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特写 >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

中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思考时间: 2016-11-30信息来源:刘佳骏 汪川 作者:hjr_admin 责编:

  [摘要]中国出于能源效益和安全的考虑,非常重视丝绸之路的发展,早在2000年就提出了丝绸之路的倡议,并在中亚地区重新提出了多边倡议。中国公开提出倡议,目的是促进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和经济发展。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共同建设,实现以点(港口)带线(通道),由线扩大到面(腹地),再从面到区域(国家) 的发展进程,逐步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促进该区域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成为全球新的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意义;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5)06—0038—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京津冀城市群碳排放空间格局与影响机制研究(项目编号:41401188);中国社会
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研究项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研究。
  [作者简介]刘佳骏(1982—),男,河北唐山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后,研究方向:经济地理、产业布局;汪川(1982—),男,辽宁鞍山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宏观经济。
  DOI:10.16331/j.cnki.issn1002—736x.2015.06.008
 
Strategic Consideration on China's Construction of Maritim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in 21st Century
Liu Jiajun1,2, Wang Chuan3
(1.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conomy, CASS, Beijing 100836; 2.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01; 3. National Academy of Economic Strategy, CASS, Beijing 100045)

 
  Abstract: For energy efficiency and safety considerations, China governmen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put forward the Silk Road and Central Asia multilateral initiative in early 2000. The purpose of Chinese public initiatives is to promote the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along the maritime Silk Road country. By the "Sea Silk Road" common construction, it i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oint (port) to line (channel), to extended the line to surface (hinterland),then from the surface to the regional (state) dur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Finally it gradually formed 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regional cooperation, which will promote th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and structural adjustment. The maritim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will become a new economic growth point for the world.
  
Key words: Maritime Silk Road; strategic significance; problem; countermeasure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扩大同各国各地区利益汇合点的重大战略,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举措。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传承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平友好、互利共赢价值理念的基础上,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将有利于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促进相互信任,打造稳定的合作环境,为地区的长远稳定与繁荣发展创造新的机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将以海洋为载体,进一步串联、拓展和寻求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利益交汇点,激发各方的发展活力和潜在动力,构建更广阔领域的互利共赢关系。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建设方向将从中国沿海港口向南,过南海,经马六甲、龙目和巽他等海峡,沿印度洋北部,至波斯湾、红海、亚丁湾等海域。即以东盟及其成员国为依托,辐射带动周边及南亚地区,并延伸至中东、东非和欧洲。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就是通过海上互联互通、港口城市合作以及海洋经济合作等途径,把中国和沿线国家的临海港口城市串联起来,互通有无(刘赐贵,2014)。
 
  一、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意义
 
  建设“21世纪丝绸之路”的根本目的是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以实现区域内各国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和谐共处。从改革开放政策看,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中国全方位开放体系的需要,完善中国全面开放的格局;从经济开放角度看,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对中国开放型经济体系的补充和完善;从国际秩序的建设和发展来看,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有利于构建一个新的公平合理的国家秩序(张勇,201)。总而言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我国在新时期面对特定的国际国内形势提出的一项具有国家发展战略意义的决策,不仅对于国内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国际新秩序的形成与国际和平,也必将发挥重要作用;不仅对于经济和商贸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也必将产生重大影响。
 
  (一)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的内在要求,是未来中国的重要贸易区
 
  对中国来说,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整个“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涉及32个国家,约40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63.49%;生产总值约16万亿美元,占全世界生产总值的22.32%,这是一个人口众多、区域广阔的沿海经济带。数据显示,海洋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已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近90%的外贸进出口货物、95%的进口原油和99%的进口铁矿石通过海运进行;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一。从贸易角度来看,“海上丝绸之路”各国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2013年,海上丝绸之路国家(不含中国)人口约26亿,GDP总值达到7.4万亿美元,与中国的贸易总额达到7938亿美元,占2013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9.2%。中国对东盟、南亚及波斯湾航线、红海湾及印度洋西岸航线的贸易额分别达到4001.46亿美元、2334.54亿美元、265.53亿美元,分别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0.34%、6.04%、0.69%,合计共占17.07%,成为中国对外贸易重要组成部分。毋庸讳言,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的内在要求。
 
 
  (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新时期促进国内经济转型,扩大、优化对外开放格局的新引擎
 
  在历经30余年的改革开放后,现在我国经济呈现外向型经济特征十分明显,但同时也产生相当的困境:一是伴随着我国传统的劳动力资源价格、原材料资源价格等优势的逐渐缩小,使我国曾经以低廉价格为优势的商品出口面临很大制约;二是从对外开放的市场看,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疲软,以及过分依赖欧美市场所带来的风险,都使我国的对外开放面临困境。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潮流,将有效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拓展经济发展的腹地与市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因而,不论是对外开放,还是对内经济转型,都具有重要作用,成为促进国内经济转型发展,扩大、优化对外开放格局的又一新引擎。

