的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力刺激下,原油需求量持续上升,在国内原油产量得不到补充的情况下,中国原油进口量将会越来越大。在中亚、西亚这些盛产油气的地区,中美两国的冲突基础也会越来越小,双方强化能源领域的协调沟通,直至开展能源领域合作可能性就会越来越大。
 
     3. 加强大项目合作,推动中美能源利益共同体形成。在“一带一路”区域能源合作一事上,中国不仅是要努力化解中美双方的分歧,方便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能源合作,更重要的是在能源开发、消费上与美国形成事实上的利益共同体,使其失去制衡中国能源消费的理由。可以在一些区域合作协定框架内,或是在中美双方协定下,就一些能源领域的大项目上开展双方合作,共同推进能源项目建设。比如,当前中美在GMS框架下,发挥着其发起者的作用,共同推进东南亚能源项目建设。其通过亚洲开展银行为一些大型能源项目提供资金贷款,迅速提高了发电、输电项目的建设速度,也使得当地的电力交易迅速扩大。中国先后建设了多条输电线路,2004—2014年的十年间,南方电网公司累计向越南送电732亿度,向老挝送电4.5亿度,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而且,这种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中美两国完全可以在线路建设、技术研发、企业联合等多个方面开展合作。再比如,中美两国都从中东地区进口大量原油,双方可以在沙特、阿联酋、伊拉克等地的石油技术研发、投融资、开采、运输等领域开展合作。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提高当地产油与油品加工能力,同时也可以为两国提供稳定的原油供给。通过重大项目的合作和利益共享,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双方的分歧与摩擦, 实现能源合作的顺利推进。
 
     (二)与俄罗斯的处理之道
 
     俄罗斯作为独联体的最大国家和原来超级大国的继承者,其在中亚地区事务上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中国中亚能源合作也无法绕开俄罗斯。而且,同为全球能源重要的输出国,中国中亚能源合作本来就与其外贸存在竞争关系。由于受到美国的压制,俄罗斯对中国这样的重要伙伴给予的足够重视,是双方可以在很多领域形成合作的重要基础。
 
     1. 加强中俄能源合作。从目前来看,在美国强大的压力下,俄罗斯与中国抱团取暖的目的比较强,对于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中国在能源领域与中亚地区、西亚国家的合作总体上还是持欢迎态度。同时,俄罗斯作为全球重要的能源输出地,其自身与中国的能源合作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过去的十几年间,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也一直没有中断,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多次出现波折,但总体的能源合作水平还是向前发展的,双方能源合作的巨大的潜力也得到进一步释放,中国得到了宝贵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俄罗斯则保持着良好的外贸成绩,双方受益多多。在“一带一路”战略视野下,中俄双方可以进一步加强领导能源合作。实施好已有协议。在过去的十多年间,中俄之间一直就能源领域合作进行谈判,俄方多次更改条件,给双方合作蒙上阴影。2014年5月,双方终于签订了每年供气380亿立方米,为期30年的天然气管道供气协议,这也是双方在能源领域合作迈出的最重要一步。但应该看到,这仅是一个协定,是否能够落到实处还需要双方的努力,而且从以往俄方的态度来看,我们应尽快就天然气管线建设,以及相关的融资、建设、技术等问题达成意向,争取早日开工建设,以确保协定的2018年供气的目标得以实现。除此之外,中俄双方还在原油供应等能源领域合作进行过多次谈判,形成了一些草签协议,应努力将这些由双方高层领导人达成的合作意向变成两国企业间的具体合作行为,以此加深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深度和互相依赖程度。
 
     2. 推进能源领域的互联互通。“五个互联互通”是中国领导人就“一带一路”建设提出的目标任务,对于中俄双方而言,即使是东线输气管道实现供气,其可运输量与中国巨大的市场相比还远远不够。应发挥好“一带一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统领作用,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以中俄西部管线建设为主要目标,推动新的原油、天然气管道线路的设计和建设。同时,开展中俄双方海上油气运输的设计调研,使双方能源运输从集中于管道运输向多元化运输转变,提高运输能力,进一步保障能源合作安全。可以与印度一起研究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从北到南跨越亚洲的管道建设,通过能源合作,进一步密切中俄印三个地区大国的关系。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将三国能源合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更可以通过能源合作,建立三国良好的对话协商机制,为“一带一路”战略在其它领域的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 加强新能源开发合作。除了传统的油气能源合作,在新能源领域同样有着巨大的合作空间。俄罗斯有着十分丰富的页岩油气资源,而中国目前的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已比较成熟,且有着令俄罗斯十分羡慕的雄厚资金,二者在此项目上开展合作,可以让俄罗斯丰富的页岩油气资源迅速转变成经济成果,这无疑将使双方的能源合作规模迅速扩大。除此之外,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双方同样有着合作的良好条件。发挥中国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技术优势和强大的投资能力,配合俄方有关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政策,目前双方已就这一领域合作进行了初步谈判,形成了相关协议。新能源作为未来世界能源发展的方向,对于缓解中国能源需求紧张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全球能源越来越紧张的今天,中俄双方的新能源合作如果能够有所实质举措和效果,也可以减少中国对中亚、西亚等地区油气资源的依赖,中俄双方的利益冲突将进一步下降,这无疑可以让双方在更加心平气和的情况下开展合作。目前中俄双方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始,如果合作能够成行,将给整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合作提供良好的示范。
 
