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老子不好当(上)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周英杰 作者:admin 责编:
以他对慈禧的了解,自己的儿子这么年幼就在其卵翼下当皇帝,绝非是儿子的福分。不但不是福分,而且很有可能带来巨大的灾祸。
在普通的中国老百姓的意识中,作为“受命于天,代天牧民”的皇帝一家人的生活总是让人羡慕的。无论是项羽式的“彼可取而代也”,还是刘邦式的“大丈夫当如是也”,大约没有几个不希望过上帝王家那样的锦衣玉食、威风八面的生活。
当然,臆想毕竟只是臆想而已。历史上真实的帝王家的生活,非但不像普通人所想像的那样美轮美奂,而且正和普通人的想像完全背道而驰。对此,《红楼梦》中的虚拟人物贾元春曾经说:帝王家的深宫大院根本“不是人的去处”;而上吊前的明朝崇祯皇帝,在亲手砍杀自己的子女时,也曾发出过“若何为生我家”的哀鸣。这一虚构、一真实的两个生活在帝王家的人的感慨,可能最为接近帝王家的那种真实生活状态。
如果我们还要从历史上寻找出一些实例,来展示帝王家的生活原形的话,那么,晚清时期贵为光绪皇帝老爸的醇亲王奕 ,也许更有一定的典型性。
醇亲王奕 (1840—1891)是道光帝旻宁的第七子,是那个同光年间以办理洋务而著名的恭亲王奕 的弟弟。从某种程度上说,整个同治、光绪两朝的政治,就是兄弟两人秉承慈禧太后的懿旨而主导下的政治。在费行简的《近代名人小传》里,曾将奕 和奕 两人做了一番简单的比较,谓“奕 仪表俊伟,工骑射,负气敢任事,聪颖弗逮其兄(奕) ,而劲爽过之。”
实际上,早在咸丰皇帝热河驾崩之后,奕 和他的哥哥奕 就一同参与了由慈禧一手策划的“辛酉政变”,亲自奔赴滦阳拿获了“顾命八大臣”之一的端华,为慈禧后来的“垂帘听政”扫除了障碍。
奕 的皇室宗亲的身份,再加上辛酉政变中的表现,已经令慈禧不能不重用他。但他和慈禧还有着更深一层的微妙关系,这就是:奕 不但是慈禧的小叔子,而且还是慈禧的妹夫。他的大福晋叶赫那拉氏,正是慈禧的亲妹妹!
所以,在掌握了朝廷的实权之后,慈禧太后有一段时间非常器重和依仗奕 ,奕 在这段时期的晚清政坛上也算是顺风顺水。同治三年(1864年),奕 “加亲王衔”。同治十一年(1872年)晋封为醇亲王。慈禧还令其掌管京师的旗营和绿营,等于是将天子脚下的安危重任赋予了她的这位妹夫。
然而,所谓“伴君如伴虎”。奕 和慈禧的这段互相信任、依仗的日子,很快就因为慈禧之子同治皇帝青年时期的神秘去世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对于同治皇帝突然驾崩的原因,晚清时期的诸多野史多有记载。其中不乏绘声绘色的细致描述,谓同治皇帝是因为私自冶游患上了“淫疮”而死。皇帝以19周岁的盛年去世,让已经掌握了朝廷实权的野心家慈禧在经受丧子之痛的同时,遭遇到了一个让谁来继承皇位的政治难题。
在同治皇帝在世的一个时期内,因为尚在幼年时期,所以作为皇太后的慈禧,可以名正言顺地以“垂帘听政”的名义,代替儿子处理政务。但在同治皇帝死后,如果从“溥”字辈的宗室子弟中选择一人,作为没有后代的同治皇帝的子嗣,并令其承继大统的话,那么,慈禧就会成为“太皇太后”,地位虽然尊贵,但再想干预政事,则显然不合祖制。这样的一个局面,当然是野心勃勃正在盛年的慈禧所不愿意见到的。
那么,在慈禧的面前就只剩下一条道路可供选择,这就是“以弟继兄”,从宗室近支中和同治皇帝处于一个辈分的“载”字辈里选择一年幼之人,作为自己的丈夫咸丰帝的子嗣来承继大统。这样,慈禧就依然是皇太后,就可以照常以皇太后的身份与闻政事,一直到幼帝成年。
可是,类似后者这样的处理方式,虽然可以满足慈禧的一己私心,却难免招来朝臣的反对。事实上,后来的确有一个叫吴可读的吏部主事,因为这件事情而搞了个著名的“尸谏”。但慈禧就是慈禧,她还真的就这样做了。而她选择的新皇帝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内侄兼外甥,也就是醇亲王奕 的第二子,当时尚只有四岁的载 。
按照常理,自己的儿子当了皇帝,身为父亲的奕 应该最高兴不过了,但事实却恰好相反。慈禧的这一决定对于身在现场的奕 来说,并不亚于一记晴天霹雳,惊得他当场失声痛哭,且“伏地晕厥”。慈禧见状,喝令奕 退下,而奕 此时竟然不能自己站立起来。亏得其兄叫来内侍,才将他扶掖而出。
在闻听自己的儿子要当皇帝的消息后,奕 为何这样惊惧呢?这其中的原因可以说非常复杂。一方面,以奕 长于皇家的经历,他知道皇位那个玩意儿实在不是人坐的地方。同时,他也应该想到慈禧越过常例,不为同治皇帝立嗣,而为咸丰皇帝立嗣,必然在日后招来无穷的麻烦,搞不好就会连累自己的儿子。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以他对慈禧的了解,自己的儿子这么年幼就在其卵翼下当皇帝,绝非是儿子的福分。不但不是福分,而且很有可能带来巨大的灾祸。
责任编辑: 万千