  (三)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深化全球发展区域化,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重大战略部署 
 
  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一个重要的目的在于扩大、加深同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领域的交流,促进国际关系区域化的发展,营造我国发展的良好外部、特别是周边环境。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是对周边国家释放出和平发展的善意信号,是睦邻、安邻、富邻周边外交战略的具体体现。它将成为我国与沿线各国之间开拓新的合作领域、深化互利合作的战略契合点,通过大力发展经贸联系,在扩大我国经济的影响力的同时,也使周边国家更全面、更客观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从而有利于形成双方互信局面,为推动构建和平稳定、繁荣共进的周边环境提供基本前提。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带”的区域化发展,不仅具有一般意义上区域化发展的意义,而且具有建设国际新秩序的全球化意义,通过建设一条文明、和平、共赢的海上丝绸之路,为未来打破争端僵局、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互信,提供一个非常重要的通道和载体,这将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作出巨大贡献。
 
  二、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面临的问题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可能比“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更艰难、更复杂。开放必然出现多元,因为多元,相异与摩擦的存在就成为必然。这就意味着,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的经济或文化领域的摩擦和冲突就成为常态。目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主要面临以下挑战。
 

  
(一)大国博弈在相关地区对我国进行牵制

  
冷战结束后,美国将政治制度不同、经济快速崛起的中国视为潜在对手,积极编织以美日、美韩、美菲、美澳同盟为支点的亚太军事同盟网络,推进以中国为主要对象的岛链战略。美国将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协议,TTP作为取得亚太地区未来经济合作进程主导权的关键机制,随着亚太地区更多成员加入TTP谈判,该机制成为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工具的态势越来越明显。奥巴马上台后,高调抛出“亚太再平衡”战略,企图全方位强化在亚太地区的主导权。美国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助理国务卿拉塞尔抛出“南海新论”:“拥有南海岛屿主权的各国必须厘清模糊,不应以国民情绪和历史作为解决问题的依据”。其潜台词是鼓励各国与中国对抗,让各国无序相争。所谓的南海问题,其实是在个别大国支持下与中国进行的地缘战略利益博弈。美国加大对印度的拉拢,意欲从印度洋—太平洋的战略空间实现对华制衡,这些已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面临的最大战略挑战。

  
(二)外部竞争竞争激烈,国内又难以形成合力
 
  海上丝绸之路可能遭遇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更为激烈的竞争。随着世界格局和地区形势的变化,各国间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各国对区域性目标市场的争夺将日益激烈。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日韩争相与东盟发展经贸关系,欧美国家与印度经济关系不断深化,这将不可避免地加剧国际资本的竞争。同时,区域内同类产业竞争和市场争夺将更加激烈。国内相关部门与资源缺乏有效整合,有关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情况较为严重,九龙治水的局面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使得原本有限的资源更加分散,各相关省份之间缺乏总体统筹,政府、民间和企业沟通协调机制也不够完善,难以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
 
  (三)投资环境亟待改善,海洋大国能力尚存欠缺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需要以海洋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等综合性较强的配套产业为基础;与此同时,海洋船舶、海洋工程装备需要提供原材料、配套产品、运输系统、石化产业等众多基础配套产业。我国的海洋工业生产技术设备落后,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产品质量较低、成本高,影响了海洋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而目前,我国真正能够从事海洋高新技术成果研究与应用开发的人才匮乏,能够从事海洋新兴产业尖端技术开发、市场预测、技术经济分析、产品营销研究以及情报信息处理的专门人才匮乏。从我国海洋相关产业的发展态势来看,与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配套要求仍有距离,相关配套产业链建设需要加强。
 
  (四)沿线地区和国家的内部矛盾构成客观风险
 
  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途经地区形势复杂,国家众多、民族林立、文化各异、国情不一,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提出客观挑战。一是沿线地区存在国家间矛盾,内部聚合力存疑。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之间存在沙巴争端,柬埔寨和泰国之间存在柏威夏寺争端,都不利于地区整合。南亚地区,印巴对峙是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鲜明特征,长期拖累南亚地区一体化,也对中印巴三边关系带来复杂影响,成为中国南亚政策的巨大障碍。即使是南海问题,各国政策也不尽相同,越南、菲律宾通过外交、军事、法理等各渠道,不断侵蚀中国的南海权益。二是沿线国家的转型之困造成客观干扰。东盟国家转型阵痛加剧,中南半岛“民主化”浪潮,“颜色革命”压力巨大,政局稳定系数降低。美西方利用新媒体和非政府组织,操纵“民主”、“人权”、“环保”等议题,持续推进“颜色革命”,扶持各国国内的亲美派,对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关系造成冲击。
 