     4. 正确处理双方利益关系。不可否认,俄罗斯对于中国力量进入中亚地区是抱有十分复杂心态的,无论这种进入的力量是体现在经济领域还是能源领域。由于同属于独联体国家体系,俄罗斯在中亚地区拥有非常浓厚的后院意识,也一直强调其在中亚地区的诸多战略利益。随着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国的步步紧逼,俄罗斯对其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抱有了更高的期望,俄政府希望在2015年底前能够在关税同盟等举措上实现突破。作为同样对中亚地区有着影响特别是巨大经济影响的大国,中国是俄方希望开展合作的对象。为此,对于中国倡导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给出了欢迎的姿态。当中国领导人表达出善意后,俄方同样也表示希望能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与中国开展经济合作,这将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国家能源稳定以及西部的安全。从本质上看,中俄在中亚地区合作大于竞争,双方的目标并没有严重的冲突。当前阶段,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上,美国和俄罗斯都要强于中国,中国对中亚地区的主导权并没有野望,中国更希望看到一个安全稳定的中亚,这也与中国打击恐怖主义目标相一致。而俄罗斯推出的欧亚经济联盟,更多的是为了维护其在独联体国家的影响力,发挥俄罗斯经济的主导地位,欧亚经济联盟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没有天然的冲突,二者如果处理得当,可以并行发展。对于中俄两国而言,要正确处理好双方的利益关系,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寻找到契合点,从而不断深化双方的经济、能源、安全等方面的合作,密切双方关系。
 
     (三)与印度的处理之道
 
     印度是一个具有雄心壮志的地区性大国,近年来经济增长很快,地区事务的影响力也是与日俱增。与中国一样,印度也是一个能源缺乏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其对能源的需求增长十分迅速。2014年,印度能源需求达到6.1亿吨油当量,几乎70%依靠进口实现。中亚地区、西亚地区是印度最重要的油气进口来源地。在中国能源的对外合作中,与印度存在一定的竞争,需要处理好与印度的关系。同为人口大国、经济快速增长大国,对外石油依存度都超过60%,这样的相似之处,使得双方在“找油”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冲突。近年来,双方都在争取与中亚、西亚以及非洲产油地区的能源合作力度,并努力扩大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力。以中亚地区为例,无论是中国还是印度,都有着天然的地缘优势,成为中印两国找油的首选地,双方的冲突显而易见。而对于中亚各国而言,自身经济落后,对能源的出口比较依赖,但在各个大国角逐中亚的过程中,他们更懂得如何发挥能源的重要性,在实现能源出口多样化的同时,保持在各个大国间的平衡。中印两国都面临着来自于西方发达国家石油企业的资本、技术等竞争,本就处于不利地位,如果双方还以相同的买方身份参与国际能源市场竞争,将很难避免“天价”买油、买气的局面,这无疑对双方都是不利的。因此,加强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势在必行。比如,双方是能源进口的大国,实际上双方的企业可以将勘探、开采、获得石油进口等方面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以买方的身份加强在石油输出国的活动,从而更好地保障各自的利益。将共同任务与挑战真正转变为两国合作的基础和动力,在加强沟通协调的基础上,扩大双方的合作,实现对外的一致性,以确保不会出现不必要的恶性竞争。比如,近年来中印两国在第三国协作勘探和开采油气资源的做法,非常值得肯定。苏丹的“大尼罗河项目”是双方一次成功的典范。此外,双方还通过组建投资公司,不仅联合收购了加拿大石油公司在叙利亚的石油资产,并在伊朗雅达瓦兰油田的开采步伐一致,使双方都从中获得了很好的利益保障。通过这些初步的能源合作,将双方的合作充实到“一带一路”构架中,使双方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更好地与中亚、西亚地区各国的能源合作,中印两国应努力在实现扩大的全球能源市场话语权上寻求突破,逐步提高两国的整体议价能力,缓解“亚洲溢价”效应,直至成立亚洲输入国集体议价机制,更好地保障中印两国的利益,更好地实现各自的能源自给。
 
     注释:
     ①潜旭明《“一带一路”战略的支点:中国与中东能源合作》,载于《阿拉伯世界研究》2014年第5期第21页。
     ②刘坚、牛华勇《“一带一路”带来区域能源合作新格局》,载于《中国石油报》2015年第4期第17页。
     ③缪建春、陈继东《南亚区域能源合作的现状与前景》,载于《中外能源》2009年第6期第58至59页。
     ④赵建波《东亚能源安全合作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4至25页。
     ⑤孙倩《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能源合作现状与前景展望》,载于《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2期第36页。
     ⑥李若曦《东北亚能源合作中管道运输领域法律问题研究》,吉林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1页。
     ⑦岳树梅《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能源合作法律机制研究》,载于《河北法学》2011年第4期第67页。
     ⑧刘锋《俄罗斯东部地区油气资源开发与中俄能源合作》,吉林大学2013硕士学位论文第35页。
 
[责任编辑:汤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