  三、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推进合作共赢,构建大区域合作新格局
 
  各国有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也有自己的治理方式,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过程中,加强相互尊重和包容,推进合作共赢。一是开放包容,互利共赢。充分照顾彼此的关切,促进沿路国家共同繁荣。可以从中国领导人的反复表态中看出,中国将始终坚持在这些地区不谋求势力范围,不搞排他性合作,不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与沿线各国不断巩固政治和战略互信,与其各成员国继续真诚相待,携手共进,以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来处理同有关国家的关系。二是突出重点,务实合作。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海上安全等多个领域,依托自身优势和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历史,围绕经济合作主题,充分利用现有机制和平台,深化务实、平等合作,找准建设领域和合作重点。重点要深化海洋经济的开发与合作,加快海洋运输业、仓储业、船舶、货运代理、能源运输和能源开发等,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三是以人为本,全面合作。以提高沿路居民生活水平和民心相通为目的,扩大人文、科技和教育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构建大区域合作新格局。
 
  (二)推动沿线地区自由贸易园
 
  (港)区建设,促进海上互联互通“海上丝绸之路”的持续发展需要若干沿路港口经济区作为支撑。加强海洋产业投资合作,合作建立一批海洋经济示范区、海洋科技合作园、境外经贸合作区和海洋人才培训基地等,辐射带动区域合作进一步深化。加快沿线地区自由贸易园(港)区建设,着力消除现有开放领域当中体制机制障碍和壁垒,扩大市场准入,推动重点领域对外开放。近期,要建设好上海自贸区,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进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同时,加快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等沿海、沿边省份推进自由贸易园(港)区建设,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此外,要大力支持泰中罗勇中国工业园、马中关丹工业园等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发展;并与沿线国家加强政策协调,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自由化水平。同时,促进海上交通互联互通,抓住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卢昌彩,2014)。与沿线国家共建海上公共服务设施,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提供海上安全公共产品,保障海上通道安全;支持相关国家港口、码头及信息网络等骨干通道建设,促进海上物流和信息流的有效衔接;加强海洋合作政策交流沟通,促进海上贸易投资便利化。
 
  (三)扩大区域贸易,推动人民币结算与流通
 
  积极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周边国家共同制定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勾画本区域未来发展目标,明确各主体利益和责任等。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要充分发挥欧洲的技术与产业优势、中国的市场与资金优势,使得中欧双向投资有可能成为双方经贸合作的亮点。通过关税互惠,货物、资金以及人员的自由流通,扩大区域贸易,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形成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加强金融合作,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助推器。一是积极推动双边本币结算,条件具备时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多边结算体系。二是逐步扩大货币互换规模,构建涵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各国的货币互换网络。三是积极探索共同出资、共同受益的资本运作新模式。四是促进金融市场稳步开放,搭建跨境金融服务网络。五是加强国际金融治理以及金融监管合作,增进金融政策协调。
 
  (四)以能源开发为切入点,促进产业合作
 
  要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促进资源要素在各国之间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快运输通道建设,切实推动油气、煤炭等能源资源引进。加快推进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以能源合作为主线,带动上下游产业、工程建设、技术装备和相关服务业发展。将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融为一体,加大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力度,加快技术转移,提高转化效率,形成以自主创新和人力资本为基础的新的竞争优势,努力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减少沿线国家产品对我国产品的替代效应,形成错位竞争(吕余生,2014)。通过产业合作,为中国企业打造投资合作平台,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产业分工。
 
  尽管部分国家石油产量在逐年递减,但对其开发和利用依然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具有重要地位。部分资源国家经济结构单一、资金技术缺乏,迫切需要扩大合作伙伴范围,与中国加强能源合作也具有天然的地缘优势。当前,中国企业在资金优势的基础上,需要加强技术研发,不断提升油气开采关键技术水平,以较强的竞争力参与东盟油气开发。同时,继续探索南海油气合作新途径、新机制,实现资源共同开发的关键点。就时间和空间双重维度看,通过建立利益共同组织开发有边界纷争的资源以实现利益共享。
 
  注释:
  ①海上丝绸之路是在古代特定的政治经济背景之下发展起来的。它萌发于汉代,勃兴于唐代,拓展于宋代。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在线路上是对传统海上丝绸之路的延续与扩大,在航线大体上分为三段:东南亚航线、南亚及波斯湾航线、红海湾及印度洋西岸航线。 

 
[参考文献]
  [1]刘赐贵. 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若干思考 [J]. 国际问题研究,2014,(4):1—8.
  [2]卢昌彩.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若干思考 [J]. 决策咨询,2014,(4):5—9.
  [3]吕余生.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产业合作探索 [J]. 东南亚纵横,2014,(11):11—13.
  [4]张勇. 略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发展战略意义 [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3—18. 

 
[责任编辑:唐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